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医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健康对策
——以上海某医学院为例

2022-03-16 21:26夏骆彬王宗忠赵一鑫普方程袁浩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医心理压力医学院校

夏骆彬 王宗忠 赵一鑫 普方程 袁浩海 蔡 廷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131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全球每3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仅次于心血管疾病[1]。在校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均分显著偏高,表明在校医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等亚健康症状。本文选取上海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横断研究法,通过设计并发放线上问卷调查表,对该医学院在校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医学生的健康对策,有效指导在校医学生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适应快节奏的医学院校学习生活,争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健康守护者。

1 研究背景

大学生群体普遍承载着社会、家长对他们的较高期望。然而,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发育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2],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国内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提高,医学生们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市场竞争,再加上学业压力等消极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心理问题也有所差异[3]。因此,通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对医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元化、高效化的健康教育,引导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正确看待并有效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德修养,有利于他们实现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2 在校医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2.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法,选取上海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微信小程序“问卷星”设计并随机发放在线调查问卷表,对该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线上问卷调查在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再进行作答,同时设定每个网络IP地址只能作答1次以保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小程序后台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源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2 调查结果

本次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到作答问卷280份,有效率100%,其中男性占比42.86%,女性占比57.14%。在回答“请问您认为您目前的心理状况如何?”问题时,选择“比较健康”的医学生相对较多,占比为42.86%;与此同时,选择回答“一般,有时很消极”和“不太好,经常感到郁闷”的医学生占比合计也高达35.72%,这说明在该校医学生人群中有相当比例人员仍然处于较高的心理压力状态。此外,在校医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最大的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占比分别达到85.71%和60.71%;其次为经济压力,占比为53.57%;来源于考试、考证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占比都为50%;来自感情压力、家庭问题压力占比都为46.43%。

2.3 心理压力源分析

第一个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学习压力。当面对来自学业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等压力时,85.71%的该校医学生普遍产生烦躁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记住课本内容,因此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与医学专业课程较多且难度系数较大,对学生个体的记忆、逻辑推断能力有较高要求等原因有关。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学生的学习强度较大,而低年级的医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学习强度,或者因为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种种压力,进而有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个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压力。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屡创新高,而国内各高校及医疗卫生机构并未同步开展大规模的用人招聘或增加硕士研究生招录名额,这使得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整体不容乐观。有调查发现,约有92.86%的在校医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产生担忧[4]。

3 在校医学生心理压力健康对策

3.1 医学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鉴于在校医学生的两大压力来源是学习和就业,高校有责任进行课程学习及就业指导教育,不断增强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就业信心。例如,开设医学职业指导课,拟定医学生个人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书;开展就业应聘着装、表达、礼仪等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行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增加在校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识。对于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高校教职工要引导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在活动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与特点,在学生有需求和困惑时能提供帮助,从而让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宣泄内在的压力。

3.2 音乐疗法

借助通俗流行歌曲进行音乐疗法,可以成为一种调节大学生不良情绪的有效干预途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能调节压力与不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调节情感挫折与不畅,改善紧张的人际关系;调节不完善人格,塑造美丽人生。

流行音乐是每个时代年轻人都追捧的生活内涵,能够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心声,更容易感染他们,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治疗跨越语言障碍,形成一个舒适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不适应新环境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诸多音乐活动加入集体。学生们在音乐会、歌唱比赛、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敞开心扉、放松自我、增进与陌生同学交往,从而快速提升语言沟通能力与自信心,以改善人际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

3.3 饮食疗法

第一,香蕉中所含的生物碱有振奋人心和提高自信的作用,此外它还富含色胺酸和维生素B6,这些物质能够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从而帮助调节大脑神经递质,能够很好地帮助缓解抑郁症等心理健康症状。

第二,全麦面包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同样能够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改善一些负面情绪,因此专家们认为多吃一些全麦面包也是非常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问题。

第三,大脑中血清素减少会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从而患上抑郁症,而血清素的缺乏和叶酸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菠菜中的叶酸含量非常丰富,多吃菠菜能够帮助补充叶酸而增加血清素,能够很好地缓解心理症状。此外,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也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缓解抑郁情绪。

4 结论

大学是大学生正式进入社会之前的过渡期,在校大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包括学习压力、就业危机、恋爱烦恼以及家庭矛盾等各种问题。这些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还可能影响他人,甚至有损社会安定和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在校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培养大学生自主应对压力源的能力也十分重要。高校与社会应从各个层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和干预,协力为我国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健康守护者。

猜你喜欢
校医心理压力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某中医院校医学生文化心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