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力量: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表征及价值探析

2022-03-17 09:38闫春莹张妮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毕业典礼仪式幼儿园

闫春莹,张妮妮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幼儿园毕业典礼是幼儿人生中的首次毕业典礼,幼儿作为典礼的主角,究竟可以获得深层次的成长意义还是仅得到一份流程化的经验,是当前诸多幼儿园关注的问题所在,也是许多幼儿园对毕业典礼进行革新的切入点。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意义可以通过仪式体现出来,而仪式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唤起及协调人类的情感。正如德国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在书中描述:“仪式令人们有所依傍。仪式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窘境,仪式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情感,仪式是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1]2仪式对个体的情感及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生活中的仪式无处不在,每个角落都氤氲着仪式的气息、仪式的味道和仪式的潜在力量。国内第一场毕业典礼的具体时间虽尚未明确,但在国内数据库中,文献资料的现有记载可追溯至20 世纪中期的一篇毕业致辞[2]。关于幼儿阶段毕业典礼的详实记载,可追溯至1996年陈国强所发表的《园长工作月历——六月份》一文,该文提到幼儿园可以在6月份举办毕业典礼,对大班幼儿送上毕业祝福、毕业礼品等,以留下永久纪念[3]。近年来,幼儿园毕业典礼已逐渐纳入幼儿园常规大型活动的行列之中,其承载的“育人价值”“仪式意蕴”以及“园所宣传功能”等亦均已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诸多幼儿园将仪式教育作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仪式活动的育人功能,典礼仪式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各阶段毕业典礼仪式研究中,幼儿园阶段相关仪式研究较少,但幼儿园毕业典礼作为幼儿人生中第一次重大仪式,对幼儿具有不可替代的阶段过渡作用及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价值,决定了毕业仪式成为亟需关注的重要领域。幼儿园毕业典礼作为极具仪式价值的活动,也被称为毕业仪式,其仪式象征大量而多样地存在于活动的始终。近年来,它被多数幼儿园所聚焦,开展的形式也日益丰富化。对幼儿园而言,毕业典礼是可以将幼儿园教职工、幼儿、幼儿家长联系起来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营造仪式氛围,宣扬独特的园所文化并形成可延续的集体记忆。缪学超认为,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不仅是迎新或欢送,更应向学生强调身份的转换及其所承担的角色与责任[4]。幼儿园毕业仪式对幼儿来说,是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过渡的显著标志,是“结束幼儿身份”向“开启小学生身份”的重大转折。此外,幼儿园毕业典礼的举办是对幼儿心理体验预有多种层次目的的仪式行为,对幼儿身份过渡、记忆形成与延续、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其拓展了幼儿园的仪式表征,传递着幼儿的认知观念。然而,在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的日益普及化和丰富化的表象之下,一些功利化倾向的驱使、既成模式的干预、媒介的过度介入,使一些问题随之浮现。

一、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内涵及表征

关于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内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性、行为性、象征性的意蕴之中,同时,毕业典礼中具有仪式意蕴的表征形式也被赋予异彩纷呈的特质。想要更清晰地展示研究内容,需要对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内涵及表征进行明确的界定。

(一)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内涵

仪式通过参加者对仪式的参与而展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其中也包含价值、标准和态度。仪式的作用具有持续性、重复性、象征性和表现性等特点。仪式产生于身体的展演与表现之中,同时仪式又会在行为主体上留下痕迹[5]。仪式指多多少少都带有不变性的正式的行为和语言的表演[6]103,是人类建构自身生活空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现象[7]。在本研究中,仪式是指特定情境下创设的象征性活动,这里主要指幼儿园场域中的毕业典礼活动,在无声话语及有声语境下,所彰显出的巨大象征性意蕴。

毕业典礼是学校仪式教育过程中,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举行的一项重要的校园告别活动。幼儿园毕业典礼对幼儿产生着“过渡礼仪”的影响,它涵盖着多方面的意蕴,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可持续意义,正如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界定,“过渡礼仪模式”本身不但包含人生过渡中的礼仪,而且也概括了岁时节庆、“首次礼”等所有适合该模式的礼仪[8]15-83。幼儿在毕业典礼的阶段能够接受到该模式的濡染,从而对现时及届时可能出现的外在阻力留存应对的内在力量。毕业典礼中的意象与活动象征着人生过渡礼仪中的微型片段,其象征性融入仪式参与者的身心之中。毕业典礼是大班幼儿向幼儿园生活的第一次集体性告别,以获取向小学生身份认识转变的仪式性活动,是幼儿园仪式活动不可或缺的载体和阶段性重点标识。由此,研究者认为,毕业典礼是一种关乎个体身份状态转变的仪式活动,是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笔下的过渡礼仪中阈限礼仪阶段,处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边缘时期,幼儿毕业典礼就是让大班幼儿参与由仪式管理群体(如园长和教师)、仪式空间(如舞台、坐席等场地)、仪式行为(如表演和话语)等内容组合而成的仪式活动。

