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作文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2022-03-15 22:31王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张籍妙处陈老师

王明

【中考真题】

请以“各显其妙”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析】

“各显其妙”即各自显示出自己的妙处,综观这一文题,有两个关键词:“各”和“妙”。“各”是各个、各种、各人、各色等意思,“各”字内涵丰富,可写人、可摹物、可叙事、可绘景……“妙”指美妙、奇妙、巧妙、奥妙等。因此,写作时,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事、景等来写,通过详尽具体的叙述,突出他们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妙处……

那么,如何来写“各显其妙”这篇作文呢?

一、紧扣题眼,精准审题。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各显其妙”这一文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各”的内涵,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各”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物、景等,因此,写作时,我们就不能只写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或者一处景,而要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物、景来写,这样才切合题目要求;其次,“妙”是文章的中心,也是刻画的重点,所选材料,所写实例,要体现奇妙、美妙、巧妙或者奥妙这一中心。

二、关注生活,新颖选材。

大千世界,大到天地宇宙、自然万物,小到飞鸟虫鱼、植物动物,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妙处。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 、多积累,生成一双慧眼,凝视生活,思考生活。

针对这一文题,还可以写人,如:老师、同学或者父母等;可以摹物,如: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等;可以绘景,如:有的赏心悦目,有的波澜壮阔,有的神奇秀丽,有的悲壮苍凉,各有各的奇妙之处……

【考场佳作一】

各显其妙

◎刘倩

唐代诗人,灿若群星,张籍和朱庆馀,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他们的赠答诗,珠联璧合,精彩绝伦,各显其妙。

张籍,水部员外郎,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朱庆馀,一个进京赶考的南方青年,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初到京城的朱庆馀,人生地不熟,他想到了张水部,向他行卷,也就是把自己的文章呈给张籍,请他指点、推荐。张籍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了张籍的赏识。可马上就要科举考试了,朱庆馀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想探一探张水部的口风,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于是,他灵机一动,写下了这首《近试上张水部》,呈给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昨夜洞房,红烛通明,一夜未灭,清早起床,拜见公婆,精心梳妝。打扮妥帖,仍不放心,又低声问夫婿,眉毛画得怎样?深还是浅?是否合乎时宜?

朱庆馀这首诗,写得非常巧妙,他以独特的视角,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张籍比作丈夫,那主考官自然是公婆了,虽寥寥数语,但有环境,有语言,有心理,把一个新婚妻子羞涩、紧张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其隐含的意思一目了然:“张大人,您看我的文章,符不符合主考大人的口味?能不能得到主考大人的认可?”

张籍何许人也,自然明白朱庆馀的用意,于是,他微微一笑,泼墨挥毫,也回了朱庆馀一首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一个精心修饰、如清水芙蓉般的越州女孩,在澄澈的湖面上采菱,她知道自己娇艳可人,但还不是特别自信。其实,那些穿着精美绸缎的姑娘,并不让人看好,你清歌一曲便抵得上万两黄金。

张籍不愧为大家,他同样运用比兴手法,以越女作比,把朱庆玉馀比成美丽的越女,把齐纨喻作平庸的人和作品,实际上是告诉朱庆馀:“你文章很好,人品也佳,我很欣赏你,你会榜上有名的。”这个回答,贴切自然,含蓄蕴藉,既解答了朱庆馀的困惑,又彰显了自己的智慧。

两首诗,一问一答,问得巧,答得妙,异曲同工,各显其妙。一千多年过去了,多少诗人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然而,张籍和朱庆馀,却因这两首诗,时时被人念起,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评点】作者别出心裁,选取了张籍和朱庆馀互相赠答的事例,新颖别致,通过两人的一问一答,突出了“各显其妙”的主旨。

【考场佳作二】

各显其妙

◎张馨月

初中三年,我有幸遇到两位老师,他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却异曲同工,各显其妙,让我受益匪浅,获益终身。

陈老师是我们初一时的班主任,那时的我们,刚进入初中,远离父母,来到这陌生的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大家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同学们,不要担心,不要迷惘,一切困难,我们共同面对,所有难题,我们一起克服。”一开学,陈老师这样对我们说,让我们紧张的心,有了些许安慰。

陈老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活上,她教我们洗衣服、叠被子、整理内务;学习上,她帮我们制定目标、整理笔记、总结方法;生病了,她带我们去医院,跑上跑下、交费拿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陈老师的亲身示范下,我们很快适应了初中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陈老师以她的“勤”,引导、示范、帮助我们,消除了我们的迷茫与紧张,带领我们步入初中生活的正轨。

如果说,陈老师妙在一个“勤”字,王老师则妙在一个“懒”字。

王老师是我们初三时的语文老师,他知识渊博,诗词掌故信手拈来,说话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然而,他却是出名的“懒”。课堂上,他从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思考、讨论,他呢?就像一个导演,坐镇指挥,我们唇枪舌剑、短兵相接,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他只是微笑、点头,看着我们“表演”,偶尔点拨一二。作文课也是如此,审题立意、素材选择、布局构思、语言组织……他一概放手不管,让我们放开讨论、放胆来写。说来也怪,就是这样的“放羊”,我们却像开了窍,以前味同嚼蜡的流水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以生为本、发扬民主、鼓励参与……王老师用他的“懒”,启发、鼓励、成就我们,引领我们走上自我成长的天地。

两位老师,一位和蔼勤勉,一位渊博睿智,一位示范引领,一位启发点拨,各有千秋,各显其妙。

有师如斯,何其有幸!

【评点】小作者能从身边人入手,抓住两位老师不同的个性特征,展现他们各自的妙处,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文章紧扣“各显其妙”这一中心,着力刻画两位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老师形象。

猜你喜欢
张籍妙处陈老师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秋思
公开表扬的妙处
妙处难学
探寻字源妙处多
秋思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