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字本位教学法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2022-03-17 04:05李东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构词汉字汉语

李东阳

(安徽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深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尤其是起源于西方的词本位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熟知的《汉语教科书》《新实用汉语课本》等经典教材均是以词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不可否认,词本位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词本位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汉语自身特性,无法完全展现汉字文化特点等弊端也逐渐显现。面对这一窘境,中国本土的字本位教学法逐渐发展起来,值字本位教学法方兴未艾之际,本文以字本位教学法为指导,结合来华留学生词汇教学展开教学实践,以期为该领域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 字本位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语言研究中的本位是指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字本位与印欧语系下的词本位不同,它源于中国传统语言学,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曾提及“夫人之言,因字而成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安子介先生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汉民族之宝,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徐通锵(1994)认为应该结合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汉语思维方式,将汉字作为汉语教学的基本结构单位[2]。自此,以安子介、徐通锵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字”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与探索。就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而言,张朋朋(1992)把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做了比较,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要借鉴词本位的成功经验,突破其局限[3];贾颖(2001)认为词语中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立的意义,了解字的意义后能从汉字的结合中推导出新词的意义,并据此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先教基本词汇中的单音节词[4]。刘晓梅(2004)借鉴徐通锵的“字”本位理念,认为字具有强大的表义性和理据性,“字”是汉语词汇衍生机制的核心,并依此提出相应的词汇教学方法[5]。王骏(2006)则另辟蹊径地从汉字形义关系详细讨论了“字”在汉语词汇中的重要作用[6]。随着字本位教学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也日益丰富。

字本位教学法依托汉字强大的表意能力,运用汉字特有的语义特征联结其他汉字,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形成一个个以“字”为核心的辐射网。因此,本文把该理念与汉语词汇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字本位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旨在提升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

2 “字本位”教学法与汉语词汇教学

有关汉语常用字的研究表明,汉语词汇多到无法估计,但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汉字却只有3000多个。起源于我国本土的字本位教学法,先教学生认字,再由字组词,由词扩句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普遍使用,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真切地反映了汉语自身形义相通、表意性和理据性共存的特点,根据这一优势,字本位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汉字的表意特征,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角度开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考。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白乐桑、张朋朋把字本位教学法的优势在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集中识字》中充分展现。

文献指出,不少学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字和字义为根本,先教会学生认识常用汉字,再以单个的汉字为基础,逐层构词,由字释词,进行理据性的词汇教学。以“坐”字为例,我们可以先以汉字形状的演变对其释义,“坐”字由象形字“”逐渐演变而来,从字形上看,如同两个人相对,坐在横木上休息。再结合“字本位”教学法进行逐层构词教学,结合学生已学过得汉字如“车”“下”“次”等,可引导学生联想构词如:“坐”字在前:坐车、坐下、坐次、坐等;“坐”字在后:久坐、就坐、不坐……;再如“看”字,由象形字“”演变而来,这个形状很直接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能力;结合学习的其他汉字如“图”“书”“画”等,即可引导学生勾连汉字组成新词如看图、看书等等。可见,由汉字的演变过程开始讲解,勾连其他学过的汉字,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还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避免了学习汉字时的枯燥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3 基于“字本位”教学法的词汇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以字本位教学法为基础,探讨设计以“字”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在留学生课堂展开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在此阶段,教师要找准基本核心字,把即将学习的词语利用语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找出组合能力强、组词频率高的核心字。然后把这些核心字告知学生,并为学生指明由字到词的构建方向,由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已学的汉字自主构词。在学生构词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符合汉语语言规范的词语,教师对此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释义解惑,虽然在此阶段学生们在扩展构词中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样有利于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

(2)课堂释义。在课堂上,教师对核心字释义时,可以先以汉字的字形入手,逐步讲解音、形、义,趣味性解释核心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它的构词方向等,并评讲学生作业,补充、修正学生对核心字和组合词的理解。形义结合紧密的核心字可以以字形为基础展开讲解,形义结合不够紧密的核心字则可以从汉字的起源演化角度进行讲解;较为抽象的核心字则可以使用图片展示法、动作示意法等较为直观的方法展开教学。实践证明,在激发学生立足核心字散发思维构造词语后,不管是形义结合的核心字讲解还是较为抽象的核心字讲解,都能长时间、高强度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汉语词汇量。

(3)操练巩固。练习巩固阶段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结合实践经验来看,课堂巩固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最好。在通过课堂对核心字的释义、引申、扩展,构词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接触的汉字和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了解,教师再逐层引导学生展开“字—词—词组—句子”练习。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操练,具体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学生可以自主性的构建一些词语或句子如:“红,红色,红色的衣服,穿红色的衣服,我穿红色的衣服……”等等用逐层拓展的方法进行造句,通过串联的方式,对核心字和所学词汇加以理解掌握,以点成线,学习更多相关词汇。此外,课后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做作业的方式来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通过多次操练巩固强化学生对核心字的敏感度,由字联想到词,由词联想到句子,由句子联想到情景,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情景交际能力。

(4)教学小结。字本位教学法与传统的词本位整词释义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字本位教学法除了讲解重点核心汉字形音义外,还讲解这个核心字的来源与发展以及它背后的中国文化,实践表明学生对这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兴趣更为浓厚,采取字本位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后,学生们会根据象形字积极地猜测汉字的意义,并试着把它和学过的汉字组合成词,再连词成句,从而掌握更多的汉字和词汇,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课堂参与度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识字造句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对汉语字词的畏难心理。

4 结语

字本位教学法是我国学者对汉语自身特点的探索和肯定,它在帮助学术界突破西方语言学理论束缚的同时也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以字本位教学法为指导,合理开展教学实践,发现字本位教学法能够灵活运用汉字自身特点,循序渐进、由字构词、连词成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词汇量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词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字本位教学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新事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怎样找准核心字、怎样合理科学地构词等一些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我们期待字本位教学法能够在后续的研究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更广泛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构词汉字汉语
学汉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