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四协同、四平台、五共建”的双创孵化基地实践教学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2022-03-17 04:05张孟希张冬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地协同大学生

张孟希 张冬莲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2019年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27号,特别提出要引导扶持创业创新,各地要结合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有意愿、有潜能的毕业生投身创业创新。下一步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重点从协同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等角度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力度,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推进大学创业孵化目标的有效实现。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教学育人服务,逐步建立完善“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共享共管共育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四个平台以及开展实践师资、实践基地、实践计划、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等五个共建的“四协同、四平台、五共建”双创孵化基地实践教学育人新机制,最终把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储备高地。结合自己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着重以下几方面建设:

1 构建起“政、行、企、校”协同共建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

通过建设“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协同共建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充分调动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政行企校”四方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和共同建设校内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基地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学校以外的政策、资源、产业环境等方面外部资源,协同开展培训、交流、科研、对接转化,合作四方共同制订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规章制度,四方共享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资源,政府部门既能有效地破解创业成功率难题,同时也能实施政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

2 打造功能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为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开发建设以下四个平台:

2.1 建设具备创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全面修订专业群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程,将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知识普及、模拟演练、实战检验”三级递进的创新创业课体系,除《大学生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外,结合本专业特点在开设相关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选修课,同时其他专业课程在教组织上增加创新创业内容,推行“以做为主”的教学改革,开展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建设实践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客工场、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创业实践,成绩计算学分,探索过程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所有资源在学校学习通终身学习平台建立专门的课程教学资源包,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2.2 建设指导“大学生互联网+”、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的创新创业竞赛平台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每年国家都会发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也起到了和好的示范引领和作用,为营造校良好的创业氛围等建设,高校应围绕比赛在项目组织、场地建设、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等方面加强建设,形成完整的竞赛培育、指导体系,项目竞赛注重先期准备培育和打磨,在专业能力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业技能竞赛等专业实践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导师团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意项目孵化、策划、制作与完善,同时申报专利,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创新创业孵化工作的开展。

2.3 建设包含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客工场、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院专业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创新工作室等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既满足专业教学的同时也要挖掘开发满足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建设专业化的团队,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教育与实践。进入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开展设计制作、发明、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创业导师亲自指导以及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并支持优秀成果申请专利,完成项目初创,形成完善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

2.4 构建功能齐全的入驻孵化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联合当地政府,设置大学生创业服务办公室,按照“政府指导、政策支持、院校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管理与建设,专门管理、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指导、实训等方面的服务,明确申请要求、入驻条件、项目孵化效益管理等,凡有志于大学生创业的均可申请入驻创业基地孵化,并免房租、水电,提供宽带和基本办公设备。通过项目入驻,创造产值,营造氛围,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确保项目孵化有序开展,通过项目孵化走向市场。

3 坚持四方协同,促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教育内涵提质增效

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实现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共建。

制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计划,校内外师资力量协同,建立一支多元化双创导师队伍,加强“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培养,健全创新创业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将教师指导参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工作作为教师考核主要内容。

在深度校企合作背景下明确“政、行、企、校”四方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育人中定位,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良性运行,基地建设和投入由四方共同承担,四方在合作中各取所需和各得其利,真正做到合作共赢和成果共享。

建立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发挥行业、企业主动性,制定理论和实践性教学工作计划,保障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开展项目孵化和竞赛活动。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充分体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育人三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构建“通识教育—专题教育—提升教育”三阶梯式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特点而制订实践教学总目标,按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安排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创业竞赛等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的管理机构、人员、规章等制度;建立实践教学所需的师资、设备、实践资源等保障体系;开展对实践教学考核和效果的评价。

4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要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工作机构,合理配置基地创业孵化专职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制度对项目的入驻条件、入驻流程、管理制度、服务标准、退出机制等做具体规定,制定制度保障基地日常运行、师资培训、场地建设等。制定“双创导师”管理方案,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专家作为常驻基地的指导教师,为基地创业孵化常年提供相关服务。完善创新创业的资金保障体系和成果的奖励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时要主动寻求“政、行、企、校”四方的有效合作方式,不论是在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实践教育,还是以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举四方之力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型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创业孵化基地的内涵建设和功能定位,进而提高高校的办学竞争力。

猜你喜欢
基地协同大学生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大学生之歌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