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画家梁楷家世探究

2022-03-17 07:46颜建国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梁氏梁子东平

颜建国

(东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东平271600)

南宋画家梁楷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有关其绘画贡献为后世尊崇盛评,被赞誉为减笔水墨人物画的鼻祖。然而,自南宋后评论家对其绘画家学传承的可能性一直鲜有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遗漏了梁楷绘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节。

一、画史中的梁楷

或许生前官职低微,梁楷虽然有过御赐“金腰带”的殊荣,但还是达不到史官眼里的品级分量,他的生平没有进入《宋史》之类的官方志书,让后世难于系统了解其家世脉系。至今考古界也没有发现梁楷或与之相关的家族墓志碑铭,较为严密细致的文字史料一直处于欠缺的境地。因此,后人所知梁楷简介,仅仅是凭宋末元初庄肃《画继补遗》中的数十字简介,还有元末夏文彦《图绘宝鉴》中的百余字介绍,其他同期文士的诗文中几乎找不到有关梁楷生平的有关文字。

《画继补遗》中这样介绍梁楷:“梁楷,乃贾师古上足,亦隶画院。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多称赏之。”(1)邓椿,庄肃.画继·画继补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庄肃生活的时代,为宋末元初,他在大德二年(1298)写完《画继补遗》时,已至老年,按古稀推算,庄肃大约是1230年前后生人,他对南宋早期的画家所载,多有所据,但因战乱和信息不畅,道听途说成分亦有之,如书中把马远的伯父马公显误为马远之孙,把马远之兄马逵误为马远之弟等,因此其对梁楷绘事的记述,仅仅可以作为参考,不能视为板上钉钉的确凿史料。

夏文彦在《图绘宝鉴》这样评说:“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释道、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2)夏文彦.图绘宝鉴[M].北京:中国书店,1983.夏文彦此段介绍,当是借鉴了庄肃的有关评述,只是在行笔上多了一些细节描绘。夏文彦此书的自序作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离庄肃的《画继补遗》成书大约又晚了近70年,可见此段文字对梁楷的记载亦有推测的成分在里面,没有强有力的事实为依据。

看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介绍说梁楷是“东平相义之后”,有人把它解释为两汉东平国王相梁义之后,其实是望文生义之误。看有关东平梁氏史料,须城梁氏是在后唐时期梁维忠任职东平时,才开始于此地居住,因此东平相义这个人即便存在,也和后唐之后的须城梁氏无关。须城梁氏为相者,只有北宋建立后才出现如此显贵者,查看两宋须城梁氏一门为相者,只有梁适、梁焘、梁子美三人,且梁焘属于由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迁入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的一支,和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迁入须城的梁适家族仅仅是同宗关系,因此,梁焘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这里的梁义只能是梁适或梁子美的误载,考虑到读音和字数的区别,以此处所写为梁适的可能最大。

至于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梁楷是嘉泰年间的画院待诏,不知道凭据为何?或许是南宋释居简的《赠御前梁宫乾》一诗让其得出了梁楷和释居简年龄相仿的设想?梁楷今传世的画作在30幅左右,没有一幅注明创作时间,这也为推测梁楷在世的时间设置了障碍。看画作的风格变化,只能知道梁楷早期作品为“细笔”,晚年多为“减笔”。看庄肃在《画继补遗》中说梁楷是贾师古的高足,是画院体系培养的画家,于此可知梁楷稍晚于贾师古,但因二人是师徒关系,画院画师的任职年龄一般在30岁到70岁之间,学生则在18到30岁之间,因此师生之间年龄不会相差超过两代人即40岁。庄肃在《画继补遗》记载:“贾师古,钱唐人,画院祗候。画人物颇称停,得其闲逸自在之状,他则不闻。”(3)邓椿,庄肃.画继·画继补遗[M].黄苗子,点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贾师古是院体画家,他的身份是画院祗候,在朝廷画院中属于老师身份。一般认为贾师古是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画院祗候,结合其为汴(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可知他任职时间最早在1131年至1162年之间,在这长达31年的时间里,贾师古应该教育培养过诸多弟子,梁楷是其中最为优秀者。根据贾师古任职时间,粗略推测梁楷跟随贾习画的时间最早在1131年,最晚不会晚于1162年之前,这是梁楷和贾师古的画院师生交集之可能。

