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处理,中医也可行

2022-03-15 17:38贾双黛
食品与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温水降温体温

贾双黛

“头疼脑热”这几个字是家中有娃的朋友最担心的。一旦孩子发烧,全家人都会跟着着急,甚至有不少母亲会通宵不睡为患儿擦体降温。处在持续发热中的患儿通常嗜睡、不喜饮食,甚至因为嗓子痛拒绝喝水。这的确令人担心会不会把孩子“烧坏”——出现脱水、脑损伤、抽搐、昏迷等不良反应,甚至是危急生命。一些疾病因病情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限,还可能让孩子反复发烧“受罪”。那么,面对发烧的患儿,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不必恐慌,找出发热原因

专业医师在为患儿进行治疗时,除退烧外,更重要的是明确发热背后的真正病因,并给于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治本”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若体温超过一定程度确实会对人体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造成影响,进而让器官功能受损。比如,部分体温超过41.5℃的病例可能会引起脑损伤,这是机体体温调节失控引起的病态反应。但是,对于体温升高在可控范围内的患者而言,危险性往往较低。需要警惕的是,发热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兆”,最好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人体腋窝处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等度热,高热是39.1~41℃,超高热在41℃以上。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后会感觉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低落,影响食欲与睡眠,部分感染性疾病患儿甚至会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炎症反应,故而需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物理或药物等方式来缓解发热等相关症状。

从容应对,掌握降温方法

1.多饮水

让患儿多饮水进行体液补充是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降温方式,对每一位发热的孩子均适用。静脉滴注(打点滴)之所以治疗效果好、起效快,是因为静脉滴注的液体中不仅含有药物,而且可以给患儿在短时间内进行足量体液补充。部分患儿在发热期间可能会伴有嗓子疼、精神不佳、恶心反胃等症状,即便如此,也应鼓励孩子多饮水。

2.温水擦身

温水擦身也是正确的降温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均适宜,保持水温在32℃~34℃最佳。应重点做好皮肤褶皱部位(如肘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的擦拭。

3.中医降温方法

(1)针刺法:由专业医师选择合谷穴、大椎穴、风池穴、曲池穴等,以毫针刺法进行降温。

(2)刮痧法:对于因中暑而发热的孩子,可选择夹脊部、两肋部、肘窝等处刮痧。

(3)汤剂法:部分因便秘结而发热的患儿可通过中药煎汤,如小承气汤加金银花等进行通便,同时可起到退烧作用。外感发热并伴有恶寒者可饮用适量葱白萝卜水、苏叶水。风热型发热者可饮用板蓝根水、金银花水退烧。

(4)按摩:可用手对其腹部呈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按摩前先将手部暖热,避免给患儿带来不良刺激。

(5)推拿:协助患儿取舒适的俯卧位,从上至下轻轻按摩脊柱3~5遍,并用食、中二指指腹由上到下推穴3~5遍。

若推拿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引起发热的病因也被治愈,可表现出较好疗效。若推拿后患儿体温下降,但发热病因未除,体温会再度升高。此时可再行推拿,并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尤其是伴有细菌感染者,需配合抗感染治疗。体液丧失较多者,需及时补液方可保证疗效,减少疗程。

规避护理误区

误区1.捂汗

部分家长会采用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捂汗”方式帮助孩子降温,将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这种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居室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将发热患儿衣服稍解开,确保散热充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做好手脚部位的保暖。

误区2.过早使用退热药

出现发热后需及时就医,若医生确定患儿的病情在可控制范围内则不要着急使用退热药。但是患儿若体温过高(38.5℃以上),则应按需用药,避免引发高热惊厥与晕厥现象。若使用退烧药后带患儿就诊,家长需要将用药情况如实告知医生,便于其能作出合理判断与处理。

误区3.不能洗澡

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发热后不能洗澡,尤其是在冬天更担心洗澡会导致病情加重。但实际上使用温水给处于发热期的患儿洗澡,对散热有促进作用。若不便洗澡,使用温水擦浴同样可降温。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论是洗澡或擦浴均应在结束后快速擦干孩子身上的水分,并为其换上温暖舒适的衣服,以防着凉。

★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热虽然来势汹汹——孩子从活泼可爱、食欲旺盛转眼就变得昏睡不醒、不吃不喝,但只要能够及时、对症医治,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疗效。家长无需过于担心焦虑,要相信:孩子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坚强。

猜你喜欢
温水降温体温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降温的办法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当胶囊君遇到水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