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2-03-16 23:44王红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王 玉,王红梅,彭 芳,李 珂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大学外语课程作为工具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通识大类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英语是学生接触外国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多、覆盖面广、教学周期长的特点,[3]课程内容涉及的社会文化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宗教礼仪、国家形态等,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青年学子的生活中,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又能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4]因此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大学英语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协同效应,为国家培养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又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5]。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

通过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的教育自然而然地贯穿到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实现大学英语强大的德育载体功能,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具体来说,大学英语课程从单元主题、语言词汇、篇章理解、任务拓展这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形成课内课外全方位思政教育格局。以《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例,单元主题上寻找课程思政的最佳切入点;词汇语言点的讲解中,用具有思政价值的句子赋予词汇学习的厚度;语篇学习时,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语言学习。拓展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政融入点则包括批判性思维训练、翻译练习、写作练习和单元任务。

2.1 强化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也是大学英语的开学第一课,旨在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扛起青年的使命担当。导入部分精选两个视频进行对比,一是“德国之声”驻华记者对河南水灾进行选择性报道企图污蔑中国却遭遇郑州大爷阻拦,该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无端将围观群众称为“愤怒的暴徒”;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傅莹女士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用英语反驳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华为威胁论赢得掌声一片。随后让学生深刻体会借助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2.2 领会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为谋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人公成功的谋生故事,归纳总结取得成功的秘诀,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以国家的繁荣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崇高使命,将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地为国家繁荣复兴的伟大使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2.3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剖析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的主题,结合“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等中国传统谚语,引导学生理解对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去分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看问题、处事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不能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要透过物质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文章为“Never give up”,以《中国三分钟》栏目中一段有关“北斗”的英语视频为引,对其进行主旨上的延伸。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寻找北斗人的闪光事迹。结合课本文中出现的关键词“persevere,selfless,inspire,maintenance”等,依据本单元的段落训练重点,让学生选取一个典型的北斗人进行“例证法”演讲练习,弘扬爱国奋斗的北斗精神。

3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措施

在综合考虑教材贴合度、资源丰富性、学习数据全面性和平台稳定性的基础上,采用学习通、雨课堂和面授课三大媒介,通过翻转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学、练、测、评为一体,并在每个教学环节最大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

3.1 课前

建立课程组,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备课、参加研修班等过程,积累丰富的思政素材及资源,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深刻度;以新乡学院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课前准备阶段利用学习通APP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料,指明重难点,学生则由线上资源进行课前知识点的预习,明晰学习任务,明确知识点。利用雨课堂布置话题任务,让学生搜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人物话题,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学习与吸收移至课前。

3.2 课中

通过翻转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活跃、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通过课前发布的相关任务,课堂中组织同学围观和讨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责任和担当的意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则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探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面授课变成知识运用与实践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脚手架功能,通过师生互动与讨论,落实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并对课前任务进行总结呈现和综合评价

3.3 课后

在课后进行任务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利用学习通进行课程学习的检测和巩固;最后根据学习通多维度、可视化的学习数据统计以及基于数据的学情预测和教学建议,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以评促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实现线上线下的可持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程评价上,以工程教育认证中课程目标达成为理论指导,辅以教师、学生评价反馈结果,与学习通和雨课堂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实现过程监控和动态评估,同时也能为改进后续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提供参考。

4 结语

课程思政让大学英语更加丰富了内涵,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负有更大的使命担当。广大英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不断地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不懈奋斗。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更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也对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研活动中,也应不断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如何科学地将课程思政纳入过程性考核,以及所占比重、评定标准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细化和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