论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2-03-14 14:12黄文燕
中学语文 2022年33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鲁迅

黄文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传统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模式,耗时多、见效慢,因此初中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能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习关联度高的多篇文章,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组成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议题整合、多元文本、课堂建构和集体讨论,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应遵循以上结构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

第一,议题整合。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线,也是实施教学活动前需确定的首要环节。如作者、文本主题、文本体裁、阅读形式、人文主旨等都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而究竟如何确定议题,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灵活选择。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将众多文本进行归纳和整合,并选择议题相同的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以保证群文阅读的有效性。第二,多元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按照文本的单位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单文本和多元文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是以文本为出发点,选择一系列议题相同或相近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因此,在选取文本时无论是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是议题上都要呈现多元化特点。第三,课堂建构。群文阅读教学想要达到预设目标,就应重视课堂建构,系统、完整地对语文授课过程进行设计。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区别,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文本,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第四,集体讨论。教师在确定议题和群文文本后,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综合能力,来选择适宜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策略

1.主题式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主题式群文阅读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初中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设计明确的主题,结合文本内容再搜集群文资料。如此一来,学生明确主题后阅读文本就更有针对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和总结时,也会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此,教师应提前研读教材内容,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有详细的了解,在划分教学内容时做到胸有成竹,并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对文本进行重组,以保证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更加合理。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季节”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并将本文及《春》《秋天的怀念》这三篇文章作为选文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请说一说文章中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发现文章都是以景色、季节为主,但写作手法却大相径庭,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表格,将学生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对群文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其次,作者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寄情于景是文人墨客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段,这三篇文章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哪些异同?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后回答问题,“《春》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春、赞美春,表达了春天给人希望的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济南的冬天》更贴合生活实际,阅读后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热爱”“《秋天的怀念》则是通过写秋天,引出怀念的主题,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通过分析和引导学生可以对文本有更深刻、全面的体会。

2.同作者群文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名著选段和文豪作品,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这类文本时,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作者为议题,选取人生不同阶段所创作的作品或是主题相同的作品作为群文,对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以辩证性思维来解读文本。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教师应以“鲁迅”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带领学生综合品读他的其他作品。首先,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文章以对比的形式突出了“百草园”的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作者童年时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热爱,学生阅读后认为鲁迅年少时是一个天真、热爱自然、有想象力的人。显然,这一印象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教师可以引入《野草》题辞、《故乡》等鲁迅其他的作品,通过阅读,学生会对鲁迅不同时期的写作特点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文本的创作背景,从《野草》题辞中体会到鲁迅愿意为革命胜利而和野草一同在熔浆中消融的决心和无畏精神,从《故乡》中又可以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中体会鲁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品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对鲁迅不同时期的作品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让学生印象中的鲁迅由原本的文豪、革命家变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

3.诗词类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带有鲜明的探究特征,合理运用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与传统阅读形式相比,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了解文章结构与大致内容,还要在明确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诗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中的内涵,实现深度阅读,教师可以设计诗词类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类别诗词的异同点,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在选择群文文本时,教师可以从作者、题材、情感等多个方面入手,且选择的古诗词也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归田园居(其三)》教学为例。教师应引入其他同类题材古诗设计群文阅读活动。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陶渊明的个人生平、思想主张、仕隐经历等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内容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对陶渊明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引入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陆游的《游山西村》,要求学生阅读这三首诗,通过诵读来品味诗词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深入体会不同时期诗词的创作特点。其次,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大意,并在练字中分析诗词特点,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如《游山西村》中“疑无路”“又一村”所表达的不仅是山村道路特点,更是诗人当前的心境。教师应组织学生尝试感悟诗人的心境,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一来,学生完成群文阅读后,自然会对诗词和诗人有更为立体的认知。

总的来说,群文阅读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一种有效形式,无论是阅读数量还是阅读速度,较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形式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立足于课内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合理确定议题和群文,课堂中指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加强对多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既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乐趣,又在学习中提升了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鲁迅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鲁迅,好可爱一爹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