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析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概论思政院校

李 珏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要落实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要求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形势下要按照新时代对思政课的要求,对思政课进行整体的“提质培优”,打造“金课”“钻石”课,创建具有地方特色、接地气的思政示范课堂,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素养、价值认同。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青春正能量。

1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意义

人无德不立,人无信无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否达到了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核心课程,“概论”课的中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和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满足学生在自我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和期待。要求“概论”课教学打破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有效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上好学生满意的“概论”课,真正落实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职责使命。

2 高职院校“概论”课现状分析

2.1 “概论”课师资队伍现状

(1)师资队伍不合理。由于主、客观原因,“概论”课一部分老教师面临退休、新教师刚刚入职,中间力量资历较低,青黄不接明显。职称方面因为年龄、入职时间、职称改革、学院职称评审制度等影响,职称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现目前,我院“概论”课教师学历主要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才政策的影响,引进博士难度较大,学历层次不高,缺乏学科带头人。

(2)“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绝大部分“概论”课教师同时承担“形策”“思修”“四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概论”课教学思考往往是浅尝辄止,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够、专注研究者少。一些高职称思政教师还担任其他部门的重要岗位,行政工作繁重,教学方面投入精力较少。部门“概论”课教师接近退休年龄,只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工作量,对思政课教学竞赛、科研思考不够,对于新人带头示范效应不强,老带新传帮带效应不强。

(3)拼劲不足,自信心不够。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思政课的教学能力、科研申报等项目较多,但竞争比较大。很多年轻教师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竞赛、科研申报上存在懒惰和畏难情绪,主动申报参加者较少。加之年轻教师职称大多为初级,申请省市、国家级课题竞争大、难度大。不强相比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机会较少,教师对课程荣誉感、获得感较低。

(4)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不愿意主动进行“概论课”的创新与改革,客观上促使教师不能积极主动投身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2 “概论”课教学现状

(1)“概论”内容更新快。“概论”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中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求上“概论”课程,不仅要根据新的教材内容,还要根据新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形势。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2)“概论”教学对象不一。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招生政策也有了很大变化。高职生源来源形式多样,有高考、中高贯通、分类招生、四类人员等。导致“概论”课的教学对象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中高贯通和四类人员的生源没有上过政治等课程,对内容完全不了解。一部分高考生源在中学的政治课本中学过部分知识,但不是非常系统。但带有主观印象认为掌握了部分知识,一些学生觉得没必要再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其难以深入了解“概论”的相关理论,也就无法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方向。职业教育是以学习技能为目的,作为理论课程的“概论”课程,大部门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学习并且认为通过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就能通过考试。学生主观对待“概论”课的学习态度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阻碍了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与生根开花,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3)“概论”课教学形式单一。由于师资紧张、近几年高职学生的扩招等。“概论”课基本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模式,授课时间基本都是90分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讨论案例、分享学习心得时,由于时间有限,也就无法与每位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再加上“概论”课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极其容易使教学内容变得空洞而枯燥、课堂气氛课。

(4)“概论”课教学特色不明显。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概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转化不强。“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伟大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科学理论。但一部分教师由于“毛概”这门课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老师,未能将地方的红色资源、脱贫攻坚伟大成果等融入到“概论”课程中,未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概论”教学特色。

3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1)打造教学创新团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老师”。人是解决问题的中心要素,由于“概论”课现在师资紧缺问题不能一时解决,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注重教师同伴互助和合作精神尤为重要。现目前,我院根据教师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成立了“概论”教研室,并聘任地方纪念馆讲解员、党史专家、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为“概论”课实践指导教师,联系本地本科院校“概论”课教师为外聘教师,打造了专兼职、外聘、实践指导一体的师资队伍,打造了以部门负责人为核心的“概论”课教学创新团队。

(2)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为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专题化导向性教学方法。针对“概论”课内容进行分模块、专题化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专业特点精准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已形成“概论”课理论教学九大专题和实践三大项目。

(3)坚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双向互动过程,始终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要懂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概论”课教学,要使用多种多媒体、自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来丰富“概论”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概论”课线上线下教学。2020年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在前两个月我院“概论”课进行了线上授课,学生访问量达到了200多万次。按照教学目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去熟悉所学内容、去搜集相关案例,增加课堂互动氛围。课中使用引导式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后采用作业布置、问卷分析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线上一对一答疑、一对一教学辅导。最终形成“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外实践”“思、引、议、演、评、拓”等六个环节,实行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引导,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思想政治理教育核心需要。

(4)挖掘“概论”课特色实践活动,打造品牌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概论”课内容中和红色文化资源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充分将职业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好地方红色文化等资源,为“概论”课注入新的血液和元素。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充分利用政校行企等资源,开展“三融合三链接”体验式实践教学。即课赛融合、校企融合、理实融合、链接舞台、链接馆展、链接讲堂。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地方纪念馆联合开展“红色革命史讲述”等活动。邀请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劳模、时代楷模等榜样到校开展娄山大讲堂,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榜样人物现场讲故事。帮助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线上邀请著名党史学家家和讲述者与讲堂、课堂的直接联系,让学生在历史的回顾和故事的讲述中感受党的历史的光辉,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红色文化VR实训室,丰富“概论”课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开展课赛融合体验式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导自演,通过编、导、讲、演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从而体现“概论”课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教育是贯穿大思政的中心一环,作为“概论”课,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水平,增强大学生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概论”课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不断推进“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强化思政建设成效,提高学生对“概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把学生锻造成“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概论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