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南洋

2022-03-15 18:27海龙
清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洋华侨日本

海龙

在笔者童年时期,“南洋”是个飘忽且有魅力的词。记得幼时在画报上看到“雅加达”“马尼拉”等字眼,我觉得很神秘,感到它们是一种略似童话或乐园般的存在。这种神秘感后来被《红色娘子军》中党代表洪常青的形象给固化了:为了深入敌穴,他扮作南洋华侨巨商——那一身白色西装、帅帅的白夏帽、英俊的身姿加深了我童年时对南洋的向往。热带,本身就有点迷蒙,像个远梦。

有趣的是,浏览史料发现,羡慕南洋的不止是我们,它也曾是日本人的憧憬。看过南洋史,才知道日本也曾经那样穷过。南洋曾是日本人的“天堂”。

日本电影《望乡》反映了日本人的陈年旧事:电影中的阿崎婆,为了养家并让哥哥能娶上老婆,在少女时代就不得不只身奔赴南洋婆罗洲以卖身为业。这些被称为“南洋姐”的日本妓女几乎终生在异乡漂泊,挣钱再寄回国支撑家庭。影片中的良心鸨母在临去世前,分金给众姐妹,还为她们在当地买下了墓地,并嘱咐千万不要回日本。但阿崎没听劝阻还是返回了日本。她曾用自己的卖身钱拯救了全家,并成全哥嫂婚事。没想到回国后却遭到哥嫂的嫌弃和冷眼,阿崎只能流落异乡勉强成婚。后来世事坎坷,丈夫死去,留下一子;儿子长大后却嫌母亲名声不好,阿崎最终只有离世隐居。

故事的结局,访问晚年阿崎婆的女作家来到南洋某小城的日本人墓地,看到的一幕哀肃得让人语结:在杂草间矗立着数不清的日本妓女的墓碑,它们都背对着自己的祖国日本……

而另一部书写日本之穷的小说是《楢山小调考》,书里面记载了日本古老的“抛姥山”民俗:因为物质匮乏,古代日本某些地方的儿女会将70岁以上的老人背上山,留下足用七天的水和粮食后独自下山,任老人自生自灭。这里表面上反映的是陋习,实际骨子里的悲剧是穷,是贫困。

因此,当年贫穷的日本人成了南洋的拥趸;而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更巩固了我对南洋富庶的印象。

我对南洋的印象尚不止于此。田汉和聂耳曾共同创作话剧《梅娘曲》《告别南洋》,那异国情调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服饰依然朴素单调的时候,菲律宾总统马克斯夫人访华时,所穿的一袭绯纱雁翅裙曾惊艳过国人。那时候,谁不对南洋充满美好的想象?这些记忆碎片更强化了我印象中南洋的“洋”。

其后多读了一些书,我知道了南洋华侨陈嘉庚的事迹,南洋更成了一片神奇乐土和谜一般的所在。再后研读近代史,我从徐悲鸿和顾维钧等人的南洋经历中,也更见识到这片富土的传奇。当然,我也读到了南洋的另一面,特别是它的排华运动、日寇侵占和郁达夫南洋遇害、南洋华侨受迫害蹂躏的血泪历史。国家弱,华侨则受欺侮。旧时华侨回忆中有记载,南洋当地不准华侨说汉语,不准华侨用中国名字,南洋的形象在心里便大打折扣。

南洋,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在古代,中国人早就跟南洋交往了。那时候,南洋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条贸易航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从事包括瓷器、糖、五金、香料、药材、宝石和其他诸多货物在内的海上商贸互惠。海上丝路由来已久,中国的《汉书》中就对这类交流有所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广东、广西的港口沟通东南亚,已经变得比较繁荣;宋元后瓷器渐成出口大宗,因此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那时候南洋地广人稀,热带物产丰富;只要肯出力、胆大善经营,穷人就有出头的机会。故中国沿海一带民众多有远走异乡闯運气、赴海下南洋者。读史书记载,民间“下南洋”是堪与“闯关东”“走西口” 相媲美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大规模的冒险和移民运动同样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沿海中国人吃苦耐劳而且聪明、敢为天下先,自古去南洋闯荡者多从事商贸活动,这批人成巨富者不少,在中国明代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中就多有这类人物描写。明朝时,中国国势强大,航海业也发达,郑和下西洋其实主要下的就是南洋。中国的这场大航海早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近一个世纪;但中国人的航海更在意扬我国威,却缺乏经济和市场拓展意识,更无侵略殖民意味。中国辉煌势大、物阜民丰,这场豪华的南巡让中国人骄傲了好几个世纪。

再往后,故事出现了起承转合。到了晚清,国势败落,人民流散去南洋多是为了移民或谋生。华人当年,往往是只身一人逃出,靠勤劳致富;后渐次成为商界各种“大王”,却又被不思进取的当地人嫉妒和仇富,最后甚至于被打砸抢烧。而保留了华人名字、身份者往往被当地人当“肥羊”敲诈, 甚至被没收家园和财产,这迫使很多华人改变了姓氏而屈辱生存。这段历史贮满了华人不堪回首的南洋血泪。受害的当然不止华人,前文提到的《望乡》时代,日本人也在南洋留下了恒久的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南洋曾经比中、日富庶 。

风水轮流转,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独立、崛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终于大踏步赶上时代。曾经被我们艳羡的南洋被巨大的中国航船迅疾超越;在今天,我童年时那些旖旎的南洋传奇,连同那些梦幻般酸甜的故事都渐次淡出了脑海。不过,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今天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国际友朋;今日的南洋虽然光环渐淡,可他们仍然是我们应该团结的伙伴。而中国人更深知互相提携共同致富的道理,近年来中国同东盟即昔日南洋的关系越来越好。

在今天,南洋与华夏之间,曾经的海上丝路和陶瓷之路早已拓展了业务,丝绸陶瓷日用品早已被各种高科技和能源交通贸易等大型合作所替代。这种交往连接了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诸国,并通过印度洋、红海交通东非和欧洲,造福沿途和远方的人们。据统计,中国现在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造就了新一代东方文明大航海时代的奇观。

我们可以回望历史、回望南洋了!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华民族改天换地的业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昨天其实并不遥远——曾经,南洋也是“洋”。南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们的梦想和榜样,在近一个世纪的日子里它是我们在经济上仰望的蓝天。今天,回望南洋不是为了对比和矫情,而是要在心底深处提醒国人,别忘了中国那段曾经凄苦、事事不如人、几乎被瓜分的岁月。

再次提醒并回望南洋更非为卖惨,而是警钟长鸣。犹记新中国成立初期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时,曾经有人想改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遭到周恩来总理的严肃否定。周总理认为,唯有长记过去的苦难,才能激励民族奋斗。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永远保持奋斗向前的状态,才是中国对世界庄严的回答。

(作者系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旅美作家,现任教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3909500338278

猜你喜欢
南洋华侨日本
华侨华人儿童的权益保护与成长关注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侨华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我的华侨老师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题蓝花楹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