二、梁楷家族北宋末在东平繁衍与靖康之变后南迁生活

根据现存的尚有争议的《东平梁氏族谱》,已很难确定梁楷是梁适的几代孙。在“靖康之变”(1127年)后,须城梁氏大部分随赵宋皇室南迁,但也有少数家族留在了北方。南迁的著名人物为宋徽宗时宰相梁子美的第五子梁扬祖,他是南迁须城梁氏的领头人。史料记载,梁扬祖生于1083年,到1127年他任信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市)知府的时候已45岁,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文士官员。在靖康之难大厦将倾时,他是意志坚定的保赵派。后世对梁楷的家世传承,均认为他是梁扬祖之孙,有的资料介绍其为梁扬祖长子梁端之长子,也有的介绍其为梁扬祖之侄梁的儿子,甚至还有的资料把梁端和梁视为同一人。总体来看,人们普遍认同梁楷是梁子美的曾孙这一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梁楷的祖父和父亲分别是谁?梁扬祖是梁楷祖父吗?梁楷之父是梁端还是呢?

查宋朝丞相白时中所撰《梁子美神道碑》可知,梁子美在去世后于1125年立碑时,他的后人中有“孙男二十一人:端朝请大夫直秘阁,竴承奉郎,竑、皆承务郎,余未名而卒。”(4)瞿庆复.东平碑文集萃[Z].东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8.由此可见在梁子美孙辈中,这个人是确实存在的,他和梁扬祖是叔侄关系,在1125年因为推恩而担任承务郎,这是一个从八品的官职。这样可知,在1125年梁扬祖为梁子美立碑时,已经袭荫做官,年龄常理应该超过了20岁,是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有关梁,在宋人王安中所写《南阳伯梁公神道碑》中也有蛛丝马迹:“政和六年五月某甲子,南阳伯梁公卒于东平之私第。明年某月某甲子,葬于须城登庸乡执政里。又明年,其侄宁远军节度使、大名尹子美以书抵太史王某曰:‘先丞相八子,叔父最与吾齿相若,少即相爱。吾先公兄弟早世,独叔及我被遇,今又不幸……曾孙男、竬、毅、、颜……”(5)王安中.初寮集[Z].四库全书影印本.由此可见,在政和八年(1118)王安中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为梁子美的八叔梁彦深撰写碑文时,特别提到梁适八子中只有老小梁彦深和侄子梁子美年纪相仿,且二人关系最为密切。在梁彦深的曾孙中,头一个出现的就是这个名字,梁彦深生于1044年,卒于1116年;梁子美生于1046年,卒于1123年。他们叔侄之间出生才差了2岁,去世也仅仅差了7个年头。看碑文可知,在梁彦深曾孙一辈中,是年龄最长者,奇怪的是的名字既出现在了梁彦深的碑文里,也出现在了梁子美的碑文里,其实到下一代的分支中,和梁子美应该远了一层关系。考虑到过去族人之间没有男子的可以过继近门之子为后,基本可以断定梁是过继给了梁子美的儿子为嗣子。梁子美七个儿子中有数人没有子嗣,且他的近房侄子梁修祖、梁承祖、梁求祖、梁维祖等人皆是因梁子美的高位而袭荫得官,可见梁出现在梁子美的碑文中是过继为嗣的原因。的年龄小于梁子美的孙子梁端、梁竴、梁竑三人,但和其他同辈比,他又年龄稍长,因此他排名在之前。梁、梁兄弟均是因过继改属梁子美孙辈体系的。因为史料欠缺,现在不能确知梁、

