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低年段学生写话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段学段评语

张 琪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 四川·成都 610100)

1 为什么聚焦小学低段写话

写话主要指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训练,它是语言文字运用中重要的一部分。写话在第一学段称为“写话”,在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写话”即“习作”的准备阶段。因为儿童认知、心理发育的规律,第一学段的写话有其特殊性。

小学低段即1至2年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称之为第一学段。小学低段区别于其他学段,低段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小学低段学生年龄较小(6-8岁,主要集中于7-8岁),生活阅历少,阅读积累也比较匮乏,写话存在一定难度。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成果来看,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发生在小学,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发展,是学生写话的有利条件。

写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境尴尬:学生喜欢写话,能够自由表达,但是在说话、写话过程中存在表达的困难;在习惯方面,学生能够留心生活,但是观察后缺乏写下来的动机;另一方面,老师重视写话,对学生的指导遵循经验,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表达不流畅以及不会观察图片等情况。

在对本校低段学生(指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2019级、2020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看图说话、写话学习情况如下:

(1)喜欢和有一点喜欢看图说话、写话的学生人数占78.13%。

(2)在看图写话时,写自己想写的话的学生人数占82.76%。

(3)会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学生人数占93.1%。

(4)平时会主动把看到,听到的事情写下来。经常会的学生占6.9%,有时会的学生占55.17%,不想写的学生占37.93%。

(5)51.72%的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时遇到的困难是不会用词,紧随其后的是不会想象。

(6)看图写话时偶尔会进行同桌间或者小组间交流的学生占55.17%,从来不会占34.48%,每次都会占10.34%。

(7)82.76%的学生在对待老师评语时是根据评语,进行修改,17.24%的学生只看评语和等级,不修改,没有学生评语看不明白,不问,也不改。

(8)不太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看图说话、写话的学生人数占51.72%。

问卷显示本校低段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方面的情况如下:(1)学生对写话的情感态度多是正面反馈,对写话有兴趣;(2)大部分学生能写自己想写的话,自由表达;(3)学生能注意观察身边事物,但缺乏写下来的动机;(4)学生在写话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会用词,不会想象;(5)大部分学生在看图写话时都有生生互动;(6)对待评语,学生能及时修改自己的写话,但一半学生不知道修改的方法。

对全国范围内112位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电子问卷调查显示:

(1)认为说话写话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师人数占75.89%,24.11%的教师认为一般。

(2)对课标的熟悉度调查中,44.64%的教师选择非常了解,47.32%的教师选择一般。

(3)在说话写话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什么能力这一问题,教师们选择的顺序是:最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接着是书面表达能力。

(4)学生在说话写话训练中遇到最大问题是什么,不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占比67.86%,说话时句子不通畅占65.18%,不会观察图片占62.5%。

(5)经常让学生看图说话再写下来的教师占59.82%,偶尔这样做的教师占38.39%;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习惯的老师占72.32%;经常让学生仿写句子的教师占58.04%;51.79%的教师会经常把教材插图转化为写话教材。

(6)在评语方面,56.25%的教师经常写具体的评语,41.96%的教师偶尔写,1.79%的教师没有写具体评语。

(7)91.96%的教师组织学生互评。

问卷显示参加调查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写话教学情况如下:

(1)重视说话写话教学;(2)有部分老师对小学低段学生写话相关课程教学目标不够了解;(3)说话写话教学训练中,教师对说、写的关系认识不足,更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视不够;(4)在提高学生写话能力方面,老师们的策略有:增加写话次数、积累好词好句、仿写句子等,缺乏整体训练;(5)重视评语;(6)注重生生互动。

写话能力是指在完成写话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结果而采用的方法和谋略。写话能力提升是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下,学生在完成写话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水平的提升。基于目前的写话教学教与学的现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促进小学低年段学生写话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

2 既往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统编版教材的使用,低段写话在近十几年引起了一线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衔接。

有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低段写话与中段习作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上存在着脱节现象。研究者的研究表明,统编版教材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写话的编排差异较大,存在脱节,衔接难度不小。有研究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老师都仅凭实践经验来进行教学研究,缺少科学理论的支撑、成熟的策略构想,专家的指引以及全体教师的参与。

关键词:教学策略。

写话策略是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一直非常关注的,也是低段写话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教学策略改善低段学生的写话状况,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低段写话过渡到中段习作。

(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绘本等阅读资源。教材写话教学主题明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版教材的看图写话从选文到插图都做了精心地挑选和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基于教材,根据课文的编排进行主题分类,拓展写话主题。但整体来说,看图写话的图片素材比较缺乏,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指导书籍数量较少。

