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2022-03-17 23:17杨义乐
科技资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会学体育大学生

摘  要:该研究在相关专家提出“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现象”以及“无兴趣”“无知识”“无技能”两种理论的基础之上,運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分别从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设置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三无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总结为:课程设置上层缺失,以及课程落实的实际操作不容乐观;体育老师团队的亟待优化;基础教育对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缺失等。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 三无现象 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a)-0000-00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ree Non-phenomena" in C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n the related experts "no activity", "tactics" and "no" game "3 without" and "no interest", "no knowledge" and "unskilled"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theories, USES the method of sociological analysis respectively from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course content set three aspects of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3 without" summarized and analyzed,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lack of the upper level of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re not optimistic;The urgent need to optimize the PE teacher team;Basic education for the lack of students' sports habi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Three no phenomenon; Sociology

在我国实施了体育中考、阳光体育以及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课时等措施之后,依然出现“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 25 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学校近视眼、肥胖孩子的数量还在增长”的现象,因此,找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因并分析其产生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在我国,体育课程是仅次于语数英的一门必修课程,一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二年级结束,更有现在一些少儿培训机构从小孩3岁左右就开始进行一些基础的练习[2],且“开齐开足体育课”问题正被融入新的内涵,或将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促进广大中小学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抓手[3]。而目前不管是因为强制体育的介入还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特别是在新生一代的儿童身上体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追随形式也不断在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来保障体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大学学习阶段的开展,而在这种形势下体育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出现。

当前对我国体育的评价百花齐放,网友的点评更是各持己见,不计其数。而其中对于体育课堂最为大众的评价便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季浏提出来的课堂“三无”现象。具体为“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4]。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办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完成体育课对我国庞大学生团体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养成的任务。而对于学生的评价,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指出: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于体育“三无”的现象,而这里的“三无”指的是“无兴趣”“无知识”“无技能”[5]。这样的现象普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群体中,不得让我们对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长达1 400多学时的体育课程提出的质疑。

1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

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两个主体,即教学便指的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社会活动。所以老师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带给学生的什么东西,决定了学生所能接受到的资源是什么。而学生的参与度和重视度直接决定了在老师的积极组织和教授的情况下,学生自发地从老师那里获取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结合课后的练习共同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所授内容的理解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的过程多是以老师自身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来讲解传授给学生,老师通过学校制定的课程内容以及依据课程参考书目的内容提前做好备课工作[6]。学校一线体育工作者缺乏课程改革创新研究与探索的热情与需求,惯于被动接受专家意志与行政指令,态度消极已然成为一种群体现象[7]。当然,教学大纲指导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心骨,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师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方式将同一个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过程,足以看出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对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导致体育“三无现象”的原因主要划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体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体育教师的课堂操作、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投入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教师和学生属于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属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这4个方面良好地协调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2 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与体育课程计划的关系分析

教学大纲指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8]。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是学校必须遵照执行的文件[9]。由概念可见,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计划都是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所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而对于体育课的课程也是如此,长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计划都是通过很广泛的考察和研究所制定出来的,而体育教师只是在这些指导之下,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相对较短时期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为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月度教学计划、周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等。而这些教学计划组织和实施的方式和形式都是在教师的教案中体现的。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教学计劃的文章和查阅了我国中小学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规划和计划,发现教师们对于体育课的计划是非常完备的,如果都是按照教师们的计划来实施体育课程的话,大学生不会出现现在这种“三无现象”。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长期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现象太过明显,认为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很多的家长并不支持孩子对体育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很大程度抹杀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什么有些时候并不能学习什么。不过此类现象目前有所改观,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加之学校体育强制性地介入,导致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二是在体育课实施的阶段大打折扣。据了解,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学时没有办法得到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保障、课堂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没有办法保证。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的学时那就无法保障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果。三是从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多水平一所教授的内容水平二和水平三不教了,或者水平三教授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们都没有,出现了跳跃式的教学,到了大学普遍运动技术和水平不高就是学校体育不系统、不连贯、不巩固的结果。