三、梁楷家族的喜欢书画与梁楷师承续传

须城梁氏家族虽然是宋朝闻名的科举家族,但随着经济好转和朝廷喜好,和其他须城名门一样在梁适之后开始注重书画收藏和修习,而得到皇帝的御赐书画,是当时官宦之家的无上荣耀,据《梁子美神道碑》记载:“公前后被受诏札、御诗画等盈数百轴,因请建阁宝藏。上为题其榜曰:‘耆英’。诏会府僚,锡燕以落其成,邦人欣欣相顾,有荣耀焉。”(7)瞿庆复.东平碑文集萃[Z].东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8.由此可见,梁子美在世时曾得到画家皇帝宋徽宗赏赐的几百件书画作品,建立了专门书房予以珍藏。梁子美的其他兄弟亦喜欢书画收藏,如在收藏家、书画家米芾的《宝章岱访录》中,就明确记载1099年他从梁适的孙子梁子志手里购买了王羲之所书名帖《来戏帖》,可见在北宋晚期须城梁适后人对书画名作的喜好追捧,梁子志和梁子美是堂兄弟关系,他所珍存的书画一定会有让本家子弟欣赏观览的机会。靖康之变时梁扬祖所带2万人是勤王部队中最大的一支,作为南渡之时的主要军事长官之一,梁扬祖有能力保护梁家这些书画珍品。因此,作为继子梁会拥有这些画作,其子梁楷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这些家传之物,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观赏临习。从今见的梁楷传世绘画作品看,他的早期画作带有深厚的宫廷体系影子,可见他的绘画修习不仅仅是成年后跟随贾师古等人在宫廷画院学习的结果,早在此前,梁楷就有机会反复临习观摩了梁氏家族所藏的宫廷画作,从青少年时期就打牢了细笔功底,为成年后进入宫廷画院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晚年的“减笔”创作播下了宝贵的优良种子。

后世普遍认为梁楷的生年为1150年,推论或许就是因为释居简的一首评画诗:

赠御前梁宫乾

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漓淋。

天籁自响或自瘖,族史阁笔空沉吟。

前日去寻子赵子,道院水亭秋色里。

幻成赵子骑蹇驴,潇洒不减骑鲸鱼。

又写深衣跨牛客,云生谷口耕阡陌。

按图绝叫喜欲飞,棹笔授我使我题。

我方拄眼孤山西,岑楼残碧澹扫眉。

见成一段诗中画,宜雨宜晴四时挂。

输与滕王蛱蝶图,坐收少室山人贾。(8)释居简.北磵诗集[Z].四库全书影印本.

释居简是1164年生人,看此诗所描绘,当是梁楷晚年的“减笔”作品,释居简在1185年21岁时出家为僧,在此后的62年里他和江南文士交往颇多,写有多首赏画诗,他写给梁楷的还有《梁楷画钟馗并引鹤归云际携琴过涧西三题》,看内容也是一幅泼墨作品,此诗内容足为佐证,此时梁楷已至老年。

梁楷如果在1127年前出生,那么他就有了几年在祖籍须城生活的经历,这也就不难解释他的画作《秋柳双鸦图》《雪山猎骑图》《雪栈行骑图》《雪禽图》《秋景山水图》等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北方秋冬之色,一个对北方山水没有实地观察经验的画家,如何能凭空画出如此细致众多的江北美景?甚至可以怀疑,梁楷是在成年后才由须城到江南生活的,因为靖康之变时战火纷纭,须城作为北方重镇曾有过自保时期,有部分豪族家人留在北方直到宋、金议和后才到南方定居,看蒙元文豪元好问在其《东平府新学记》记载:“齐已废,而乡国大家如梁公子美、贾公昌朝、刘公长言之子孙故在,生长见闻,不替问学,尊师重道,习以成俗。”(10)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姚奠中,李正民,点校.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这里说得明白,梁子美的子孙在1137年刘豫傀儡政权“大齐”倾覆后,仍然少数生活在东平,不知道里面是否会有梁楷等人?至少可以肯定,梁子美的后人没有全部在靖康之变时避难到南方宋域,他们曾生活在金朝辖域,甚至到1234年到蒙元灭金之后,这部分须城梁氏还是当地的望族和学人榜样。此文为南宋稳定后或许有须城梁氏南迁之假设提供了一定支持。梁扬祖1128年为提领江南制置使,掌管数道财税;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在梁扬祖去世前,他的身份是宝文阁学士(从三品),去世后赠特进、龙图阁学士,谥号“孝肃”,属于朝廷骨干成员之一。梁端作为梁扬祖之侄,他在1127年到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任知州,品级为朝请大夫(从五品),因为听从曾纡的建议剿灭叛军,于1128年升中大夫(正四品),1129年苗刘兵变中梁端率军参与镇压,再被朝廷升为直龙图阁(从三品),进入朝廷核心部门,成为和叔父梁扬祖同级的官吏。梁扬祖、梁端叔侄均任职于高宗时期,这也就为梁楷以勋贵子弟身份进入朝廷画院提供了便利,可见梁楷的成长和梁扬祖家庭关系紧密。

猜你喜欢
梁氏梁子东平
梁氏情境应激箱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导作用
辽代定州梁氏兴盛原因研究
狗与猴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image annotation①
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白内障复明项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Semantic image annotation based on GMM and random walk model①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真正的手艺
杏子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