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界首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的几点思考

2022-03-16 23:4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界首全市建设

周 伟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500)

1 对乡村振兴痛点的认识

(1)建设上的困局。“年年修路不成网”“年年挖沟不见水”“年年种树不成林”这些都是对多年来乡村建设现状的形象表述,但也是真实问题的反映。像基础设施建设,国省干线与乡村公路衔接不顺畅,导致路网功能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不按水系治理规律行事,水资源与水生态、水环境难以有机融合。不少农村景观项目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犹如光脖子打领带,不伦不类。像集镇建设,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建筑风格不协调。集中财力打造的示范街道,造成同一集镇两个世界。建制镇等重点乡镇建设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乡镇。像村庄建设,农民建房由土坯房到瓦房、平房,再到楼房,房子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但农村风貌并未得到整体改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模式难以在乡村广泛推广。

(2)产业上的困惑。多年提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并没有改变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比如,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存在堆盆景现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产业培育,却没能形成有效的发展积累,多数产品存在性价比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一些重点打造的项目沦为参观的“盆景”;比如,农业产业总体效益不佳。农业产业属于典型的“弱质”产业,抗风险能力差。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多数存在着“九年挣钱、一年亏损,打回原形”的困境。从近年来社会资本投入特别是农民返乡创业的效果来看,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效益并不理想;比如,三产融合停留在口头上。三产融合在脱贫攻坚期间有过不少尝试和努力,并没有留下太多有效积累,仍没有找到三产融合的基本路径。最为典型的是电商,在农村一阵热闹,但无法保障长期稳定收益。

(3)治理上的困扰。乡村治理点上探索很多,但真正能在面上复制推广的却很少,其症结为:无人理事,无人主事,无人管事。无人理事,最突出的表现是没有人真正沉下心来梳理农村问题。农村事务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但是当前的乡村治理多数是在盲目地学习、简单地复制,缺乏自主意识。软弱涣散村整治大多依靠下派干部的力量,下派干部一旦离开,软弱涣散村大多旧态复萌。无人主事,最突出的表现是主持村级事务的能人难寻。农村外出人员多,留在农村的能人本来就少,而留在农村且又愿意主事的能人更少,愿意主事的人却不一定能主好事,留下来的愿意主事的且能主好事的能人更是凤毛麟角,这也反映出当下乡村干部培养乏力的问题。无人管事,最突出的表现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农村家长里短的事情很多,但却没有人来管理,特别是公共事务缺乏热心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 基于认识,界首应该系统的思考并明确自有路径

(1)建设方面,应着眼“空间重构、资源整合”,优化城乡建设本底。以“六个全市域”工程为骨架,积极构建全市域路相通、水相连、林成网、慢道成景、乡村美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城乡一体化骨架体系。一是全市域快速通道。以国省干道公路网络架构为基础,重点加快与之联系的县乡公路的技术等级提升和村道路面标准提高,形成完善的市域畅通工程网络。二是全市域水系治理。界首提出“引、活、蓄、用、保”的治水理念,树立“水系连通、引蓄结合、水清岸绿、系统治理”的治水方针,突出用好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治理污染水,推进全市域水系治理,努力实现全市域水系连通。三是全市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方面构建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民游园,努力实现生态、经济、景观三重效益。四是全市域绿道慢行系统建设。界首结合路、水、林线,在国省干线、大中河流沿线建设适度规模的绿道慢行系统,形成水绿贯通、外环内连、生态安全、串联乡村的全线贯通城乡绿道慢行系统。五是全市域村庄整治。全市域村庄整治完成以后,可切实保障粮食主产区功能。六是全市域美丽乡村建设。聚焦服务产业发展、方便群众就业、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综合改革,建设具有皖北乡村特色的示范农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产业方面,应着眼“产业优化、创新驱动”,构建产业空间格局。界首始终坚持“界首即高新区”“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不给创新创业设置障碍”“文化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等理念,通过构建“159”(1个科创城、5个科技园、9个双创园)产业空间格局,积极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科创城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金融科创服务、产业孵化培育为重点,努力打造界首门户城市会客厅、高新产业动力核,为构建特色高新区一区多园体系提供源动力和凝聚力。科技园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解决主导产业发展载体问题,重点培育资源循环利用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服务、大健康等主导产业,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双创园重点发展乡村产业,重点谋划绿色建材、传统机械、纺织服装、休闲体育、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乡村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3)治理方面,应着眼“三治合一、收拾人心”,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治理协同并进,应重点思考三个转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一是从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政府治理转变。积极构建信任机制,夯实现代治理基石;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激发治理活力;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到看清楚、想明白、干在实处;聚焦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四大抓手,用好行之有效的工具箱;善于把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考转化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推进动力机制转换。二是从传统村庄管理向现代乡村治理转变。近年来,界首通过培育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社会治理平台,不断创新“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等举措,积极构建政府与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共治的自治、法治、德治社会。三是从传统治安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平安建设考验的是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水平。我们要持续通过开展“进千企、访万户、惠民生、聚民心”大走访活动、设立界首读书会、大力培树“四会一约”品牌等做法,取得社会治理的新成效。

3 对乡村振兴在界首探索与实践的系统梳理

(1)界首的近期目标:“空间重构、资源整合”。空间重构方面,我们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系列规划,优化空间设计,通过拆、控和有规划、有设计的建设,重构空间格局。资源整合方面,一是强化对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换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二是通过释放大量被错占的宅基地资源、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践,整合土地资源;通过深入领会上级政策内涵、结合实际贯彻、统筹项目整合,实现资金整合;通过高层人才引进、乡土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培训,实现人才整合。

(2)界首坚持的主线:建设与发展。建设方面,一是六个全市域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现实路径。已初步构建了框架,预计到十四五末,框架体系基本完备。二是示范农居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在界首的本土化实践与突破。目的是建设一批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改变农民生活生产方式、重构国土空间布局、释放错占的土地资源的具体实践。三是乡镇客厅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需求,是打造精品城市、特色集镇、美丽乡村城乡建设一体化的需要。发展方面,一是构建159园区体系。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科技园、双创园,为产业集聚、发展、融合搭建园区平台。二是搭建产业走廊。在六个全市域的基础上,搭建连接园区、连通产业的一体化廊道,让乡镇的产业既有自身特色,又一体化协同发展。三是主抓具体产业培育。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产业发展为主导,才是乡村振兴可持续的路径。在市场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产业生态构建方面着力。

(3)界首的统筹:治理。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在于发展,但发展离不开并进的社会治理,界首在构建良治的乡村社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一是明确导向,从传统村庄管理向现代乡村治理转变。二是付诸实践,如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财力下沉,以激发乡镇政府的治理能力,激活以乡镇为单元的乡村社会治理活力;培育社会治理主体,如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构建政府与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共治的自治、法治、德治社会。三是致力创新,如着力奠定信任基石,尽力消除政府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等方面的隔阂,让政府、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意图化为最广泛的共识和一致行动;如坚持限权原则,让公权力在规范的制度下运行,以释放社会治理主体和群众的活力。

猜你喜欢
界首全市建设
漫步安徽“小上海”界首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安徽界首:生姜种植拓宽增收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