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重建

2022-03-17 22:51彭峰
江苏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重建双减

【摘 要】重建学生的每月学习生活,根本目的是帮助儿童过有意义、有意思、有成就的学习生活;四个要素是成长式主题、激励型制度、支持型资源、学习群教学;基本策略是举办成果博览会、形成关心型关系、推动项目式学习、建立融通型学习场。

【关键词】“双减”;“每月学习生活”;高品质学习生活;重建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9-0048-04

【作者简介】彭峰,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江苏溧阳,213300)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意见》,让每一所学校明晰“双减”的意义与目标。而对“双减”工作的广泛探索,让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双减”后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提升。于是,重建学生的每月学习生活,共享高品质的学习生活,必然成为小学“双减”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根本目的

何谓学习?施良方教授在《学习论》中这样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以一个月为单位来观察,以往儿童的学习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大多表现在知识层面,而在品格、行为、能力、心理倾向等层面显现得很少。

溧阳市燕湖小学致力于重建学生的每月学习生活,就是让儿童过有意义、有意思、有成就的高品质学习生活,希望儿童经历“每月学习生活”后发生全面的持久变化。

1.有意义:以核心素养结构为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自主性”“文化性”“社会性”为维度,并形成合理的结构,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燕湖小学以核心素养结构为框架,研制出儿童要完成的“每月十件事”:天天读书、名作欣赏、健康生活、实验探究、家国行动、瞭望国际、反思学习、专题研究、我的责任、微笑赞美。这十件事对应于核心素养的六大素养。学校研制出1~6年级《溧阳市燕湖小学“每月十件事”评价手册》,每个月的十件事都有具体的策划与安排,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每月十件事”,让儿童的学习生活“有意义”,因为指向儿童核心素养结构的形成,学习的时代需求就得到了落实。

2.有意思:以兴趣为起点。

以“每月十件事”为核心的每月学习生活重建,仅仅“有意义”还不够,还得“有意思”,也就是要让儿童感觉到有趣味。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平列并重的过程,其中,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所以,他又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12月,四(7)班同学开展“香柚专题研究”。同学们早就对校园里的香柚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围绕“怎么采摘”“为什么那么香却味道不好”“柚子可以变成什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同学们竟然用柚子做成了“皮帽子”、多种小动物和花,还有灯笼。

校园里的动植物往往是儿童的兴趣点,围绕这些展开学习,就是充分尊重了儿童的兴趣。大家围绕“研究任务”展开思考、查阅、请教、讨论、合作、比较等学习行为,有了很多发现,发现涉及知识、能力、交往、思维方式等。

这“有意思”就来自感兴趣的主题与任务,来自多重兴趣不断被唤醒与点燃,来自伙伴间的分享与启迪交流,来自对熟悉事物的新鲜体验与发现。学习的开始、经历和结果,都让儿童感受到“有意思”。

3.有成就:以成果为导向。

重建每月学习生活,需要训练儿童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具有这种动机的儿童,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那么,怎样让儿童“有成就”呢?以成果为导向。学校在学生做“每月十件事”的开始阶段,就引导他们对“成果”进行思考并作出合理设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并在成果形成后鼓励学生说说成果背后的故事,对成果归因。让儿童过有成就的学习生活,归因是重要的,因为它影响儿童的信念、情感和行为。

二、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四个要素

儿童的学习生活是时空概念,包含着组织形式、资源环境与气候季节等;也是关系概念,指向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整体构型。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

1.成长式主题。

主題来源于儿童的需要、兴趣,服务于儿童学习生活的重建。它分为“人与自然”“人与工具”“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五个维度。每月主题在不同年级中会呈现出角度与内容上的差异,例如四月份的主题是“朋友,你好”,低中高年段的角度分别是“朋友的样子”“朋友的故事”“朋友的启示”,这样的序列,会让儿童在六年的“朋友,你好”主题学习生活中,对朋友的理解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成长式主题统领着儿童生活,它根据时代、时间、时机等,为儿童成长营造氛围、找到节律、发现契机。

2.激励型制度。

马利诺夫斯基认为,制度是回应个体需要的有组织的集体解决办法。马斯洛认为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前两种需要称为保健因素,后三种需要称为激励因素。激励型制度主要包括这些内容:每月十件事的评价手册中,有自评、学习群评价、家长评价;每月十件事的成果评比,一月一次,从班级比再到年级比;特别优秀的成果会选发到公众号或在学校展览;教师、家长与儿童在围绕每月十件事的交流中,以激励性为主基调。

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激励性制度,是希望让儿童时刻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有所收获,被及时激励。有激励性制度作保障,儿童会享受到有成就的每月学习生活。

3.支持型资源。

“每月十件事”重建着儿童每月学习生活,但学习资源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存在种类少、视野不开阔、自由度差等问题。从种类上来看,大多数儿童只有教科书、工具书、练习册、课外书等纸质资源,仅有少数儿童拥有高质量的音频资源、影视资源。从视野上来看,大多数儿童只有语数英学科方面的资源,以“名作欣赏”为例,儿童缺少纸质和电子资源,甚至不知道欣赏什么作品。从自由度来讲,儿童对资源的利用,基本是被动的,没有被赋予搜索和查阅资源的时空和能力。学校研制“每月十件事”评价手册,不仅为儿童设计学习任务单,还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指导他们学会借助网络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丰富的资源,是重建儿童学习生活的有力支持。

