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音乐培训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03-17 04:05豆竞博蒋钦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双减机构

豆竞博 蒋钦锐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1 “双减”政策简介

“双减”政策的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2021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该政策重点明确,将“减负”对象集中于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并且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限定培训时间的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时期开展培训[1]。“双减”政策中的“减负”并不仅仅是减少与削弱,是在更多与更深层面进行引导,比如作业减负并不等同于减少作业量,而要对作业结构做出调整,削去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将更具代表性以及更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内容融入其中。同样,校外培训减负也不等同于否定它们的地位与作用,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校外培训向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发展,如校外培训机构要获得运营资质、业务开展方式要合法合规、业务内容要真实可信,等等。从目前情况看,“双减”政策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在实际实行中不断优化改革,让学生真正实现“减负”,也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2 “双减”政策下音乐培训结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音乐培训刚需增大,同时考验音乐培训机构创新创造能力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出了一定约束和整治,压缩了校外培训机构业务开展时间,取缔与整改了很多不合规定的培训机构。减负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让学生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前提下学习更多知识与掌握更多技能是必要的,这既是提升个人素质的要求,也能为拓宽未来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因此,对于音乐培训机构来说,音乐培训刚需并不会减弱,反而会因为业务开展压缩和培训机构数量减少而呈现增大趋势。音乐培训机构拥有广阔市场空间,如何在遵守“双减”政策的同时充分开拓与利用市场是摆在音乐培训机构面前的难题与挑战。音乐培训机构的业务产品、经营方式等必须进行调整,而调整效果如何则是要考验它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比如是否具备大数据挖掘能力,通过收集、分析与整合数据深入剖析音乐培训市场内在情况,如学生对音乐培训课程的喜好与倾向、学生家长对培训机构营业时间与培训方式的期望与了解等。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培训机构才可在创新创造中找到方向[2]。另外,音乐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广阔视野也是影响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能跳出常规培训模式、管理模式等束缚,以更加开放之姿面向市场,如参与社会公益、打造线上平台等,将有利于铺设一条更加光明的发展道路。

2.2 获得转型升级良机,同时考验音乐培训机构的适应能力

转型升级是时代向前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于具体对象来说,这一过程往往是充满艰辛与坎坷,而当克服之后前方又会是一片坦途,进而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与空间。因此转型升级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双减”政策是以“减负”为入手点来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转型升级,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整改与博弈过程才能逐步扭转局势,迎接新的教育面貌。国家出台政策主要发挥指明方向的作用,实行与贯彻政策则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音乐培训机构则是其中之一。音乐培训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压缩业务开展时间,并通过正轨途径获得经营资质,从短期来看,音乐培训机构的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害,但这也是倒逼音乐培训机构进行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音乐培训机构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机遇实现新颜换旧容,则能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从现实角度分析,转型升级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等支持,并不是仅有想法和态度便能完成,比如打造线上平台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和维护,还要不断优化和动态革新,确保在与其他平台竞争中不落于下风。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实力较弱的培训机构会被淘汰出局,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没有逆袭可能,比如小的音乐培训机构可以在业务层面进一步细化或者优化业务结构,而这往往会经历一段阵痛期,此时会考验音乐培训机构的适应能力。

2.3 有利于音乐人才发掘,同时考验音乐培训机构调整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空间被压缩,虽然在非法定假日和非寒暑假内依然能开展培训业务,但由于学生有学习任务在身,必然抽不出更多时间参与校外培训。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会选择不再参加校外培训。从学生家长层面看,校外培训的高额投入也让他们心力交瘁,尤其是经济状况较为一般的家庭,因此他们会对“双减”政策表示支持,并倾向于减少校外培训投入。真正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会继续坚持,对学生音乐发展之路高度认可的学生家长也会继续投入。对于音乐培训机构来说,这是一个挖掘音乐人才的机会,如果能充分把握,可以获得更好宣传效果,增强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生源[3]。但想要把握机遇需要具备良好的调整能力,比如调整培训模式、课程内容等,让学生的音乐才华得到充分激发;合理调整定价标准,通过减轻学生家长经济压力让他们更有动力继续投入。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现实因素会对调整效果造成影响,比如竞争压力下调整措施会更加急功近利,这不仅会恶化调整效果,还可能搅乱音乐培训市场。音乐培训机构调整能力需要经受考验,如何坚定立场、始终以正确方式进行调整是它们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

3 “双减”政策下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策略

3.1 立足于全面发展理念开发课程

音乐培训机构要在课程开发上下大力气,这既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必然,更是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培训机构作为音乐教育重要载体,要立足于全面发展理念开发课程,改变过去只重视音乐技能培养的观念,将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置于重点地位[4]。从“双减”政策角度分析,音乐课程既重人文也重技能的特征也能为减负做出贡献,比如当学生沉浸在音乐作品中时,不仅能放松精神,还能在情感体验中沉静内心,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另外,音乐培训机构通过音乐课程开发响应“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能得到政策认可与支持,如经营资质申请会更加顺利,甚至会得到官方的大力宣传,为音乐培训机构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3.2 推动培训服务精准化

对于音乐培训市场,音乐培训机构要想在其中谋得一席之地,需将培训服务精准化作为重要发展策略。长期以来,音乐培训市场存在的不良竞争滋生出很多不良现象,如有的音乐培训机构将重点放在宣传方面而忽略了自身培训质量,这不仅影响培训效果,也让学生身上的负担与所获结果不相匹配,变相加剧了负担。在“双减”政策下,不良竞争逐渐得到整治,音乐培训市场虽一时冷清,但音乐培训机构可以趁此机遇优化服务质量,以精准化作为衡量标准[5]。打造线上平台,通过线上一对一对话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培训服务是重要措施之一,这应该得到音乐培训机构的重视,走好培训服务精准化的第一步。

3.3 回归理性定价

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可知,很多学生家长认为校外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并且能让学生学习更多技能,有利于拓展未来发展道路。同时,学生家长反映校外培训收费过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很多培训机构运营不科学,使得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双减”政策起到了净化校外培训市场的作用,音乐培训机构应该趁此良机回归理性定价,将重点放在提升培训质量、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理性定价有利于吸引生源、拓宽市场,让音乐培训成为每个学生和家庭触手可及的内容,为音乐培训机构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双减机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