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自读课文的“长文短教”
——以统编教材九下第二单元《蒲柳人家》为例

2022-03-16 23:44牛凯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娘小说课文

牛凯辉

(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二初级中学,河南 平顶山 467400)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强调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分,意在体现由教师引导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一体化,践行叶老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最终实现课堂高效。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自读课长文,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困惑。在执教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1 结构化处理教学目标

对一篇课文,“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是对教师大胆取舍、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考验,尤其是对一篇自读课长文,文本解读时,既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能做到粗略忽视,无端舍弃文章的某一部分;更不能违背教学原则,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解读的支离破碎,而是要认清不同课型课文的功用与价值,整体构建单元教学目标并将之结构化处理,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然后有侧重点地对教材进行纵向横向整合,以达到课堂上的立体呈现,实现长文短教,课堂高效。

《蒲柳人家》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7—9学段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蒲柳人家》所在单元导语提示中也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等学习要求。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为其设定的目标为:(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语言。

依据“目标链”的层层分化,结合本课“助读系统”中阅读提示的要求,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化处理,笔者设置了本节课三个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熟悉小说主要情节。

(2)赏读人物: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鲜明独特个性。

(3)品味语言:体味小说语言充满乡土气息的风格,感受京北运河蒲柳人家淳朴善良的人性美。

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对教材进行整合,设定教学目标,重点抓住情节,赏读人物,品味语言。

2 找准切入点,巧妙切入

对于一篇自读课长文,如何基于目标快速进入文本,在千头万绪中找到进入文本的切入点是关键,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快速读课文,又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点,有目的地走进文本,是需要艺术的。《蒲柳人家》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虽然只是节选了小说前两节,篇幅仍然很长,文中人物众多,如何快速从文中找到作者重点描写的人物,以此为突破口准确切入,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人物入手,以找人物作为切入点,以问题带动学生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有名有姓的有几个?

(2)跳读课文,众多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几个?

(3)三个人物中,作者用笔墨最多的是谁?

(4)两个人物中,大家对哪一个人物最感兴趣?

以不同的阅读策略,以环环相扣的问题撬动学生有针对性地读长文。这样的切入让学生更多的关注人物,问题层次性的设置,既激起了学生读文本的兴趣,同时又把文本中的关键人物抽取出来,有效节省时间,为下面深研人物做好准备。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入情入境。

3 大胆舍弃,有侧重选点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重点,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会心知肚明,可如何深化训练点,引导学生“用”教读课上的学法自主阅读,就需要教师准确定位,选点,实现一课一得。尤其是对于长文,在时间把控、课堂容量、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教材的处理力度要有轻有重,做到对课文教学资源精心的整合和提炼,精准选点。

《蒲柳人家》分为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两个人物,针对目标中要求把握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形象,如果两个人物都重点讲,课堂会冗长且人物形象分析不透彻;如果舍弃一个人物,则一节课教学不完整。为此,笔者做到选好人物点,重点品析一丈青大娘;选好训练点,点面结合。文章第一部分对一丈青大娘描写的语句有很多,如何在初读中整体感知,把握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在对一丈青大娘的赏读上,笔者先让学生把第一部分中对一丈青大娘感兴趣的语句挑出来读一读,尤其注意对一丈青大娘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从“面”上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筛选的能力;然后从“点”上入手,精选文中最能体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精彩片段,通过不同方式地反复品读来体会人物性格,尤其是运用了删词读和添句读,既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用词之绝妙,又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合情合景地加入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的语句,把文字读“薄”,读“厚”,一丈青大娘泼辣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但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多元的性格,笔者再次由点到面,设计“一丈青大娘除了泼辣大胆,她还有别的性格吗?”带领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在语言文字里来来回回地穿行,体会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最终总结出生性风风火火的她一样有女人温柔细腻的一面——多情重义。

4 主问题设计,点面结合

长文短教,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主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用主问题引发研究、讨论和点拨,使课堂教学呈现彩线串珠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蒲柳人家》在对何大学问人物形象的分析上,笔者设计让学生快速跳读文章第二部分,把“何大学问”这个称谓作为一个关键点,成为拎起第二部分的一条线,提出了具有思辨性的“何大学问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学问”这个主问题,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用区别于对一丈青大娘人物形象品读的方法,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再次从“面”上指导学生,让学生利用文本内容,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选点、主问题设计,删繁就简,实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的深化,让学生充分感受京北运河蒲柳人家淳朴善良的人性美。对于一篇横式结构的长文文,实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为目的的短教。

5 巧妙融入,紧扣特色

为了体现讲课思路的清晰,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从不同角度安排几次以“板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但如果不注重课堂活动的协调和变化,很容易既割裂文字内部的关系,又耗费时间。

《蒲柳人家》这篇文章善于借鉴和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语言上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同时又继承了说唱文学语言押韵和爽脆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有限的时间内充满了挑战。为此,笔者摒弃之前把语言品析单独设块的做法,没有割裂人物形象分析和语言特色品析,而是巧妙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在对一丈青大娘形象分析的时候,笔者抓住学生品读精彩片段的时机,用片段中的关键词去引领学生体悟本文语言的特色,如巴掌不叫巴掌,叫耳刮子,喘气不叫喘气,叫捯气,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抓住文中富有语言特色的句子继续深化,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一是大量使用口语;二是大量使用俗语;三是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

6 关注学生,搭好支架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自读课文中的长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深入探究,有计划地提升学生文本阅读能力。长文短教中,笔者更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从学生掌握的小说知识导入,为学生搭建由常识走向整篇文章的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支架,通过速读、跳读、精读、删词读、增词读等方式,使朗读教学达到了一个高度,学生们兴趣很高,通过读不仅把握了人物形象,也品味了语言特色。意在让学生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笔者设计了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有师生对话,有适时点拨,有小组活动、合作交流,也有自我品味、自主探究。尤其是本节课结束时,笔者以谁会去解救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的何满子时,学生兴趣再起,而笔者“惊堂木”(书本)一拍,以“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蒲柳人家》”作为收束,师生皆意犹未尽。以讲故事的代入感把学生再次领进小说,并以此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读完整本书的兴趣,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才不断地激发着学生们学习、读书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扎实、高效。

尝试总有遗憾,在长文短教方面笔者仅仅是做了一点摸索,紧扣文本教学要求,以完成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以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目的,以突出课文中一个“知识的集合”为路径。接下来,会再次尝试着优化,实现长文短教的再次飞跃!

猜你喜欢
大娘小说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王大娘钉缸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雪天里的良心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