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及合唱组合形式的应用探析

2022-03-16 21: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声部歌唱声乐

张 涛

(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 河南·焦作 454150)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和声乐素养。合唱形式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声乐教学形式的典型代表。纵观当前各个知名的合唱组合,不难发现,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体验到声乐教学的乐趣和内涵,从而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声乐知识,加强声乐训练,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有效优化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正确途径,对提升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进步,培养更多声乐人才,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1 合唱组合形式的发展情况

1.1 合唱类型

所谓合唱,简而言之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用。合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进行演唱时,通过伴有指挥,有时还会有伴奏,无伴奏亦可进行演唱。在进行合唱表演时,要求单一声部音必须达到高度统一,同时各种声部之间的旋律还要相互配合,实现和谐演唱,能够充分表现出合唱的艺术特点,发挥合唱的艺术魅力。合唱具有极强的普及性,同时在所有音乐演出形式中,合唱也是参与面最广泛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合唱艺术中,其主要的表现工具就是人声,这使其具有非常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对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及情感进行最直接的表达,从而有效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具体的合唱表演类型方面,根据演唱者可以分为童声合唱、男生合唱、女生合唱以及呼和合唱四种类型。其中,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使用的合唱组合形式,主要为后三种类型[3]。

1.2 流行组合演唱

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形式。和其他音乐相比,在音乐类型的区分方面,流行音乐与众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流行音乐具有很高的包容性,既能够展现出流行音乐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充分表现出民族音乐的特点,同时其音乐形式也不限于一种,具有多样性特点。在美学表现形式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因此极易在人群中流传,群众基础非常广泛。除此之外,流行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于听众的年龄段没有明显的限制,可以说是老少皆宜,这也是流行音乐能够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1-2]。

2 合唱组合形式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2.1 缓解教学资源紧张问题

目前,我国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音乐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音乐专业,系统学习音乐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基础设置和资源总量却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给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以合唱形式作为依托开展声乐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合唱的集体性特点,缓解声乐教师数量少,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使用合唱组合形式,对缓解教学资源紧张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提升声乐教学的技术性和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除了能够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优势,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声乐的教学质量。根据实践统计分析来看,合唱组合形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频率越高,教学质量提升越明显,同时还能够有效保障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数量,也就是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艺术,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大家一起有效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并且合唱的每个声部都需要参与者利用完美的声音来呈现,如果哪个声部或者哪个学生出现了歌唱的技术性问题,在合唱中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对歌曲的节奏、音准和音色等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和辨别,加强音乐的记忆能力,找准声部节奏,配合着完成歌曲的演绎。而合唱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声乐技巧的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声乐学习中,也是对学生声乐知识的实践和锻炼过程。

由此可见,合唱组合形式在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多元化、科学化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合唱组合形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也是践行新课改要求的重要措施。

2.3 提升学生协作精神

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所谓合唱,顾名思义,就是很多人一起进行歌唱。这就要求歌唱者在进行合唱时,必须在音色、音调、和声等方面实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和谐统一,避免个人过于突出或明显不足的问题出现。因此,团结协作精神是学好合唱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集体荣誉感,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走进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 合唱组合形式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3.1 应用于发声训练上

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不仅要求个人要具有极好的独唱能力,同时更要求整体音乐素养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好合唱要求,在合唱演出中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给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合唱演出。因此,为了提高个人和整体的歌唱水平,教师可以应用合唱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习惯音响的存在,同时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独唱训练,提高学生的个人歌唱能力。还可以借助录音棚中的录音设置,让学生能够仔细聆听自己演唱的过程,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客观地分析,找好自身定位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自己,优化发声训练,提高歌唱水平。

3.2 应用于声部训练上

在声部训练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开展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合唱中,会出现高声部及和声等不同声部的划分。这就要求学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通过多声部组合完成合唱要求,不能如个人独唱一般,所有学生从头唱到尾。因此,这就需要进行声部训练。在合唱中,通过分工,有人负责高声部,有人负责说唱部分,还有人负责和声。根据演唱作品的实际要求,演唱角色需要进行合理的变化,从而使合唱达到高低起伏的演唱效果。每个声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团队协作,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本声部的歌唱任务,并且声部训练中,如果某个同学唱错了或者声乐技术不高也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这就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声乐基础知识,集中精力完成歌唱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声部和合唱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歌唱技巧,了解声乐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不同变换。通过声部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演唱实力,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合唱技巧,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歌唱素养能够全面提升。

3.3 应用于乐感培养上

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用合唱组合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乐感,优化声乐教学效果。虽然合唱无法像舞蹈一样,随着音乐节奏大幅度摆动肢体,但也能够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音乐韵律的变化,从而不断对自身的合唱技巧和方式进行调整,达到增强乐感,提高歌唱水平的作用。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演唱作品的意境,来调整自身的身体形态和演唱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内涵并且充分表现出来,呈现出精彩的合唱效果。

4 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合唱组合形式,对一线教育工作者优化声乐教学质量,能够提供极为重要的帮助和支持,是优化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声乐教师应重视合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优势,合理运用合唱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声部歌唱声乐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