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

2022-03-16 14:23张丽娜黄晓月马晓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心理健康

张丽娜,黄晓月,陈 慧,马晓玲

(1.包头医学院人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中心,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学习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认知领悟、情感体验、行为训练等形式展开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心理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情感和行为层面的改变。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课堂学习情境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心理行为的改变,从认识―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1-2]。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别强调授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启发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心理体验活动中从个体心理发展视角,结合自身实际思考个体与集体、身处的社会及国家的关系,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联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全新的站位和认识视角重新审视自我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此依据不同的授课专题和教学目标通过专题研讨、心理案例分析、心理体验活动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挖掘不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专题中的隐性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发生改变[3]。

1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1.1 案例分析法

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次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虽然授课内容比较贴近实际生活,但是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似乎不那么得心应手。改革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准备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且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不仅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将学到的内容迁移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诸如“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预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理解每种症状的具体表现和治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别症状和应对症状。

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的个体,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道德健康统称为健康,帮助学生从大健康视角审视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关联性,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的标准也需要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匹配,特别是社会心态和国家认同感的确立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2 角色扮演法

属于行为训练法的一种,使用领域较广泛,操作简单也容易被学生掌握的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某种情境,使学生深入到“此情此景”中,扮演其中的某一种角色,通过所扮演角色的语言、行为、表情、内心体验等,进而体验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所遇问题的原因,也给学生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亲密感、归属感的意义和价值,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体会个体与集体、学院、学校甚至是社会、国家乃至民族关系的认识及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对他人、社会和学校的接纳度,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家国情怀。

1.3 小组(课堂)讨论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诸如“学习心理”专题,可以邀请学习成绩较好,或是学习方法比较有效的学生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或相关问题进行归类,问题相似的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解决具体的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朋辈彼此促进和发展,能够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爱情”专题讨论时,从良好的家风、家国情怀视角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激发大学生学会恋爱,自觉承担恋爱的责任,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好失恋、恋爱与关爱家人、关爱同学、集体和关爱社会的关系,从追求“小爱”逐渐升华至追求人生的“大爱”的境界,这对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卫生职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为人民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4 测验法

包括结构化的心理测验和非结构化心理测验。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射测验、自画像、心理测验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结合教师理论讲授的内容,实现自我探索的最大化。

(1)心理测验法:可以通过EPQ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什么,更好地制定生涯规划。

(2)投射测验:通过“小小动物园”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通过“自画像”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接纳水平。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从积极的视角接纳自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调控。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将个体层面的自我意识与国家层面的自我探索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认同。

1.5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活动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团体内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彼此观察、活动、分享体验,学习新的思考方式、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诸如“人际关系”专题,找15位左右的同学,完成非言语活动“生日派对”,使学生认识到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的区别是什么,非言语沟通的技巧有哪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影响人际关系的非言语因素及作用;“挫折应对”专题,可以设计一些挫折情境,通过团体活动“脑力激荡法”来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策略。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引导学生在团体中体会和认识个体发展是离不开集体的发展,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个体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冲突,在团体中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2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思考

一种教学模式与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契合度越高,其教学效果也会越显著。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一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相一致,另一方面体验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具有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相适宜。如何在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机地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发挥出体验式教学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的优势,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深刻领会体验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精髓,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并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将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成心理育人的新时代“金课”,为培养与新医科人才需求目标相一致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