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以《环境卫生学》为例

2022-03-17 00:05信丽丽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卫生学公共卫生传染病

信丽丽

(苏州大学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苏州)

一 引言

继2013年SARS以来,多种新型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再次引起全社会对于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高度关注。传染病的防控是一个需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共同努力下方可有效应对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战胜天花、鼠疫和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预防医学理论与体系。到21世纪的今天,全国90多所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设置了预防医学专业并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初步疾病预防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共卫生人才。然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021年软科发布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仅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的公共卫生学科进入全球百强。而此次新型病毒型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与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1-3]。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伴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积极响应和深层次的总结与反思,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对我国本科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也是对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然而,如何结合新时代对公共卫生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出适应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人才,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为此,本文拟以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卫生学》为例,在新型传染病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以下有关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思考。

二 《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分析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应用医学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环境卫生学》授课中多集中讲授环境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而对生物性因素、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生态环境监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与处置等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够。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其他问题和不足,如教师课堂授课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容易对课程不重视,误认为“没什么难度,自己都懂”,但总体来说,学生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表面上,对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较为模糊,思维和逻辑跟不上教学过程,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在新型传染病爆发的时代背景下,完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将成为提升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医学高校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三 《环境卫生学》课程改革前景与方向

目前,《环境卫生学》课程共包含十五个章节,内容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气卫生、水体卫生、土壤卫生、环境污染性疾病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章节,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在新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以来逐步凸显的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将以实践教学为重要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 “从理论深入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为基本原则进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如下。

(一)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结合当前新型传染病爆发的时代背景,我们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探索:(1)我们拟在课程教学中加大生物性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与处置的课时比重,增加环境介质在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中的作用、气溶胶与疾病传播、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等内容。(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2021年4月15日起实施),授课中将融入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等内容。(3)住宅与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卫生的防护与管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告发布和实施了8项与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的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其中5项与住宅与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的卫生防护相关。授课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新型传染病的防控经验,相应增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这两个章节的授课内容,并融入相关行业标准与卫生规范的讲解,为重大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环境卫生工作者的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学习基础。(4)课程建设中我们还将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来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环境相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置、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对公共卫生一线工作的了解,为后续的专业实习打下理论和专业基础。

此外,随着公众对环境与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科学研究均集中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上。每年新英格兰杂志、柳叶刀、JAMA等医学权威杂志每年发表多篇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据此,我们拟根据具体情况在《环境卫生学》课程授课内容中增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并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进展,增加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4]。同时,我们将视频赏析、国内环境污染报告、环境污染与健康案例分析、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讨论与分析等内容也逐步融入到课程中,使授课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学生也更加有共鸣感。

最后,我们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加入相应的实践课程。例如:近年来,继颗粒物污染后,臭氧污染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的另一代表性污染物。我们将引导学生结合我国臭氧污染现状,自行查阅最新研究资料,了解臭氧来源、形成原因、健康危害及防治技术,并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烟雾事件提出治理建议与措施。课后学生自主设计《臭氧与健康》调查问卷,并在同学中间开展调研与现况分析。在《水体卫生》章节,我们将鼓励学生自行查阅家乡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主要污染源,提出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防治的想法建议。如此便可将环境污染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二) 重视实验课教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并重

实验课是《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经。本次改革中,我们将转变实验课的教学思路,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6-7]。(1)我们将在大气、水体和土壤卫生理论知识授课结束后分别安排包括污染物调查、采集、检测和健康效应研究、大气中臭氧和负氧离子检测与评价、水体和土壤中新型污染物的检测与评价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2)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提供新的思路。例如:近期发现,环境气溶胶和食品表面检可测出病毒。因此,我们拟考虑增设物体表面(如食品)和环境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微生物分析与检测等基础性实验及校园水体、住宅与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等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 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

我们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启发式教学与实践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讨论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成效[8]。(1)课堂上,我们将传统授课方式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融入视频、音频、图片展示等图像教学和角色扮演式的情景教学法,结合当前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2)教师将作为“导演”,通过设计环境与健康话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思维探索活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揭示理论知识,从而产生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9]。(3)此外,我们将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案例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4)我们将依据学生兴趣开展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文献数据库和相关参考书籍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与问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在小组学习中,交流并共享个人学习成果,培养清晰、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线下授课外,我们还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插件,把PPT课件及相关音视频材料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参考。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可利用“雨课堂”的微信程序随时点击“不懂”按钮,向教师反馈;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围绕讲授内容设置问题并发送学生,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也可在雨课堂平台上进行实时讨论,教师也可对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分别作答。

四 结语

自2019年底开始,肆虐全球的新型传染病疫情为各高校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改革按下了加速键。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不同性质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均值得挖掘,其改革过程的实施也有待深入探索。开设有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应把握此次机会,积极开展专业课程的改革,推动各医学高校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输送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卫生学公共卫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