(二)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表征

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完整呈现主要通过仪式表征的信息来实现。在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中,不论是舞台的搭建方式,还是领导与家长或是各方代表的落座方式,均体现着仪式的意蕴;幼儿代表、家长代表以及园所领导的发言,再加之幼儿精致的节目语言或是非意识情态下的大笑与欢呼,均彰显着仪式的意义。同时,毕业典礼的仪式也可以被舞蹈、音乐等艺术表演与其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有象征并有意蕴地呈现出来。“幼儿学士服”及“幼儿博士帽”的穿戴、“毕业证书”的颁发,形成了一种授予仪式,体现出独特的育人功能。多样的表征形式共同推动了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深化了仪式的教育效果。

1.空间仪式:“场域—关系”中的身心参与

场域是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9]133。在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场域中,教职人员、幼儿、家长等参与者存在着客观的关系,参与者与实物之间也形成了客观的关系。在“场域—关系”的模式中,幼儿的身体与心灵均参与其中,填充而形成特有的空间仪式。典礼场域中,人的在场、舞台的搭建、坐席的排列及道具(如气球等)的摆放等均属于空间仪式的部分。成功的互动仪式可以带给幼儿积极的体验[10]。具体而言,在“人与人”的场域关系层面,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的作用,幼儿能够获取更深刻的内心体验。毕业典礼有家长到场,面对家长与教师的神情与目光,幼儿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是紧密的,从而由内心体会到亲密感,进而支配自己的身体表现。舞台与幼儿能够建立起“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舞台的仪式感作用于幼儿,体现在幼儿对于华美舞台的期待感以及自身能够展现自我的成就感;坐席排列的仪式感在于提供了幼儿所面对的“空间面”,使幼儿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感受坐席身份分配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加固幼儿的权力意识,在不自觉中接收规训仪式;道具的摆放主要通过精致的装饰而体现,精致装饰的直接效果是以某种方式使视觉层面更易视见,相宜的装饰标识了情感的流动意象,并作用于幼儿的生命成长,通过“场域—关系”中的身心参与,共筑空间仪式。

2.语言与表演仪式:“具身—行动”中的情感再现

语言与表演能够在象征体系的运作之下构建出新的教育表达方式,增强幼儿的具身感知,具体表现为借用语言与身体动作的形式达成幼儿的情感再现。仪式是一个充满符号与意义的象征体系,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仪式中的语言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它以其言说的内容、言说的形式和言说的结果等多种方式参与了仪式意义的建构[11]。语言的仪式营造出所有在场人思维参与的仪式感,毕业典礼中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无形的契合。在主持环节,主持人运用“小朋友们”“可不可以呀”等亲切的话语仪式,使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状态,有助于幼儿自然地参与进仪式所赋予的角色之中。参与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交往与互动不仅可以形成共同的关注焦点,而且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对方身体上的变化,以及体验到对方情感上的细微改变,进而建立密切的情感连带[12]。在表演环节,幼儿集体朗诵形成一种特定时间点下的语言仪式,这种节目内容中的语言仪式由于集体一致性,拉近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毕业典礼结束环节,伴随着现场告别音乐的响起,幼儿们先前建立的情感联系能够在短时间内浮于记忆的活动中,提升幼儿对于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小伙伴惜别的仪式氛围;园长的总结性话语通常表达出对幼儿未来的期许,从而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未来目标添加能量。

表演是以身体、认知、行动为要素,能够以特定的仪式构成唤起幼儿的情感,彰显教育的价值。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认为表演仪式是从经过门槛状态过渡到一个脱离现实时空的仪式世界里,并对情境进行个人创造,最终重新返回现实。表演仪式在此类过程中对参与者进行情感影响。表演是仪式教育过程产生的根源,是任何形式的仪式与教育相关联的纽带,仪式的表演性是在其结构功能性基础上的超越[13]。毕业典礼中舞蹈、演讲、戏剧等艺术呈现形式以及“班级大合唱”等表演使表演者、表演欣赏者与表演的精神在某一时间点形成隔空对话,使场景内的群体心灵融合在一起。表演仪式是毕业典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的情绪彰显及情感表达提供依托。

