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地方产业发展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服务业

李 妍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一体化”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离不开地方产业结构的支持,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好地方产业经济。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

2021年,教育部在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完善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动态调整更新专业目录,指导推动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结果导向上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实际应用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专业相比,职业教育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没有取得较为稳定的优势。当下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间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专业的强度上统筹不够,各自为政。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看扁了自己”,从理论研究开始就与普高拉开了距离[1]。当下的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档次才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

2 淮安市地方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1 淮安市地方主要产业分析

2020年以来,淮安市聚焦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生态文旅三大服务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淮安市服务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达到50%,较2019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3]。

淮安市着重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从2019年开始重点扶持围绕全市200个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特色产业项目,把这些项目做精做实。通过升级现有服务业集聚区在资源吸附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淮安软件园、留创园等园区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已渐成熟,在生态文旅上也展开了全面的优化,实现了较好的创收。通过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打造的模块,并各自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形成有聚集、有生产、有服务、有重点、有延伸的全产业链条,成为淮安市新的产业发展的新增长。

在强化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中,特别从三大主创板块来看,发现人才比较匮乏、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整个产业集群发展不快,服务业保障措施不完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加以更好地解决。

2.2 淮安市地方主要产业的发展分析

淮安市将围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生态文旅三大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推动全市服务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从地方主要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实施“双百工程”,加快培育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的打造,初步实现了示范区的形成和生产性服务领军企业的形成。但在人才引进和完善人才保障方面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市委市政府虽通过《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淮安服务业特色产业的人才储备还是不足的,所以需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地方产业发展上科技化水平不高,得不到有效的支撑[4]。要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实施创新驱动为主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主要产业的发展。

3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角度审视职业教育(以淮安为例)

3.1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顺畅

校企协同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从淮安市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不顺畅,校企双方没有真正找到对接点。众所周知,要形成学校与企业间的强纽带作用,就需要强化机制的作用,通过机制来保障利益共同体的相融相生,在利益共同体中会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经费等问题,也需要通过机制的完善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

3.2 专业供给与地方产业集群匹配度不高

随着淮安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三大主要产业集群规模化程度较高、发展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但是淮安每年从职业院校走向淮安地方产业的毕业生仅为少数,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加得不到满足。从专业供给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淮安三大主要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格,有效缓解地方产业升级造成的产业人才匮乏和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压力。

3.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完整、不充分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淮安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合理,还没有真正形成中职、高职及应用本科“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这就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很难满足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的困境有三点,一是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统一、不连贯、不合理,需要改善。二是高职教育的供需关系失调,急需调整。三是人才培养的精英化水平不够,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4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辅助地方产业发展的策略

淮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积极构建富有淮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1 合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纳入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市总体规划中来。制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统一,要凸显职业性。坚持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教育三头并进发展,强调学历教育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同时要做好中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模块的基础打造,让人才有“回流”的机会。重点打造一批符合地方主要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进一步扩大专升本规模,尝试开展本科专业和研究生教育试点,给予职业院校更多保障,加快职业教育内容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4.2 加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学生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提供训练场所。进一步明确企业在参与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努力通过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班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办学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建设高水平大师工作室,大力培养一批在行业领域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领军人才[6]。

4.3 优化专业供给与地方产业集群匹配度

进一步优化专业供给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匹配度,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有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利用好淮安整体开放开发的战略新高地契机,切实把成人继续教育当作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好现代农民职业教育、现代工人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努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进街道、进乡镇、进村社、进田间地头,针对淮安的主要产业集群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帮助人才向着复合型、高水平集中。

5 结束语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发展地方主要产业集群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找到双方的相融点,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探索,在专业设置上进行改良,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淮安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地方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服务业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淮安市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