4.学习群教学。

理想的儿童学习生活,除却对知识的关注外,还应该成为发现自己、发现学习、发现自己与他人互动密码的过程。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成功的标志是不仅促进了认知的转变,还挖掘了认知背后人的存在意义。怎样的教学模型,才有利于这样的发现呢?基于儿童学习的多元化、深度化、个体生命化需求,建构“学习任务─伙伴群组─游戏活动─成果分享”的教学模型。教师在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时,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儿童自己制定任务,组建学习群,开展活动,进行成果分享”的良性循环,让儿童享受高品质的学习生活。

重建儿童每月生活的四大要素,在儿童学习生活中是不可分割的,相互支撑,目标一致。儿童位于学习中央,学习群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的“空气”,让儿童受到浸润,逐步拥有一种生活方式;激励性制度和支持型资源,是学习生活的“阳光”“雨露”,让儿童获得启迪,时刻拥有一种生活能量;成长式主题则是学习生活中的“星空”,让儿童得到感染,每月拥有一种学习方向。如此,儿童在重建每月学习生活中站立起来。

三、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基本策略

无论是根本目的,还是四大要素,都是实践前的美好规划。所有美好规划变成现实,儿童每月学习生活得以重建,需要依靠扎扎实实的策略。以下四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虽然不全面,但确实能让儿童强烈体验到有意义、有意思、有成就的学习生活。

1.举办成果博览会。

2019年2月22日中午,燕湖小学迎来了学习成果博览会系列活动《朗读三人帮》光盘发布会暨家长沙龙活动。谈晶、朱婧宇、周睦斐三位同学分别为大家朗读了《西游记》《歪脑袋木头桩》《米小圈上学记》中的片段。他们的家长还分享了孩子的“洪荒”过往:谈晶在录制过程中,曾想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因为,不仅要朗读正确、流利,还得读出感觉,这是很有挑战性的。每一次练习,都要读好几遍才行。朱婧宇和周睦斐也是这样。随后,三位同学在报告厅门口销售光盘。

学校会定期举办这样的成果博览会。成果博览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⑴致力学习成果的产品化。形成产品,就可以销售。如此,将具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学习销售。⑵强调学习过程的育人性。成果形成、产品以及销售等基本都由学生完成。⑶追求学习成果的内涵性。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产品、学习感悟等,都是学习成果最富内涵的样态。⑷引导学习成果的归因。正确归因,能够让儿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形成关心型关系。

2021年9月,开学的第一周和第二周,燕湖小学举办了“微笑赞美节”。同学们在赞美节里,学习赞美校园、班级、同学、老师、家人、保洁人员、学校保安、食堂员工等。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赞美美丽的校园。一位三年级的同学参观完湖心岛后说:“湖心岛是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地方。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风景美如画。这里居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有非常爱美丽的孔雀,有温顺可爱的小绵羊……”

学校每学期开学都会举办“微笑赞美节”,每个月都会有“赞美行动”,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儿童与自己、他人、社会、国家、世界等形成关心型关系。形成关心型关系,具体建议如下:第一,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宣传“学会关心”这个目标。第二,将建立关心型关系的时间日常化。赞美节就是这样的尝试,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校园日常中尝试。第三,每天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关心教育。第四,教导学生为建立关心型关系作准备,因为关心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

3.推动项目式学习。

2021年6月,六(2)班同学经过努力,完成了“美学田园”建设任务(这是融入美育的种植实践)。他们经历了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他们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美学田园”的任务,最终讨论决定打造古典园林模型。

第二步,多样的学习实践。他们围绕园林构成要素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要做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小径、荷塘莲花等模型。

第三步,分工合作。全班同学分别组成了亭台楼阁学习群、传统园桥学习群等,每个群开展国内著名园林专题研究等学习。

第四步,实践操作。他们整土地、挖坑建池塘,依次制作小桥、假山、亭台楼阁,尔后设计小径、栽种松竹、绿植美化、铺上草皮、种上铜钱草、撒上碗莲、种上两棵松柏、制作围墙。

基于重建儿童每月学习生活的项目式学习推动,需要思考:第一,找到对学生而言有意义的真实问题,问题的解决尽量涉及“每月十件事”中的多件事,例如古典园林模型的建造,就设计“名作欣赏”“家国情怀”“反思学习”等。第二,搭建解决学习困难的学习支架。例如古典园林的打造,搭建如下学习支架:研究著名园林确立园林要素;每种要素的建造流程研究等。第三,创建自主、合作的探究环境。组建学习群,就是为自主与探究创造空间。

4.建立融通型学习场。

2019年6月1日,燕湖小学派出几十位学生去企事业单位拜访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例如,程卫平是燕湖小学建设者代表,学生代表找到他,给他带去了精挑细选的学习成果纪念品,感谢他及和他一样为燕湖小学的建成付出辛勤汗水的建造者。

建立融通型学习场,就是要带领儿童走出教室,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展开学习生活。儿童在不同的学习场中,围绕不同的学习任务展开学习,将学科知识的习得与运用融合起来。

重建儿童每月生活,描绘理想样态容易,在实践层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却并不容易。只有将指向核心素养的每月十件事,替代那些毫无意义、只重知识的机械作业,才会建构“双减”背景下儿童高品质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宗锦莲.儿童与学习——兼论理想课堂的可能图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5):19-25.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370501908221

猜你喜欢
重建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