3.授予仪式:“传递—领受”中的身份转变

成人礼仪和神职授予礼仪中,必须有传递和接受神器或圣物的动作,它们既是象征,也是对“王位”之传承—精神力量的领受[8]。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普遍存在授予环节。日本幼儿园毕业典礼的证书授予中,所有孩子整齐端正坐好,被点到名字后走上台,先是对园长90度鞠躬以表感谢,再从园长手中接过人生的第一本毕业证书。国内幼儿园的授予仪式以“幼儿学士帽”“幼儿学士服”“幼儿园毕业证书”以及“幼儿园纪念册”为主要载体,它们使幼儿接收到某种仪式力量。学士服与学士帽的穿戴象征着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成长得到外界的肯定,增加幼儿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园长亲自传递毕业证书和毕业纪念册到幼儿的手中,使仪式增添神圣之感,从而加深幼儿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以及对未来成长的信心。授予仪式对幼儿告别幼儿生活并形成未来发展预期独具意义,毕业证书、幼儿园纪念册等实物也为幼儿提供了延续性的回忆载体。“传授—领受”环节,在助力幼儿现时阶段身份转变的同时,对他们处于人生各个节点的身份转变也具有自我启示的意义。

二、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价值

当个体投身于仪式情境之中时,便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的位置定位,以此约束自己的情境行为。幼儿园毕业典礼象征幼儿园阶段的结束以及进入小学阶段的初始,是人生的重要节点。宏观的仪式下,幼儿通过参加典礼的全过程完成自己“不再是幼儿”的心理转变,实现提升自己社会化能力的生命价值;微观的仪式下,典礼中的内容、场景、话语,形式的丰富性与场面的群体互动无一不为存在于仪式情境中的个体增加集体记忆。范热内普认为过渡礼仪具有分离—边缘—聚合的三段构成,幼儿园毕业典礼在这个过程中承载了延续集体记忆、顺利完成过渡阶段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价值。希尔斯说,“教育即传授,而传授意味着延传某些已经获致的东西”[14]192。毕业典礼在仪式中无形地传达着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理念与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的文化认知与情感记忆。庄严的典礼氛围会对幼儿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其通过自我的内心体验受到影响和教育[15]。

(一)毕业典礼仪式氛围的营造,利于仪式中的成员延续集体记忆

记忆具有延续性,在教育运作的过程中,仪式的记忆始终作为被特殊形式传授的情感意义,发挥教育的功能。涂尔干在对纪念仪式的分析中强调,记忆作为原始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形成和维持集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法国心理学家勒庞曾言:“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16]14。毕业典礼中幼儿形成对集体意识的认知,使幼儿接近社会约定俗成的集体思想去向。据调查,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给幼儿、家长、教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毕业典礼仪式的空间、语言、程序都承担着可以被记忆的功能。在毕业典礼中的身份相同和相似的每一个成员相加构成一个集体,能够在典礼完成之后的很长时期,凭借我群体与他群体的互动寻找到存在的集体记忆,从而感知到集体记忆延续的巨大魅力。对个体而言,集体记忆发挥着集体中个体成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作用。以幼儿记忆为例,参与某个节目表演的自身与参与此节目的其他小朋友为一个集体,幼儿作为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对于舞台的仪式记忆、空间仪式的记忆,服装仪式的记忆等形成独自的记忆,而这种记忆与其他小朋友的记忆达到同境下的契合,便形成他们之间的集体记忆。毕业典礼通过营造有助于包括幼儿在内的各种小范围群体(处于同一身份的人)以及大范围群体(参与毕业典礼的所有人)加深并延续集体记忆,实现“仪式永恒”的重大价值。

(二)毕业典礼仪式功能的发挥,助力幼儿顺利完成阶段过渡

阿诺尔德·范热内普将与先前世界分隔之礼仪称为“阈限前礼仪”,将在边缘阶段举行之礼仪称为“阈限礼仪”,将融入新世界之礼仪称为“阈限后礼仪”[8]。如果将幼儿园场域向小学场域过渡的阶段称为阈限礼仪阶段(边缘),要达成阈限前礼仪(分隔)到阈限后礼仪(聚合)的过渡,毕业典礼仪式的发挥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点角色。在毕业典礼仪式中,幼儿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门,而毕业典礼就是在两扇门之间的“指路标”,由于获取了指示作用,幼儿认知到自己需要达成的转变,从而以一种安全的心理状态走向另一扇门。如果没有毕业仪式,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模糊,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过程便出现缓慢且困难的状况。在毕业典礼中,“毕业证”的颁发、“学士服、学士帽”的穿戴都为幼儿创设了一种心理转变,“毕业证”“学士服”“学士帽”均承担了幼儿毕业身份的实体证明角色,其颁发的过程达成了幼儿身份过渡的再确认。因此,毕业典礼仪式的发挥,是完成由边缘到聚合的关键过渡,换言之,也就是助力幼儿顺利地完成幼儿到小学生过渡的重要时机。

