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行稳致远—大学生微视频普法探究

2022-03-17 04:05李英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普法法治法律

李英楠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吉林·通化 134000)

1 大学生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视频的普及

1.1 大学生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我国是法治国家,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法律具有基本的常识和思维,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大学生在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是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小到请假、出校,大到“校园贷”“电信诈骗”,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行为规范和法律。大学生通过明确行为规范、培养法律思维可以有效规避或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权益,越来越具有维权的意识,对于法律知识有一定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法律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普法进校园等普法活动也一直在进行,如果大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发展,而且可以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风尚,对于法律的普及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

1.2 微视频的普及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微视频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的关注度、需求度逐渐增加。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信息,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可以反复观看,可以转发分享,还可以通过评论或者弹幕互动,带有社交属性,符合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对用户尤其是青年群体极具吸引力。

如今微视频已经不仅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事实的一个途径,更是一种交流方式。微视频的制作门槛低,资金投入较少,人们不仅仅可以观看微视频,还可以自己创作微视频,这提高了人们的参与度,制作微视频的群体庞大。但是目前自媒体的发展和完善的程度还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微视频的质量和水准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也会存在一些博人眼球甚至恶趣味的现象。

2 以微视频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的意义

(1)增长阅历,学会解决问题。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或者烦恼,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大学生会遇到就业问题、人际交往的问题、考研压力等等,但是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于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身的经验也很有限,处理问题的方式、考虑问题的角度还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和诱惑,所以大学生更加需要引导,需要增长阅历,以此来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大学生学会用法律思维分析处理问题时,就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诱惑,精准辨别真伪,减少试错成本甚至避免试错,使自己成长之路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增长知识,完善自我。大学生仍在进行校园生活,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处于受校园庇护的状态,但是当大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如果不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没有一定常识,就会面对生活中更多的问题,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就无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也意味着大学生面临着更多考验,从高中学习的知识内容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大学生在大学的生活,这时,作为大学生就应该了解、学习更多内容,这样才能从容不迫地走向社会。当大学生知道一些法律知识、拥有法律思维时,对于事物的认知会更深刻,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此外,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大学生通过观看普法微视频不仅可以直接的获取有效信息,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找寻心灵的港湾,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会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也不乏大学生发出“道理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探究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说教,也不是什么大道理。也许只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就可以让他们觉得世界美好;也许只是一个小建议,一次鼓励,他们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许只是一句劝告,他们就不会犯下错误误入歧途……也许就是这样善意和温暖就可以让大学生感到满足,普法微视频最大的受众是大学生,所以微视频也是属于大学生的一个专属空间,在微视频中他们可能看到自己以前遇到的问题或者现在的模样,发现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看待,还有这么多的处理方法,他们在其中会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4)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对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如果大学生能够具备法治思维、弘扬法律精神,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带头作用、模范作用,而且可以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3 制作微视频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的具体途径

刻板说教、讲大道理并不是向大学生普及法律最好的方式,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就要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用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语言,在兴趣中获取有效信息,这样可以让普法事半功倍。此外,微视频的种类繁多、形式各样,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效信息,就像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寻找需要的那一本,所以优质的内容、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便十分关键,这也是微视频能否受到关注、能否达到普法作用的关键要素,因此微视频的制作十分重要。

(1)广泛调研。可以通过网络调研、校园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数据整理可以直观看出大学生对于哪些方面更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需求,以此找寻大学生感兴趣、关注度高的话题,发现大学生的知识盲区、明确大学生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宿舍关系?”“大学生实习租房用不用签合同?”等,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更加客观真实,可以更好的把握微视频的制作方向。

(2)构思脚本。在明确主题后,就要在主题的框架下构思脚本,将所传播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知识贯穿在脚本中,通过曲折的情节和字字斟酌的台词,让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微视频的内容和表达,在最后引起大学生的思考,得到升华。如选取“诈骗电话”这个话题,如场景一:诈骗人员利用虚假信息花言巧语哄骗对方转账。场景二:冷静思索后发现漏洞并揭穿骗局。

(3)拍摄剪辑。组建拍摄团队,分别负责找演员、租服装等不同的事项,根据脚本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拍摄。拍摄完毕后,进行剪辑,在视觉效果、节奏把握、风格塑造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工精进,达到预计效果。

(4)宣传推广。微视频制作后,应该将其宣传推广,这样能够让更多大学生关注到普法微视频。可以分别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宣传。线上:进行特色宣传,将微视频的宣传片和相关信息发布到微信公众号、相关网站等,并通过进行线上讨论、法律知识问答等拉进微视频与大众的距离。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商场投放微视频,拓宽宣传片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增大微视频的影响力和传播度,为微视频树立良好的形象和风评。线下:可以通过路演的方式,以文艺汇演和播放微视频的精彩片段等方式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有奖问答、游戏抽奖等环节,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了解普法微视频。此外,还可以与高校合作推广微视频,让微视频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甚至是形成一种潮流,让大学生关注甚至参与到其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普法的效果,也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5)闭环模式。考虑现实因素,无论是路演宣传还是微视频的拍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普法微视频想要持续发展,就要维持收支相平衡,我们可以添加公益性或者和普法相关的广告,这样不仅可以使微视频更加丰富多元,还可以获取经济利益,让普法微视频得到长远、持续的发展。此外,微视频要想更加精进,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就要接受更多意见,不断地补足修正,更加完善,使大学生能够真正获益。

猜你喜欢
普法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