3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活动主体,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的任务,是通过教学的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目前主体正向学生倾斜,原有的学生只是被教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现在更多的是启发式的教育,不断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缺一不可的。据了解,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情况严重,很多学校都用现有的编制来招聘一些语数英的老师,而体育老师哪里来呢?一方面是存在一些其他科目的老师临近退休来上体育课程,体育课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是一些学校招聘兼职的体育老师,这类老师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较大,可能一学期半学期的就会换一批,教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就存在很大的挑战。而如果体育教师这个环节出问题的话,学生在学习方面就存在很大的障碍,就导致了学生的体育课无法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久而久之体育课程丧失了相应的意义,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兴趣也慢慢地衰减,对运动项目的热情以及好奇心丧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很大的兴趣,从小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再到高一级的学校,体育老师就更难改变学生的日常习惯和思想观念,促成“三无现象”的出现。

4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分析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超级大国,自然教育问题就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问题。伴随着200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目标的如期实现,使人人都“有学上”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10]。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等特性, 成为党和政府制定与执行教育公平政策的根据[11]。

义务教育从各个方面对儿童进行教育,主要的课程包括爱国主义思想、个人意识认知度、个人文化知识水平、体育等课程。其中体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我国青少年一代人的体育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学校体育在青少年阶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实施很大一方面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当前课堂的主体逐渐地向学生转移的前提之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了当前体育课的重要突破点。

根据搜集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了解到,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是最大的,因为小学生对体育课玩的兴趣要大于学习的兴趣,小学体育老师也是大多采用“学—玩”结合的方法来诱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而到达初中阶段以后,在各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之下出现了很多学生极强的功利性的特征。目前由于中考体育强制性的介入,导致很多的学生在中考前进行突击体育成绩,而且很多都是随大流原则,什么好练练什么、什么好拿分练什么等现象,一定程度地抹杀了学生对体育项目各自的兴趣,可能学生A喜欢篮球,为了中考体育却学习了足球等现象出现。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且目前高考体育并没有强制性的原则,所以很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放弃了对体育项目的练习;家长也一定程度上反对学生练习体育项目,导致体育练习的终止;高中体育老师的课程也有不同程度的挤压,学生的基础太差也导致体育老师的课程越来越难上。

这样的体育课程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体育“三无现象”的产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培养浓厚的运动兴趣,导致学生的兴趣全部都在游戏或者其他的方面,对体育课程毫“无兴趣”。断断续续的项目练习和没有系统的体育项目的教授与练习,体育老师的严重缺乏,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的严重挤压现象,体育课程“靠天吃饭”的现象,体育项目教授参加感差的现象都导致目前的大学生通过小学和中学阶段以后没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的运动项目。这被称为“无技能”。长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体育课程学习断断续续、体育教师的专业性缺乏、体育课程的上课形式的争议、体育课程内容的制定不断地实施改革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缺乏等都导致了大学生体育“无知识”现象的出现。

5结语

大学生体育“三无现象”主要由体育课课程设置、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自身3个方面的诱因导致。体育课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地方呈现了不重视等现象,课程设置没有达到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出现了很多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现象。很多基层体育教师存在严重匮乏现象,更有很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体育老师的现象,无法保障体育课程的专业性以及正确运动参与习惯的养成等,以及基层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从义务教育开始就没有接受系统和专业的体课程学习,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以至于到大学阶段时出现“三无现象”。

解决这些现象首先要完善相关执行的政策体系,严格保障有关政策以及文件的落实,保障基层以及乡村体育教师的数量、课程设置以及实施的数量。继续完善对于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机制,定时、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及运动习惯,充分发扬“体育强则国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沈建峰,巴登尼玛,李松林.文化分层理论下我国国民体质下降的归因分析与省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1(2):53-59.

[2] 宋晓芬,花蕊.高职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现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90-91.

[3] 柯勇,董思.义务教育阶段“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4):412-419.

[4] “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如何育人[EB/OL]. (2016-10-03)[2016-12-01].https://www.sohu.com/a/117757230_503597.

[5] 体育课:从“三基”到“三自”,从“三无”到“三有”[EB/OL].(2019-03-26)[2019-05-27].https://www.sohu.com/a/316763275_613653.

[6] 施姚来.立足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實践教学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22.

[7]  宋文利,谢冬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协同论视角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21(9):105-111.

[8]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9]  樊莲花,司晓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审视与展望[J].教育研究,2021,42(10):104-111.

[10]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72-80.

[11] 任向阳,李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7):189-191.

作者简介:杨义乐(1996—),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1243500783324

猜你喜欢
会学体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们的“体育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