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县兴隆山古建筑群壁画保护

2022-03-14 01:27李媛戴宗国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环县空鼓颜料

李媛 戴宗国

兴隆山(俗称东老爷山),位于环县东北四合塬以东六公里处,海拔1774公里,距县城75公里。15座元、明、清组成的建筑群是庆阳境内现存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落,是颇负盛名的道教名山。

1 概况

1.1 赋存环境

1.1.1 地理位置

环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6°1'—37°9',东经106°21'—107°44'之间。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

1.1.2 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

环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境90%以上面积为黄土覆盖,土层厚度在60~240m之间。境内地貌可分为山脉岭梁、丘陵掌区、川道沟台和零碎残塬四种类型,有较大山脉106座,山掌400个,大小沟道17364条,大小残原527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136至2089m之间。

1.2 价值评估

根据今人研究,兴隆山古建筑群“建成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现保留有元、明、清三朝古建庙宇楼阁15座”(康秀林主编《环县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由此可见,东老爷山就是一座气势恢宏,规模宏伟的群体建筑,实为陕甘宁周边和庆阳市道观之最。

兴隆山古建筑群完整、系统地保留了清代环庆地区砖雕艺术资料,也保留了当时的艺术流派和思潮,为进一步研究清代砖雕艺术、图案艺术、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和实物依据。

在我国自唐代开始,历经宋元,儒、释、道三教各流的历史进程沿续近千年,其間有曲折变化,但三教合流混同的总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环县兴隆山以道教无量祖师为第一尊神,因此其壁画也以描绘道教神话故事为主,儒、释故事合流混绘。壁画采用“离宫出行”“遇仙修道”“降魔除害”“三顾茅庐”“十殿阎君”等传统题材,将古老的鬼神崇拜和民间神鬼故事传说以及小说演义中的神怪情节包容、纳入,加以整理,使其系统化和系列化,以此形成一个天上、人间、阴间的三重世界。反映出道教文化抑恶扬善的思想观,对人的道德行为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具有一定的影响,反映古代广大受苦民众期望有一个公正、平等、美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深切祈求。

1.3 病害种类

经过详细的调查,兴隆山壁画存在的病害有颜料层起甲、颜料层粉化、脱落、多种污染病害,以及地仗层空鼓、酥碱、裂隙、脱落和历史干预等。

1.4 病害特征

(1)活动性病害:包括颜料层起甲、粉化、脱落;地仗层空鼓、裂隙、脱落;生物粪便污染、浮尘污染等。这些病害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是壁画保存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在受到部分外部因素影响下,对壁画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因此需要进行修复加固处理。

(2)非活动性病害:包括颜料变色、褪色等,这些病害现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对文物的影响也不明显。虽然目前暂不做处理,但要对其进行监测和研究,以防发生大的变化从而影响文物的安全。

2 病害机理分析

2.1 颜料层起甲、粉化、脱落病害

以往的研究表明,颜料层的各种病害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胶结材料老化:在受环境条件(温湿度)影响下,胶结材料出现老化,造成粘结力下降,致使颜料层不稳定;(2)盐害:可溶盐运移至颜料层后,其结晶、溶解的重复活动,致使颜料层结构受到伤害,造成了颜料层的病害产生;(3)水害:如壁画依附体受损出现漏雨,雨水直接冲刷颜料层,造成的伤害,这是殿堂壁画保护中常见的病害之一;(4)摩擦刮蹭:在壁画漫长的保存过程中,不当的除尘处理、人为活动造成的刮蹭等,都是造成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2.2 地仗层空鼓、裂缝、脱落病害

空鼓、脱落病害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就兴隆山壁画空鼓病害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种:(1)震动:如地震、人为引发的微震动等;(2)水:如雨水、建筑体内部存在的虹吸水;(3)壁画地仗内聚力降低:地仗材料疏松造成地仗层内聚力及附着力降低;(4)纤维老化:地仗层中的纤维材料老化、糟朽也影响了地仗层附着力;(5)环境:受大气温度影响,载体与地仗层因材质差异,产生不同的收缩,导致壁画出现的不稳定因素;(6)沉降:由于地质、建筑结构等原因,建筑体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壁画发生病变;(7)修葺:历代对建筑或壁画进行的修缮,也是造成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酥碱病害

酥碱病害的产生是由于壁画内部结构中的水分蒸发引起的,随着水分的蒸发,水中的可溶盐在壁画内部结晶,从而导致壁画酥碱。

2.4 污染病害

污染是壁画保护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是指异物覆盖造成的画面损失。主要有浮尘、鸟虫粪便、泥渍等其它污染,病害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浮尘污染是由保存环境中的灰尘等漂浮颗粒物附着在壁画表面造成的;鸟虫粪便污染是由长期寄居生活在壁画保存空间的昆虫、飞禽等动物排泄物造成的;泥渍污染是由雨水冲刷将上部载体、地仗材料流淌至画面上形成的;其他污染大多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修缮使用的建筑材料、临摹使用的各种颜料、保护过程中的干预材料等。

2.5 针孔、划痕、游人题记

划痕是指较坚硬的异物对壁画颜料、地仗、载体层的伤害现象,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修缮使用的建筑材料、工具无意磕碰,有意的刮划以及人为刻意打入的钉楔造成的破坏等,当然鸟类的爪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题记类病害是由游人访客保护意识淡薄的胡乱题写刻画行为所致。

