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三阶递进”模式下农机人才培养探究

2022-03-17 01:43赵永来王利鹤宝秋利曹静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业装备三阶产教

赵永来,王利鹤,宝秋利 ,曹静雨

(1.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2.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改革与进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作者成为各个行业的紧缺型人才,在此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各行业的人才补充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存在办学特点不鲜明、学生关注度不高、企业与办学融合不明显等特点,导致高等职业类教育群众满意度以及人才的市场对接度相对较低[1]。为了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要,建立健全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长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是职业类技术院校在教学发展与改革中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2]。农业、农民和农村是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须加强政策扶持以补齐“三农短板”,进而解决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培养一批农业专业技术型人才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也为我国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用人才,这是农业职业教育应承担的职责与使命。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充分条件,开展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并在田间开展耕读教育,以增强农民专业技能和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中央连续十八年聚焦“三农”问题,强调要继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创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工作队伍,以及“有文化、懂技术、善于管理、能够管理”的高素质劳动力。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具体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采取措施调整高职院校布局和结构。上述政策文件,反映了我国对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深化农业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产教融合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关系的焦点[3]。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建设一批高水平培训基地,深化区域产教融合,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4]。产教融合的实质就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主要的融合形式包括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两种。而这两种形式发展到现在,所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的标准。发展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使以人力资源教育为基础的研究不断改革升级。体现国家对教育发展准确判断的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战略的重视程度[5]。

内蒙古要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并完成全区农牧民全部脱贫、建设农业现代化等目标,农业机械的现代化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则是该目标最为重要的两个前提。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创办,使其承担了为全区各旗县区现代智能农业装备提供技术支持的职责,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内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是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平台。现存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缺点,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会产生群众满意度及市场对接度低的问题,以校内新设立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大纲、人才培养计划为例,采用产教融合,三阶递进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实践依据。

1 改革具体办法

1.1 改革内容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结合专业特色,又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基于“产教融合”,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结合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办学情况(中国敕勒川农业博览园),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1.1.1 “产教融合,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玉米中心”试验基地、中国敕勒川农业博览园等实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三阶递进”模式

1.1.2 校企合作模式与校内共享平台建设

1)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转机制通过实践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合作深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制订合作的相关章程,建立健全合作体系,同时对合作内容、运作手段、合作方式、利益分配模式等各项内容制订规范,以此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2)产教融合。与农业装备制造生产企业采取“产教融合,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完成职教学生的实训任务,由此培育农业机械高技能人才。

3)校内互通。农博园农业装备基地,合作建立集“生产、培训、教学、服务”四位一体的农机新技术培训基地,有力保证“产教融合,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与农博园联手共建了农机底盘、农机发动机、农机电气化实训室、农机液压实习班。并按照严格的规程要求在发动机、底盘、电气、液压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安装和故障诊断排除的能力培养。

1.2 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三阶递进”是从知识、能力、应用实践逐步递进,整体方案如图2。

图2 整体方案

第一阶段,在大一阶段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学懂农业装备相关基础知识。其次要学通,学生能将农业设备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融会贯通,深入理解。最后要学精,要关注细节,由面及点,由小到大,熟悉、精通每个细节。逐级打牢理论功底。

第二阶段,在大二学年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创新点的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合作能力的提升。首先对校内大量农业装备完成初识,从实训达到入门的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其次通过提出问题,创新解决问题实现真正入行。最后通过参与实际农业生产,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提升和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在大三学年时,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过去两年的积累与锻炼,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懂到学精,从入门到入职,最终实现学生会用、会修、会改农业装备的教学效果。通过农业任务分配,设备指定到学习小组的方式,培育学生较高的动手能力。

2 改革的可行性分析及项目成效

2.1 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2.1.1 教学设施满足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玉米中心”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1个,可实现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教、学、做”的要求,并配有约翰迪尔玉米收获机等先进的实训设备,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先决条件。

2.1.2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状况

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根本目标,按照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机技术培训基地。将实习农场和农机操作服务站一起打造成真正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培训场所。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训场地的先进性、职业性、开放性。建立与真实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室,为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系统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2.1.3 校外顶岗实习条件状况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以教学为主要目的,满足农机应用技术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外联系,争取与呼和浩特、包头、赤峰等校外农机公司取得校企合作。学校和教师一同努力,力争将校外基地建设成既是学生课程教学基地,又是学生就业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保障学生与工作对接时的锲合度。

2.2 项目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敕勒川现代农牧业博览园的建成为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实训保障。利用该平台开展大量的劳动生产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就业于农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了快速融入岗位的效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3 结论

通过“产教融合,三阶递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使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显著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该专业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项目研究对其他高职类院校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03)

猜你喜欢
农业装备三阶产教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周期解的非退化和存在唯一性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三类可降阶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