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前应该知道的事儿

2022-03-15 21:18刘柱
食品与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粒细胞血常规白细胞

刘柱

在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项目。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病情。

血液是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功能的关键物质,能够输送人体内产生的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清理掉组织、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调节机体功能。血常规检查的结果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是一种敏感指标,可反映机体内多种病理改变,具有诊断参考价值。在正常的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是常见的白细胞。正常的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为成人(4.0~10.0)×10/L,新生儿(15.0~20.0)×10/L。

在血常规检查中,针对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诊断相关疾病:例如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可能是机体罹患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等疾病。而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则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某些传染病患者的身上常见。不过,对于某些人群而言,白细胞的数值偏高却是“相对正常”的,即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这一现象在妊娠、进食后、剧烈运动后常见。

患者被细菌感染时,血常规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有所升高。若是病毒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则无明显改变,但也有可能出现白细胞降低的现象。

血红蛋白可反映人体的气血情况。若是发生了血红蛋白值超出标准值或低于标准值的情况,说明患者存在红细胞增多症或贫血,应对症治疗。如女性在分娩后容易发生贫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产妇产后是否存在贫血问题,贫血程度是否严重,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

血常规检查也可以用于初步判断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指标正常,则表示人体有正常的凝血功能。若是检查发现血小板数量过低,则表明患者存在经常性的皮下出血问题,需接受更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血常规也是白血病诊断的必查项目之一。当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时,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通常会表现为白细胞值升高或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体温异常升高、贫血等症状。白血病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也具有个体差异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會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的情况,同时还有可能形成血栓和不同程度的贫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则无贫血现象,白细胞会异常增高。

如果条件允许,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在抽血前一天调整饮食,避免食用高蛋白、过于油腻的食物,抽血的前一天晚上8点之后禁止进食。尤其要注意避免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血液中若是存在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干扰疾病的准确诊断。

在抽血过程中,患者应主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对血管收缩产生影响,消除紧张、恐惧等情绪,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采血。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体表的浅静脉,进行静脉采血。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内踝静脉等均是较为常用的浅静脉。肘前静脉血管最为明显,是采血的首选部位,采血过程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患者在接受静脉采血时,应将手臂露出,配合医护人员,紧握拳头,将静脉充分显露出来。但是婴幼儿一般很难接受该位置的静脉采血,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可换成颈外静脉血液检查的方式,或是选择深静脉位置进行静脉采血。

患者完成抽血之后应采取局部按压的方式,对针孔位置按压3~5分钟,防止发生皮下血肿、出血等问题,注意不要按揉抽血部位,同时合理控制按压力度。人体在凝血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性差异性:有些人凝血时间短,也有一部分人的凝血过程耗时较长。因此,采血后即使皮肤表层没有出血,也不能立即停止压迫动作,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等到完全止血之后停止压迫。否则,可能会出现皮下淤青等问题。淤青无需处理可在两三天内自行消除,您也可以在抽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抽血处以缓解淤血症状。部分患者在抽血之后会发生乏力、头晕眼花的现象,这说明患者存在晕针问题,可摄入少量糖水缓解症状,再接受后续的检查。

由于不同患者所需化验的内容和具体的项目各有不同,因此具体的抽血量也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抽血量多为15毫升。

3320501908240

猜你喜欢
粒细胞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