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22-03-17 09:52穆丽英
果农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李树天牛成虫

穆丽英,孟 丽

(衡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河北衡水 053000)

李树是重要的经济林木,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适应性强。李园病虫害的发生常使叶片发黄早落,影响果实品质,降低产量,导致树势衰弱,减少李树盛果年限,有时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若不能及时防控,将对果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 病害

1.1 李红点病

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橙黄色,近圆形、边缘清晰、微微隆起的病斑(图1),随着病斑不断扩大,颜色会逐渐加深,病变部位叶肉增厚,出现许多深红色小点,秋季末则变为红黑色,叶片病斑处正面凹陷,背面凸起,并出现红黑色小粒点,病害发生严重时,几乎每个叶片布满病斑,呈卷曲状态,叶片早落;果实被侵染时,也在表面出现橙黄色近圆形病斑,病处先期隆起水肿,边缘不清晰,后期皱缩,上面散生黑褐色小粒点,受害果多呈畸形,生长不良容易脱落,无食用价值。病原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开花末期,产生大量子囊孢子,伴随风、雨传播,李红点病从开始展叶到9月中旬均可发病,7 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雨水过大或植株、枝叶过密易导致发病严重。

图1 李红点病叶片

防治措施:(1)李树萌芽前喷5 波美度石硫合剂;(2)开花末期至展叶期,喷1∶2∶200 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预防李树红点病发生;(3)冬季清园,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雨季注意排水,避免果园积水,土壤过于潮湿,病原菌大量滋生。

1.2 细菌性穿孔病

此病对李树的叶片、果实、枝梢均产生危害,叶片染病后,先出现多角形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规形褐色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环,直径1~5 毫米,后期病斑干枯易脱落形成穿孔(图2),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果实染病,果面也产生水渍状暗紫色斑,最后果实从病斑处裂开;侵染枝条多为上一年抽生的新枝条或当年生的嫩梢,被害枝梢以皮孔为中心,先产生水渍状斑,逐渐凹陷,最后呈现黑色溃疡状梭形病斑。病原在李树枝条病组织和病芽内越冬,第二年春季随天气变暖和湿度增加,病原菌开始活动,染病部位表皮破裂后,病原菌从中溢出,借助风、雨或昆虫传播,侵染树体,连续阴雨天或遭受蚜虫等昆虫危害时,易造成大面积发病,叶片在4—5 月展叶时期表现症状,干旱时发病慢,雨季发展较快。

图2 叶片染病发黄,病斑处形成穿孔

防治措施:(1)春季李树萌芽前喷施5 波美度石硫合剂,4—5 月从病害开始发生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3 次,每次间隔7 天左右;(2)注意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避免加快病原传播,造成穿孔病大面积流行;(3)冬剪时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夏季适当修剪,使果树通风透光,此外,李树尽量避免与桃、杏等易感病树种混栽。

1.3 流胶病

主要危害主干和主枝,受害初期,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一般不流胶,第二年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瘤皮开裂,溢出胶冻状胶液,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的坚硬琥珀状胶块(图3),其下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为褐色,并且腐烂,流胶过多致使树势越来越弱,严重时常造成枝干、甚至整树枯死。流胶病4—10 月均可发生,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冻害、病虫害、肥害等均可引起流胶,早春低温雨后或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发病较为严重,树龄大的发病较为严重。

图3 李树流胶后形成的胶块

防治措施:(1)加强预防,春季选用高浓度广谱杀菌剂对枝干喷雾,能有效广谱杀菌、复壮树体、消灭病原;(2)消灭枝干病虫害,减少因天牛、腐烂病等病虫伤害造成的树体创伤,避免因除草、喷药等活动造成枝干伤口,修剪时锯口、剪口及其他大的伤口,应及时涂抹药液,加快伤口愈合,减少病菌侵染;(3)冬春季节进行枝干涂白,促进患病部位愈合,避免流胶病高发时期复发;(4)流胶病发生后,将胶状物刮除,涂抹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 倍液保护胶块下的伤口,避免其他病虫侵入。

