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诗经》—品味《诗经》中的人性之美

2022-03-17 04:0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风小雅诗经

朱 书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1 知足感恩之美

现代社会的动荡和撕裂来自于人性的贪婪,这就是为什么自工业革命起,人类进行了无数次厮杀,最终换来两败俱伤的结局。怎样解决社会的撕裂?我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怎样解决人性的贪婪?《诗经》提出了人要学会知足感恩。在《诗经·陈风·衡门》中,写道“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最好的东西当然本身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就必须要最完美的东西吗?完美的事物从量上来说是十分稀有的,不可能让人人都拥有。同时人与人的成长环境、社会阅历差别太大,所以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忌好高骛远。

在劝人感恩方面,《诗经·大雅·抑》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患难中,若是遇到肯帮助自己的人,我们要时刻记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我们才不会忘记我们来时的路。

2 打破世俗之美

古代社会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纲常,男女青年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所爱之人,而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产生了许多为了追求自由恋爱而反抗的爱情故事。

陈旧的观念和思想是人类进步的绊脚石。关于人性的自由和洒脱奔放的生活,在《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中我们可以看到“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这说明,就算在2500多年前的古代,女子的自我解放和对爱情的主动追求打破了古代女子含蓄内敛的刻板印象。《诗经·周南·关雎·序》中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告诉我们,就算不接受新的思想,也要尊重新的思想。

除此之外,我们要珍惜、善待第一个提出变革的人,因为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古代,接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沿用着祖上一贯秉承的“真理”。即便到了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陈旧的观念依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如天价彩礼和低俗婚姻依然存在于大多数地方、不适用于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我们的社会太需要新事物来打破陈规旧俗,而这一切的一切又得依赖于有思想有胆识的人去完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谁将是下一个“始作俑者”呢?一个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始作俑者”。

3 为爱忠贞之美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中对爱情描写与歌颂的诗篇占据大多数,许多佳句流传至今,古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热烈赤诚,对爱情的忠贞坚守,无一不牵动着现代青年男女的心。

在《诗经·国风·郑风·出其东门》中写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只爱一个人、只欣赏一个人、只在乎一个人是一种为爱忠贞的表现,它能无声无息地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一个人变得高尚有责任感。《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古代先民早期的一夫一妻制为背景,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认同的是,认定了一个人就要和他长相厮守,共风雨共患难。这种思想在如今看起来也极为重要,因为它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口的繁衍。但到了现今,因为外遇而导致离婚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这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尤为普遍。究其原因,物质生活的丰富阻碍了人们对真爱的追求,人不仅变得功利化、工具化了甚至变得更“聪明”了,把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实现自我利益实现最大化上,连爱情这种最纯粹的东西似乎都成了一种助人登高庙堂、荣华富贵的工具。而《诗经》中的句子让我们在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还能看到最淳朴不掺杂质的爱情,这种不论家世背景,只是因为对方的人格魅力而爱的爱情观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爱情的产生也许只是一瞬间的火花,但是要将爱持续下去,少不了夫妻之间的彼此包容和互相理解。诗句“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诗经·国风·邶风·谷风》)表达的就是在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两个人有缘相遇不容易,相爱更是缘分中的缘分,夫妻之间应彼此包容对方,同甘共苦面对未来。

4 反躬自省之美

自我反思也是一个《诗经》中描述的一个人性的闪亮点。为什么人类社会相对于动物的自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诗经·周颂·小毖》中写到“予其惩,而毖后患”。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类能以最高的效率传承经验。对自我的反省就是要提炼好的行为和思想,让坏的无所遁形。古人崇尚独立的品格,认为人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做坏事有一种羞耻之心。《诗经·大雅·文王》的名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告诫人们:人应该知道,人自从生下来就等于进入了生活这个无底洞,外界环境是多变化的,世间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人只有不断反思自身,获得新的行为启发,才能在世间立足。正所谓“各敬尔仪,天命不又。”(《诗经·小雅·小宛》)当然,自省也要讲究方法的,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反省,要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毛主席就谈到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换言之,劣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优势。

5 明辨是非之美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诗经·小雅·棠棣》)2500年前,先人就意识到有分歧的手足兄弟在危难之时,联合起来对抗外敌才是正道。可惜,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并不懂得这个道理,致使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民族大义面前,内部分歧永远是排最后一位的。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人生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艰难险阻。人生的过去是这样,将来也还是这样,与其整天沉溺于过去的失败和懊悔中,不如发奋图强,勇往直前。我们不该羡慕别人一时的成功,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烝民》)我们要时刻警醒夸奖、讨好我们的人,因为夸奖会使得我们失去理智,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之中,而别人的讨好会蒙蔽我们判别是非的眼睛,忽视那些真正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

6 积极乐观之美

乐观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它既包含着良好的心态、调整状态。它也蕴含着接受眼前的困难、认清现实。“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说的就是世事无常,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经·小雅·节南山》)体现了一颗傲视群雄、“而今漫步从头越”的心。天无绝人之路,一定会有一片小天地供我们施展才华!

《诗经·国风·卫风·氓》中写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明在古代,女子往往缺乏独立性与理性,更容易深陷爱情的泥潭。她们对待爱情一心一意,在婚姻生活中任劳任怨。无数个日日夜夜对心上人的思念和辛勤的劳作换来的却是丈夫的抛弃,沦为爱情的牺牲品。但她们没有自暴自弃、一死了之,而是用强烈的责任感和超乎寻常的承受力来面对惨淡的人生,为了自我尊严而执着地捍卫到底,表现出极为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

积极乐观还表现为包括接受现在的自己、接受平庸。我们身边充斥着关于成功的书籍和教导,但少有东西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平庸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很多情况下,认清自己的实力、接受自己的模样更能使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我们有时候并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好的人太多了,在一本写着社会成功人士的花名册上,榜上有名的名字寥寥无几。诗句“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含蓄地指出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我们只需要在这浩瀚宇宙中的一颗小绿洲上努力扮演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色就行了。

7 总结

从《诗经》中对于古人生活行为的描写,让我们对当时的民俗文化和人文信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宣扬的价值观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诗句中真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耽于封建制度的大无畏精神,仍会引起读者内心的激荡和感召。《诗经》是我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通过历史长河涤荡留下的智慧和人伦之美,在今后仍会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和启迪。

猜你喜欢
国风小雅诗经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寻找“国风少年”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