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2022-03-17 03:35何元珍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情怀

何元珍(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自然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引入视听形式的史料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逐渐形成家国情怀。基于此,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展开分析与探究,以实现渗透家国情怀的目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

1. 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历史课堂中,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史料素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基本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其意志品质,让他们通过解释史料的方式提炼其中的德育元素,由此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不断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也能得以实现。

2. 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实效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教材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未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挖掘,学生主要学习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在历史课堂上表现出学习深度不足的情况。而在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课堂中融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由此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通过渗透家国情怀,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1. 挖掘历史教材内容

教材是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之一。教师应该细致研读教材中的内容,从中提炼具有家国情怀的素材,让学生既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又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文字理论知识和拓展资源板块等不同角度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史料资源,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解读,由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 课“五四运动”这节课时,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深度解读的方式感悟教材知识中蕴含的爱国精神。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引导他们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体会五四运动在特殊时代的意义,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深远影响,这样学生既能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初步形成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其次,在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导言、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拓展板块的素材,让学生从中提炼具有家国情怀的元素,使他们明确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运动性质和具体规模,从而对勇于抗争和参与运动的青年志士产生敬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2. 引入视听史料资源

视听史料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对于渗透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引入视听史料资源,让学生借助视觉与听觉感官相结合的素材,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意蕴,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视听化的资源形式。借助这一方式,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逐渐形成家国情怀。在引入视听史料资源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引入史料素材的关联性,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0 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节课时,为了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入以图片和视频为主的视听资源。首先,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后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整合有关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的图片、纪录片等史料素材;其次,在正式上课时,借助电子白板或者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让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引导他们将教材中的内容与视听资源结合起来,学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要求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观情绪,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角色扮演活动则是体验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亲历者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引导他们体会和感悟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怀,进而将其身上蕴含的爱国精神和为国奉献的伟大品质转化为自身的修养,由此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 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进而形成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开展体验式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共产党诞生初期的真实情况编写角色对话剧本,并在角色对话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展现的坚定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此时,历史课堂的氛围会更加融洽,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也得以拓展,进而形成家国情怀。

4. 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历史文化故事能够给予学生直观化和形象化的认知体验,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渗透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在英雄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历史教学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培养其形成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这节课时,教师以渗透家国情怀为主要教学目标,广泛搜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复兴中华做出努力的背后故事,为学生讲述“创建兴中会”“主张三民主义”等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和恰当的肢体动作展示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进而将家国情怀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师要创新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摆脱单一教学内容和陈旧教学形式的束缚,使他们在新型历史课堂中调动起情感体验,进而与历史教材、视听史料等资源中的家国情怀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家国情怀,还能在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历史课堂上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情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