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

2022-03-16 21:26宋雅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过程

宋雅锐

(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 河北·邢台 054000)

0 前言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化学习和工作也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和思考模式,还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模式以及实践活动中,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必须从现代教学的理念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刻的体会到思维的形成与逻辑,从而在不断的练习和引导中提升自身的综合数学素养。

1 培养数学思维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水平

当前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的压力比较大。教师也常常感慨明明都是同一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讲过多次学生还是会犯错。其实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没有太多的关系,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数学思维[1]。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展开思考,并且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解答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1.2 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有重要作用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解决方案,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求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3 能够有效的提升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并没有什么实用性,甚至觉得数学的学习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变化。实际上数学对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潜移默化的。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让数学从课堂走入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进行数学思维的运用和思考。学生在趣味性的引导下可以增加其学习积极性,为增强数学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

2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2.1 加强课堂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以教为主的教课模式,而要将大量的数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让学生主动的获取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当前很多学生依然停留在“等靠要”的学习层面上,认为自己只需要把教师教的内容学会就可以了,这种思想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3]。只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够高效的学习,达到新课改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且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问题的场景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排列组合的规律,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参与到思考和研究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教学思考的水平。

2.2 引入现代技术,让数学得以具象呈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现代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当前普遍得到师生认可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微课和远程网络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引入这些方法,可以增强课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引导[4]。比如在学习空间向量和二面角时,教师仅仅依靠平面绘图的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空间感。这些平面图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空间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空间向量和二面角的三维立体效果,从而理解相关的数量计算方式,并且进一步深化对其它知识的探索。对于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采用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空间向量以及二面角的立体效果,增强学生的趣味性的同时,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现代技术的融入还能够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引入生活中,突破时空的限制,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判断,便于学生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2.3 以项目为导向,加强团队的合作研究

高中生的探索能力较强,其思维的独立性和逻辑判断能力都较为成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项目为主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研究,贯彻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并且在自主研究和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水平,并且让学生逐步树立严谨的数学思维。如有项目导向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利于学生加强团队的合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关于“太阳影子定位”的项目研究,学生要通过项目分析设计合理的数学实验,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去验证定位的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到多种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在实验中提炼已知条件,这个过程对于梳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数学思维有重要的作用。

3 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对课堂节奏和流程的把握,强化备课环节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调整课堂节奏和流程,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课堂知识点,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的将相关的知识融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这一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备课环节,通过完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以及融入互动环节等方式,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自己的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5]。

3.2 强调课堂互动与课堂总结,提高教学效率

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互动和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课堂总结环节的重视。当前很多教师在践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时,往往更加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调动,希望通过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而忽略了对课堂总结环节的重视。教师要强化课堂总结的环节,通过思维导图或者针对性的题目,将本堂课的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从而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以实践带动理论学习,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思维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明确思考的目标,清晰研究思路,并且在遇到阻碍时能够积极的思考,从新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教师要进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可以将数学实践活动成果纳入到学生综合素养测评范畴内,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研究的热情,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建模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系统化的,科学性的工作,教师要有全局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纠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校要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组织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参与校本研修以及区域备课等活动,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