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

2022-03-16 21:26杨金鹏贝翠琳高小涛刘艳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责部门医疗

杨金鹏 贝翠琳 高小涛 刘艳丽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0 引言

医院的技术水平、先进程度以及诊断治疗能力,可以通过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及使用情况来反映。医疗设备已经是医疗工作者进行诊疗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医疗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收益及社会效益,为此确保医院在用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1]。随着科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疗设备品种多,精密度及复杂度不断升高,也使得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难度不断增加。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也就成了医院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问题。

1 维护维修及管理的现状

1.1 职能部门定位不准确

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现象,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重视程度缺乏,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存在以下两个现象:(1)部门残缺不全,名称各不相同。如医疗设备处(科)、维修组(科)、医学工程部(科)、器械处(科)等。导致维修管理工作落实困难、工作被动,工作积极性差,绩效分配不清楚,存在“大锅饭”现象。(2)部门职责、设备调度权限各不相同。如有的医院临床科室较为强势,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仅仅负责设备的中转维修,不能履行其管理职责,而另外与其相反的医院,往往会忽视了使用科室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不高。总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医院都存在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低下,维修维护过程长,成本高的特点[2]。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设备的使用期是医疗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并且最能体现其经济效益的阶段,然而现阶段的管理制度大多都不够完善,不能体现管理体系设计的整体性、可实施性、高效性等原则。由于没有完善的维修维护的管理制度,大部分的医院并未开展在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预防性维护等工作,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降低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不仅科室之间矛盾频现,还增加了维护维修的成本,从根本上减少了医院总体收益[3]。

1.3 临床工程人员缺乏

人员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临床工程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按照国家三甲医院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有一些医院并不满足此项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外国医疗设备部门配备人员通常是2.5人/100张床位,我国现阶段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2)专业知识及能力缺乏。很多医院从事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的工作人员并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人才,工作人员缺乏正规专业培训,技能单一,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思维方式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缺乏“医工结合”的理念,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培训或进行继续教育的契机,使人员技术水平得不到更新,落后于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

1.4 缺少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核算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核算认识不到位,医院往往重视临床科室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的降低也会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体现:使用—维护(维修)—使用的闭环,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存在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现象(如核磁、CT)这一类医疗设备要加大其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应用质量,以减少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4]。

2 解决的方法及建议

2.1 明确医疗设备部门的职能

医疗设备部门负责利用工程理论和技术,采用“医工结合”的方法去解决临床中关于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及医用耗材的管理及质量控制等问题。有报道指出,临床工程已经与医疗、护理、药学一起被认为是成为医院的四大支柱产业。为了充分发挥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高效能,降低维修维护成本,应该明确医疗设备部门的管理地位及工作职责,即兼具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双重职责。下面就这两种职责进行说明:(1)管理职责,医院临床、教学及科研的所有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应由医疗设备部门统一进行维护维修及管理,并由院方共同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职责。(2)技术服务职责,医疗设备部门是医院工程技术服务的保障部门,应负责医疗设备的质量管控,风险评估,负责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直接使用者提供技术培训,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收集上报及预防,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等职责,并针对不同品类的医疗器械进行全面的跟踪及社会及经济效益的评价。

2.2 制定并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阶段主要包括维护、仪器调配、维修、供应备用组件等,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最主要阶段。建议建立以自主维护、专项维修、防护维修为主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机制,并且配套相应配件供应管理办法,以探索解决医院出现的以上问题,先初步提出以下建议。(1)自主维修,是指医院相应医疗设备使用部门的自主维护,要求制定每台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规范。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使用人员进行使用培训、技术及保养培训等,增强使用人员自主维护保养的意识提高检查维护的基本能力。力求使用人员能做到会正确操作、会保养、会简单的故障判断并排除,以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率,避免因为操作不当、暴力使用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2)专项维修,这一阶段是由医疗设备部门负责的,主要包括医疗仪器的点检、状态的检查、设备维修模式的选择及制定,做到对设备的“了如指掌”。(3)防护维修,此阶段需要借助信息化工程软件进行所有医疗设备的监管维护,包括每日、周、月、季、年的点查情况、设备维修后运行情况、设备现在运行情况等信息的准确收集整理并制定防护维修的计划,对设备进行跟踪维护,做到及时维修维护,提高维护维修效率,增加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维修维护成本。

2.3 重视临床工程师职业发展

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人才储备及建设是医院发展当中应当重视的问题。而人才储备绝非是单一的找招聘引进人才能解决,人才引进来也要留得住,就需要为临床工程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5]。(1)建立终身学习机制。首先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且确保岗前培训具有针对性、阶段性和有效性,使其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要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定期培训及考核,确保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掌握新方法新技能。最后要给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技能培训机会。(2)提供晋升空间。建立健全非临床科室的晋升制度,为非临床人员提供晋升空间。(3)提高工资待遇。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量化标准,加强工作的考核管理,并为医疗设备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量化工资,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足感。

2.4 推进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的发展促使医疗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比如采购时间、采购金额、使用时间、维修次数、保养次数等等信息是非常巨大的,为了更方便的对医疗设备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及监控,需要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医疗设备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规范化、便于医疗设备信息的手机存档,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在医院内部的信息化,要尤其重视医疗设备的定期巡查、保养及维修的动态信息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使用效率,规避不良事件及风险管理。

3 结束语

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发展,而医院医疗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直接影响着诊疗过程的安全可靠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医院需要培养一个具有优良技术的临床工程师团队及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维护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职责部门医疗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7部门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