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知晓程度与培训需求分析

2022-03-17 11:29阮瑜任康轶何振丹涂金伟丁媛刘俊宏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科医师标准化

阮瑜,任康轶,何振丹,涂金伟,丁媛,刘俊宏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部,重庆 40001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日间外科,重庆 400014;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外科教研室,重庆 400014;4.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重庆 400014)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能够形象、稳定地扮演病人真实临床状况的健康人或患者,具有模拟病人、评估者、教学指导者三重功能。这种模式由美国南加州大学 Howard Barrows 于1963年开发的第一例标准化病人创立发展而来[1],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和医生执照考试。20世纪90年代,标准化病人被引入我国,并在国内医学院校中开展试点[2]。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模式,近年来在国内的医学教学和考核中得到普遍推广。本研究通过调查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的知晓程度和培训需求,探索适合基层儿科医师培训的教学方法,以期转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提高基层医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在重庆市各区(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基层儿科医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儿科医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医院级别、从事卫生工作时间、对标准化病人知晓程度及培训需求等情况。

(三)调查方法

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自制“重庆市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知晓程度与培训需求调查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19份,问卷回收率为95.2%。根据标准(问卷填写有疏漏和问卷中连续出现20个以上相同选项)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共4份,剩余有效问卷2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

(四)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 2013软件对筛选后的回收问卷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再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所占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层儿科医师的基本信息

被调查人员中,女性165名,占76.7%,男女比例为1∶3.3。40岁以下人员152名,占70.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93名,占89.8%。初中级职称177名,占82.3%。区(县)级医院共141人,占65.6%。从事卫生工作时间10年以上者113名,占52.6%。

(二)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知晓程度和培训需求情况

在215名基层儿科医师中,103人(47.9%)了解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仅61人(28.4%)参加过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培训。92.5%的基层儿科医师愿意参加这种教学模式的培训。在关于“标准化病人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是否更有优势”的问题中,76.3%的基层儿科医师认为“有”优势,21.4%认为“不清楚”,2.3%认为“没有”优势,见表1。

表1 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知晓程度和培训需求情况(n=215)

(三)标准化病人教学在基层儿科医师诊疗培训中的作用

87%以上基层儿科医师认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在儿科诊疗培训中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节省患者资源、克服患者不合作。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占97.7%),“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均占96.3%),“激发学习兴趣”(占95.3%),见表2。

表2 标准化病人教学在基层儿科医师诊疗培训中的作用[n(%)]

(四)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了解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分析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称、医院级别、从业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基层儿科医师对标准化病人了解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三、讨论

标准化病人(SP)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及评估方法,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和医生执照考试。许多健康相关学科(医学、药学、护理学等)都纳入了SP,用于医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考核。随着科技的发展,甚至出现了虚拟标准化病人等新型模式[3]。1991年,SP教学模式被正式引入我国,经过20年的推广与发展,我国的部分高校和医院具有SP资源并投入使用,SP教学方法也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内容涉及临床诊断教学、问诊考核到特殊临床场景展示、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等方面[4-6]。SP模式应用于基层医师培训的研究较少。有文献报道[7],社区全科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通过SP短期教学提高,因此认为SP在社区医患沟通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推广。本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基层儿科医师中,了解SP教学的占47.9%,仅28.4%参加过SP教学培训,表明基层儿科医师对SP知晓度不高,接受过SP教学培训的人数较少。另一方面,92.5%的基层儿科医师愿意参加SP教学培训,可见大家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相当感兴趣。所以,在开展基层儿科医师培训活动中,应积极推广应用SP教学。

传统的医学教学以理论授课和临床实习为主,SP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教育培训方法,结合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的紧缺;且其具有反复操作性、培训多元化、资源丰富化、考核工作性、利用教师针对性教学等优势,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技能,锻炼医患沟通能力,有效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8]。本研究发现,76.3%基层儿科医师认为SP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势。单一的SP教学方式难以支持教育教学实践的全部内容,其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网络授课等其他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更具优势[2,9-11]。因此,在基层儿科医师培训中,SP教学应与现有教学模式相结合,呈多样化、系统化发展,以提高基层医师培训效果。

SP可根据预先设定的剧本,模拟病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甚至特殊情绪,表现疾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学生可对SP进行反复问诊和体格检查,达到掌握问诊及体格检查技能,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目的,并可进行自我评估。教师通过相关系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可根据SP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教学[12]。目前,国内的各项研究也表明,SP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及医患沟通能力[8,13]。刘畅等[8]通过回顾国内SP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发现SP的应用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和学习积极性。韩冰等人[14]的研究发现,采用SP进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科医师的人文素养与技能操作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95%以上基层儿科医师认为SP在诊疗培训中,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水平有较大帮助。

总之,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和评估工作中,也值得在基层儿科医师培训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发展SP教学的思路,将SP与现有教学模式相结合,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基层儿科医师培训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提高其临床技能与人文素养,为提高基层医疗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儿科医师标准化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标准化简述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