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冷思考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本教育资源幼儿教师

阮 芳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体制,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逐渐走向科学化与全面化。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要,幼儿园时期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在幼儿园阶段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成为教育幼儿的重要过程之一,但是就幼儿园现状而言,还有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1 园本课程开发的弊病

1.1 增加幼儿教师负担

在素质发展教育的要求中,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和教师的水平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素质水平和思想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园本课程的开发必定离不开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辛勤付出。

我国幼儿园教师面临着检查多、薪资低、安全隐患压力大、能力要求高等种种压力,幼儿教师不仅要组织好每日一日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环境创设、活动编排等等已经让老师负重累累。而在教师压力大,自由空间小的情况下,创设园本课程无异使疲劳不堪的教师雪上加霜。届时不仅园本课程的质量无法保障,教师日常的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1.2 幼儿园之间竞争风气渐起

园本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开发具有特色的适合当地儿童的优质课程,但当园本课程成为衡量幼儿园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便会形成竞争风气。这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也可能是压力下的无奈之举,一味从众导致根基不稳,实力较弱的幼儿园负重前行。这些功利化的做法,加重了资源的浪费,消耗了幼儿教师的精力,并于幼儿的发展毫无益处。

1.3 加大幼儿园之间的差距

我国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城乡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幼儿园发展水平有明显差距。很多农村幼儿园师资问题仍然迫在眉睫。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各种资源不平等的境况下,加剧了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平等,发展不平衡。对于弱势幼儿园,只有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其监管等,学前教育事业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1.4 幼儿发展不全面

有的学者提到,目前的园本课程存在盲目构架课程、随意拼凑课程、简单贴牌课程等问题。有些幼儿园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对幼儿进行某一方面技能的强化训练,过多地占用了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不管幼儿对训练内容是否感兴趣。虽然受训练的幼儿获得了某方面较高的技能水平,并成为了幼儿园所追求的特色,但由此幼儿牺牲掉了更多的东西,笔者认为这异化了的园本课程。

2 园本课程弊病的追因

2.1 对园本课程理解不足

园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局限于“自编教材”,也不只是某一方向的课程的开发。对园本课程的理解过于单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末倒置的针对教材、书本花费大量功夫,忽略幼儿真正需要的教育,离开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这种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的后果是课程编制方向上的错误。

2.2 幼儿园评价机制单一

市场认识不足,由于家长的认知有限,在大热的宣传之下“园本课程”“幼小衔接”“双语教学”等词汇成为受市场欢迎的“香饽饽”,而为迎合家长的选择必将影响幼儿园的发展方向。评价主体单一,缺乏时效性;评价过于功利,缺乏功能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我们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发展功能,建立阶梯式过程评价机制。

2.3 幼儿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幼儿教师应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权利主体,他们是最了解幼儿的人,也是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的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开发、实施、评价课程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园本课程的整体水平。但我们的幼儿教师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道德良莠不齐、科研能力不足、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很难有优质稳定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园本课程。

3 冷思考下的园本课程

3.1 量力而行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应量力而行。有悠久历史底蕴、丰富教育资源、强大师资力量的幼儿园,结合自身实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园本课程,并结合本园幼儿特点,为幼儿量身定做优质的课程和活动。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吸收国内外优秀园本课程方案,进行本土化适应,查漏补缺之后化为己用。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据可循的实践策略与操作方法,不同实力的幼儿园可择其一进行深入的探究,随着研制园本课程能力的提升再逐步完善其他模式。

教育管理者应当对本地区以及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经济状况、师资水平、幼儿特点等有详细的调查,根据现有资源展开的具有整体性、独特性、适宜性的园本课程的编制才是园本之“本”。这也是教育管理者作为幼儿园发展方向的领航人所应该具备的大局观的基本素质。

3.2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师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师薪资待遇,提升幼师社会地位,使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得到提升。积极推进落实“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为幼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应更加的专业化,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考虑其研发课程的能力和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国内相关院校应推进课程结构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实践取向,例如鼓励支持学生与幼儿园共同创建诸如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创意木工坊、科学探究室等不同形式的特色教育实训室,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实践教学的能力。

幼儿园也应为在职幼师提供后续的培养,参加各类幼儿教育研讨会,参观名园旁听名师的机会,学习它园优秀园本课程等等。教师本身也应树立终身发展的学习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为迎接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育难点等问题做好准备。

3.3 全方位资源开发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善用网络资源,寻求网络帮助。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将网络上优质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资源运用到课程之中。这有利于开阔儿童的眼界,激发儿童兴趣。也有利于缩短教育差距,使贫困地区幼儿园也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十分重要,例如可以开展大园带小园,老园带新园,一对一帮扶等活动,区域内的乡土文化和儿童特点本就是相似的,幼儿园之间也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创造这一区域内统一的地方课程。

优质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多方合力,经过时间的打磨,通过实践的考验才能初见模型。当真正投入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还需要大量的记录和调查。园本课程的开发并非易事。

3.4 培植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的开发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核心是幼儿的全面发展,当课程的开发脱离了幼儿的真实需求,园本课程的意义便会驶向他处。少问我们能给儿童的选择题,多做儿童需要什么的客观题,不忘园本课程的初心,才能开发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课程。

儿童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儿童的发展性,多样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儿童是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儿童的课程也应该是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不是死板的教材,不是日复一日的机械活动,我们的目光应聚焦在儿童身上,随着他们动态的成长,设计最适合他们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是以儿童为本真正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

4 结语

课程开发不易,正是因为如此,不应该带着功利的心态和色彩去开发利用园本课程,不应滥用和商业化园本课程。在园方开发园本课程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国家的课程是否落实到位,地方的课程进度如何,本幼儿园的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样才真正服务于儿童的生命成长。

猜你喜欢
园本教育资源幼儿教师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