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在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6 21: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数字

李 月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100)

0 引言

目前来看,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改进了信息交流模式和信息传播局面,为文化与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语言环境的复杂也为语言教育和思想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高职院校英语学生本就面临复杂的语言学习环境,需要频繁接触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数字媒体技术的高度应用下,外语领域的思想建设工作更体现了重要作用,也比其他学科面临更大的挑战。教师要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也要继续贯彻课程思政建设,把握好外专业学生的思想发展走向,充分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充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效结合,本文研究的也是此方面内容,目的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提升高职英语教育领域的课堂质量。

1 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责任认知

目前来看,许多高职院的外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职能,与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教学并无直接联系。因此,许多教师只进行外语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略思想教育层面的内容。过于轻视思想教育方面党的内容,导致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甚至有部分教师因受到较多的西方教育,已经出现了倾向西化思想的现象,难以形成对学生思想发展的正向引导。除此之外,数字媒体技术在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效率不高,很少有教师认识到自身政治素养水平较为低下,也没有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多元化学习的意识,这都不利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发展水平的提升。

1.2 学生缺乏思想政治学习的意识

外语专业学生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外界媒体,这能够给予他们一些开阔视野的机会,但也可能带来广泛而难以轻易鉴别性质的信息。外国媒体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可能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有较大差异,有些能够形成良好交融,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但有些也会与我国主流观念背道而驰,甚至产生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这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但大部分大学生年纪较轻,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生阅历,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又难以完全靠自我来分辨外来文化的性质,这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大背景下带来的不良影响,外语专业学生也缺乏思想政治学习的意识。

1.3 学生面临多元化信息,是非鉴别能力有待加强

在数字媒体时代,多样式的网络技术模式给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渠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挑战。外语专业学生所学内容本就更偏向于非传统思想,也更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带来的资讯。若自我辨别意识不强,便非常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过度影响,可能会对我国文化产生误解。现代学生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途径有许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述或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的简单传播,而是能通过高效的数字媒体,非常快速地得到许多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这体现了外语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资源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性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这便体现了数字媒体的两面性,如何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开展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的主动话语权,又如何避免数字媒体技术给学生带来难以分辨的信息资源,这是当前阶段外语专业教学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数字媒体技术在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数字媒体,加强英语教材与课程思政的联系

大学英语教材是促进英语课程与思政进行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中的一些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改进和调整,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以及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性。为了加强大学英语教材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可以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伟人、英雄人物相关的话题与知识,方便学生利用英语语言对传统文化和当代伟人等进行讨论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历史文化、认识当代伟人和英雄人物,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后才能中,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辨别网络中信息的真伪,防止被西方文化观念影响。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融合的目标。

2.2 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提升教师的引导能力

首先,外语专业教师也要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高质量学习提供有效保障。其次,还要提升教师的信息辨别能力,要能够筛选出正能量信息,也要筛选出外语教材中与我国主流意识不符的教育内容,避免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要先提升自身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能力,能够明辨是非,能够正确发挥外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效用,才能真正实现思政引导与外语专业教学的融合,也才能避免自己不被数字媒体中的大规模信息蒙蔽双眼。

2.3 实现线上教育平台的建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认知

首先,要促进新课改工作的有效进行,充分实现课程思政与外语专业的结合,要促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外语专业院系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更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通常选用管理规范的外文原版教材。但因文化背景不同和国情不同,原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可能与我国要求的思政教育标准不一致,这需要进行更深入地挖掘。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要找寻我国课程思政元素与原版教材内有一致性的教育素材,搜集有关内容,构建更加完善、具有思想指导意义的教学资源体系,要跟随时代进展,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其次,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逐步建立能够符合外语学习需求和课程思政教学的线上学习平台,需要进行线上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建设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和发展认识的网站教育模式,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外语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共同进行,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氛围。学校党委和学生会可以和授课教师同步合作,利用微信、QQ等大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进行线上集体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信任感。

2.4 强化学生的媒介素养,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

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要有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也能够明确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探寻实际传播请到和基础运行机制,还要拥有能够合理筛选和果断判断的独立能力,拥有能够正确客观评价媒介信息的鉴赏能力。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好科学的课程设置,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媒介素养培训,更重要的是,还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更有效的培训。外语专业学院在进行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时,要注重教学引导的作用,可邀请具有专业经验和相关工作能力的从业人员到校展开媒介应用方面的教育讲座,可以和学校党组织、学生会共同促进数字媒体文化的实践活动,做好相关思想的有效宣传。

2.5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要将课程思政中的理论元素与实践元素融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义的挖掘,促使理论学习成为学生的行为动力。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外语教学与学生动员工作的过程中,可实现多学科的共同融合,促进不同教育理念的融合。可实现外语专业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步开展,也引导学生参与的专业学习与思政教学的共同实践活动中。既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也利用好课外时间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所学的内涵,也将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思政考核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外语学生有远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阶段,国际活动日益交流频繁的过程中,他们承担的是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职责。这不但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翻译能力,还要具备敏捷的观察力和为国家服务的崇高认识。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外语专业面临的困境,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外语专业的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数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