3 保护研究修复工艺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法律法规,根据兴隆山壁画存在病害的表现特征及程度,按照保护程序分步实施。

3.1 壁画颜料层起甲、粉化、脱落病害的修复

(1)除尘:用羊毛刷和吸耳球,清理病害部位的尘土;

(2)注射粘结材料:用这注射器将粘接材料滴渗到病害部位的背面,渗透次数一般2~3次;

(3)回贴颜料层:使用木质修复刀,并衬镜头纸,将病害部位缓慢贴回原位;

(4)再用白色纺绸包脱脂棉扎绑的棉球,对起甲颜料层进行滚压,使颜料层和地仗层充分结合。滚压的方向是从颜料层未裂口处向裂口处轻轻滚动,这样既能将起甲内的空气排出,不会出现气泡;另一方面,颜料层也不会被压出皱褶;

(5)颜料层粉化病害加固:所有病害部位修复完成后,在壁画表面均匀的喷洒一遍低浓度粘接材料。可检验出未修复位置,也可确保修复质量。

3.2 地仗修补

使用与原地仗材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对病害部位进行修复。具体工作流程和方法如下:

(1)除尘:使用软毛刷等工具,清理表面及内部污染物;

(2)加固:将粘接材料滴渗到病害部位;

(3)填补地仗:每个病害部位分2~3次完成,确保黏结的牢固程度;

(4)表面处理:待表面还没有完全干燥时,使用工具将表面做成自然脱落装,使其与原地仗状态接近。

3.3 酥碱病害的修复

(1)除尘:使用毛笔等工具,适当清理病害部位污染物;

(2)注射粘结剂:将粘接材料注射到病害部位;

(3)按压:使用木质修复刀等工具,对病害部位进行适度回帖按压;

(4)脱盐处理:将脱盐纸贴在病害部位,并对其适当施加压力,让病害部位的盐分子吸附到脱盐之上。

3.4 污染治理

壁画表面存有污染物,如雨水流淌痕迹、泥渍、建筑材料等。此次清理修复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是物理法进行修复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如下:

(1)除尘:使用软毛刷、吸耳球等工具,适度清除病害壁画表面的浮尘和杂质;

(2)二次清理:使用棉签或修复刀进行二次清理;

(3)深度清理:对于較为顽固的污渍,可采用贴敷吸水纸的方式进行清理。

3.5 空鼓壁画的修复

针对兴隆山壁画颜料层起甲、空鼓、地仗破损、裂隙和重层空鼓并存的特殊状况,我们首先对壁画表面颜料层病害进行修复加固,然后对壁画底部地仗断层处进行封护,并用壁板做好支顶,确保在后续灌浆过程中浆液不通过底部地仗断层流溢状况。具体修复材料工艺如下:

(1)灌浆材料备制:将脱盐处理的地仗材料与中性水制成灌浆材料,灰水质量比为1∶0.75。使用高速搅拌器搅拌均匀。为了使灌浆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黏土材料的粒度应控制在75~150μm左右[1]。

(2)空鼓病害修复工艺:具体如下:1)在无颜料层或壁画次要部位,钻直径0.5cm的小孔,把注浆管插入壁画与崖体的空隙中,注浆管可根据空鼓的部位随时调整;2)用注射器将已配制好的灌浆材料顺注浆管压入壁画空鼓部位;3)用带有保护层的顶板支顶;4)干燥后,取下支顶架,使用与原地仗层材质相同的材料修复注浆口;5)对空鼓范围较大的壁画采用灌浆和锚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固,视壁画空鼓的面积和程度不同,每平方米钻2~3个注浆孔,进行注浆加固,同时用锚杆,对壁画进行托拉锚固;6)对地仗下沉壁画错位,不能注浆和锚固的壁画采取揭取后对地仗进行加固后再回贴的方法进行加固;7)在对空鼓壁画进行灌浆加固时,根据壁画的实际情况如有必要可进行脱盐处理,方法同酥碱壁画的脱盐处理。

3.6 裂缝修复

使用相同或相近修复材料,分多次对病害部位进行修复。具体工艺流程和方法如下:

(1)除尘:使用工具对裂隙内部及周边进行污染物清理;

(2)渗透加固:在病害部位滴渗粘接材料,对其进行加固,也使得修旧材料结合更加牢固;

(3)修补裂隙:使用原材料对病害部位进行填充;

(4)做旧:修复完成后,对修复位置进行做旧处理,显现出自然状态。

4 结语

由于兴隆山古建筑群建造位置及地质构造原因,部分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建议进行长期监测,禁止各种负重车辆在建筑附近经过或驻留;严禁在各殿内进行焚香燃灯行为,严格控制特定时段内的殿外焚香燃灯的规格和数量,防止香烛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尘对文物造成损伤。

引用

[1] 王茜.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2(12):27-35.

作者简介:李媛(1984—),女,甘肃庆阳人,本科,工程师,就职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博物馆;戴宗国(1988—),男,甘肃敦煌人,大专,就职于甘肃大行文物保护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环县空鼓颜料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饰面层空鼓方法研究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建筑施工墙面空鼓成因及防治对策
颜料抹在了脸上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