绘本教学的一些策略,也适用于教材,绘本主要拓展了写话的素材库,借助绘本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引入写话教学。儿童绘本运用于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发挥想象补白图文、抓住规律仿写句子、拓展思维续编文本、借助图画写绘故事”。

(2)说写结合。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低年级学生以口头表达为主,先“说”后“写”“说写并行”更适合该阶段学生。有老师将学生从说到写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生说完整的句子,第二个阶段口述阶段,第三个阶段拼音记录阶段,待学生进入自由写话阶段,便教授写作的训练方法。

“先说后写”也能让孩子产生自信。课堂上老师开展针对性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在这个基础上,再由说促写,如丰富语言、搭建句子支架、仿写儿童诗等方法丰富学生的写话,教会学生如何模仿并且逐渐尝试自己写话。

(3)画写结合。看图写话,是低段重要的练习写话形式。看图写话对学生词句表达、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儿童口语与书面语的衔接、转换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写“绘画日记”是非常好的训练途径,“绘画日记”应循序渐进足量练习,同时专项与自由练写相结合,与其他载体相结合,多元评价都是促进“绘画日记”成功开展的策略。

有老师将绘画引入写话教学:绘画与儿歌结合;绘画与童话结合;绘画与课文结合;绘画与生活结合,拓宽写绘内容,增加写绘题材。

其他还有评价对写话的促进作用以及着力于小组合作的写话研究。

3 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

3.1 明确低段写话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写话教学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写话的有三条,分别指向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写话方法的指导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其核心在于“注重兴趣培养、鼓励自由表达、降低写话难度。”

虽然有学段目标与内容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每一学期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在写话教学中方向正确,但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最终出现“对教学来说,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对学生来说,更多获得的是‘写什么’‘写成什么样子’的结论,缺失‘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方法与策略。”[1]梳理低段每一学期的写话目标,将有助于教师对每一学期写话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心中有数,以便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3.2 善用图画促进写话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图画方法。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写话目标对词句表达有明确规定: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统编版教材从看图写词语、写句子再到写话,学生写话能力发展清晰呈螺旋上升,二上语文园地七“写话”板块才第一次出现看图写话,图片将学生的想象具象化,同时提供支架:小老鼠干什么、电脑屏幕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学生根据图画以及支架展开联想。

按照统编版教材对学生识图、写话能力培养的螺旋式上升逻辑,严格按照看图写词语、句子再到完整写话进行练习。仅仅使用教材中的写话素材训练学生写话还不够,还可以建立写话教学资源库,如绘本,与教材紧密结合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及情境。善用教材,拓展使用绘本教学,拓宽写话主题,贴近学生生活,用有趣的图画激发学生写话热情。

3.3 链接生活,拓宽学生写话主题

语文始终是与生活相联系的,于漪老师曾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放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生活永远是写话的源头活水,写话主题贴合生活实际,学生能够收集到素材,写话时“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写话素材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天然的无限的素材库——大自然。儿童天然对大自然有亲近感,大自然的变化引起儿童的好奇,走进大自然,儿童常常为一片叶子的掉落而好奇惊叹,为一株小草的萌芽而欣喜,为观察一只草叶上的蜗牛而忘记时间。

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重,而四季的变换与人文主题契合,学生带着体验与感悟进入课堂,如二下第一单元围绕“春天”主题,编排《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四篇课文,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正值春季,草木萌生,万物复苏,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值得学生去观察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安排“春天的约会”系列活动:“寻找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植物,并拍照、文字记录;“春天的诗歌”,学生朗读描写春天的诗歌,积累语言素材;“春天的美食列车”,学生做一道春天的美食,拍照并记录做美食的过程。通过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学生将日常生活化为写话材料,学生会意识到生活素材的重要性,留心观察,同时,带着体悟与感受走进课堂,学生更能欣赏与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3.4 重视说话,通过说—写的转换,降低学生写话难度

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通过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的写。课程标准将第一学段的习作称为“写话”,以区分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以及第四学段的写作,写话是习作的基石,而习作又是写作的准备阶段。课程标准写作学段目标呈螺旋上升,遵循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写话降低习作难度,将说话写话视为习作的铺垫,顺应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说话教学最直接的体现是“口语交际”,将学生本能地说通过教学变为有顺序地说,学生能够清晰、有顺序地说,再能够写。口头表达不能天然地转变为书面表达,说写的转换必须有思维的参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间还需要通过学生思维的转换。而思维的提升需要训练,老师在写话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学生的灵感,创设情境或者直接走进情境,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充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最终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只有说写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写话训练效果。

3.5 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多元评价

要将学生写话中的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过程性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词句运用、内容逻辑和标点格式方面进行评估,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写话作品应该被视为作品而不是作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进行修改,力求完善。评价和展示并重,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猜你喜欢
低段学段评语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