2 虫害

2.1 蚜虫

主要是桃蚜和桃粉蚜。桃蚜主要危害幼叶、枝梢,在叶背、嫩茎及芽上刺吸汁液,被害叶向背面不规则卷曲或皱缩(图4),1 年发生20~30 代,以卵在寄主叶芽和花芽的缝隙、枝梢、小枝杈上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随着天气变暖,在李树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5 月间发生极多,6 月产生有翅蚜,迁移到夏季寄主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10 月份又产生有翅蚜回到李树上,在李树上产卵越冬;桃粉蚜主要危害叶部,在叶片背部吸食汁液,被害叶不卷或稍卷,叶上常有虫体分泌白色蜡粉并常引起煤污病,1 年发生20 代以上,年生活史与桃蚜相似,夏季寄主为禾本科杂草、芦苇等植物。

图4 蚜虫聚集在嫩叶上

防治措施:(1)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如大草蛉、瓢虫、苹果绵蚜蚜小蜂和食蚜蝇等,抑制蚜虫发生数量;(2)蚜卵基本孵化完成时,选用避蚜雾、灭蚜松等进行树冠喷施,蚜虫发生严重时,可喷洒烟参碱乳油1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进行防治;(3)冬剪时剪除带蚜卵的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蚜卵。

2.2 李小食心虫

又称为李小蠧蛾,以幼虫蛀果危害,是危害李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蛀果前常在果面吐丝结网,栖于网下开始啃食果皮蛀入果内,入果后蛀食果仁或纵横串食,被害果实虫道内及蛀孔处堆积大量红色虫粪(图5),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此虫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距离树干60 厘米左右的表土内、草根附近或石块下作茧越冬,极少数在树干基部树皮裂缝中越冬,5 月初,大量老熟幼虫从越冬茧中爬出化蛹,5 月下旬至6 月初,出现第一代成虫,成虫昼伏夜出,黄昏时在果柄附近或叶背面产卵,6 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出现并蛀入果内,被害果渐渐变为紫红色,且极易脱落,幼虫2~3 周后又从落果中出来,入土作茧,7 月上旬、8 月中旬出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幼虫危害果实。

图5 被李小食心虫蛀食的李果实

防治措施:(1)干基培土。早春,越冬成虫羽化出土前,以李树干基为中心,在半径60~70 厘米的圆形范围内培土,厚度10 厘米左右,并踏实,使羽化后的成虫不能出土。(2)地面喷药。在李树落花后或5月初,用50%辛硫磷乳剂稀释,在树盘附近喷洒或浇灌,或者向树盘土壤中施用5%西维因粉剂,每株100 克。(3)树上用药。卵期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 倍液,幼虫期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均有较好防治效果,由于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长达1 个月,所以最好喷两次药,以达到防治效果。(4)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使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5)其他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整地、除草、刮树皮等方法消灭越冬虫源,还可人工摘除虫果、收集落地果,集中深埋或烧掉,既可减少当年危害,也可以减少第二年虫源。

2.3 红颈天牛

红颈天牛危害枝干,幼虫喜欢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蛀食,形成不规则蛀道(图6),红褐色虫粪通过蛀道排出,使树干蛀孔外及地面上堆满大量虫粪及碎屑(图7),危害严重时,树干中空,树势衰弱,整株枯死。2~3 年发生1 代,以各龄幼虫在枝干皮层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除成虫在树上活动外,其余各形态虫体都在树干内活动,成虫5—8 月发生,6 月中旬为成虫发生盛期,6 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产卵多在李树的树皮裂缝及粗糙部位,产卵后不久成虫就会死去,6 月下旬虫卵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下食害,第二年长大后蛀入木质部,深达树干中心。

图6 皮层下红颈天牛幼虫蛀食轨迹

图7 树干基部堆满天牛红褐色虫粪

防治措施:(1)人工捕杀。红颈天牛成虫晴天中午多静息在主干和主枝分叉处,可以在6 月成虫发生盛期人工捕杀成虫,7—8 月检查树干和主枝,发现排粪口时,用尖铁丝从新鲜虫孔插入,反复在虫道内插刺,杀死幼虫。(2)加强树干管理。刮除粗糙老树皮及翘皮,6 月上旬红颈天牛产卵前,用涂白剂涂刷主干和主枝,减少产卵场所,抑制其产卵。(3)成虫产卵盛期或幼虫孵化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40%毒死蜱乳油,稀释成100 倍液,点滴虫孔或粗皮缝隙,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李树天牛成虫
李树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桑中生李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李代桃僵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