(三)毕业典礼仪式意义的渗透,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毕业典礼中幼儿形成对集体意识的认知,使幼儿接近社会约定俗成的集体取向,从而加速了幼儿的社会化进程。首先,毕业典礼仪式中的园服是激发幼儿社会化的载体。毕业典礼中的节目表演惯常以统一的园服来呈现,园服这一符号被调动起来,赋予新的仪式意义,园服的“穿”与“换”有着“表演者”和“园所人”身份转变的仪式意蕴,使幼儿易于分辨不同的身份群体,激发幼儿的社会身份认知。其次,在节目表演仪式方面,预设丰富的形式,展现儿童的美好精神面貌,这种仪式意义的渗透,也有意地呈现着幼儿社会化形成中可观的成效与隐秀的内涵。最后,毕业仪式中的集体性活动益于幼儿提升处理个体间差异的能力。仪式过程中每一位仪式参与者的外部表现,都是建立在实践知识之上的社会能力的产生与发展,这种能力在新的社会情境中为相应的仪式行为作出一定的贡献,从而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形成[5]。毕业典礼仪式中的动态部分(儿童在毕业典礼仪式中与各群体的交往)及静态部分(毕业典礼仪式中所呈现的规范、内涵及象征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三、幼儿园毕业典礼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提升了幼儿的情感认知力以及身份转变的认同能力。仪式内容的丰富与创新要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的立场为中心,如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所举办的“主题式毕业典礼”,使幼儿感受成长和毕业的快乐。然而目前的部分幼儿园工作者由于对毕业典礼的教育文化要义领会不足,导致一些问题逐渐浮现。

(一)功利性的取向忽视了幼儿主体性

毕业典礼不仅是一场巨大的仪式“盛宴”,更是一种宣传园所文化、展现优秀教育成果的有效“法杖”。然而,幼儿园在对招生率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园所形象的全力展示过程之中,忽视了“一切为了幼儿”“尊重幼儿天性、发展幼儿个性”的宗旨。具体表现为:在选择节目方面,幼儿园更多顾及选择的节目是否为前来观赏的家长所欣赏、赞叹,而幼儿的喜好、倾向性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境地之中;在一位乡镇园长的致辞中,脱离幼儿园实际,运用一堆幼儿难以理解的华丽词汇描绘出幼儿成长的理想乐园(如:本园致力于启智尚美、求真修德……);在幼儿的参与方面,幼儿园倾向于营造表面完美的节目效果,在这一目的的支配下,导致一些记不住动作以及一些肢体不协调的幼儿不能参加舞蹈节目或者安置在后排,一些记不住台词的幼儿无法获得上台发言的机会……幼儿园的这类功利性倾向行为,易造成一些幼儿被忽视,使幼小心灵遭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易阻抑幼儿应有的选择权,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超越了幼儿水平的“园长发言”及“幼儿代表发言”影响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总之,园所的功利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毕业典礼教育、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既定的程序约束幼儿自主性的展演

幼儿的发展受益于家长、教师等群体的支持,同时无形之中也受其约束。2021年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的吴雅玲园长在题为“毕业季,应成为触动幼儿心灵之际”的演讲活动中,讲述了孩子对待毕业典礼活动排练节目的反应是用抱怨的语气说:“又要排节目的,又要排节目了……”[17]从侧面说明了目前幼儿对成人安排下的表演任务展现出被动执行状态。在毕业典礼流程中,整齐划一的幼儿演讲活动以及幼儿代表发言环节存在成人倾向。在研究者支教经历中,以幼儿教师的身份参与了大班毕业典礼的全过程。活动初始的环节是选择演讲内容,由几位教师提前商定,幼儿处于“不知情”的境遇之中。在活动进行时的代表发言环节,幼儿代表的发言倾向于“小大人”的形象、姿态、语气,一些精细加工的词汇(时光荏苒、深情地祝福、由衷地感谢……)从幼儿的口中不和谐地呈现出来。幼儿在语言仪式中所体现出的成人化台词背诵、成人化语调训练是目前幼儿代表发言时最常见的症结所在,若无法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活动仪式,无法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便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挥,无法给予幼儿应有的表达自由,便难以发挥仪式真正的效应。

非语言的表演往往来自于既成的影像资料,教师根据资料进行节目的排演。舞蹈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肢体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个体可以借助舞蹈传达情绪、感情并发挥仪式熏陶感染的作用。但是由于成人的干预,幼儿选择性受到限制;由于既成的舞蹈形式,幼儿自由发挥空间受到占据。在这一点上,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幼儿的表演以一种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幼儿充分自由的形式呈现,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要求,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幼儿有自己的话语权。教师群体倾向于鼓励幼儿参与有趣而好玩的活动[18]。而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幼儿教师习惯将自己的成就聚焦于幼儿对节目技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并未关照到儿童的真实兴趣以及即时情态。因此,幼儿的兴趣和天性仍无法在表演仪式中得到充分延展。

(三)电子媒介的过度使用影响幼儿的沉浸性体验

电子媒介作为一种仪式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对记忆的延续具有重大价值。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发挥着它们特有的稳定记录功能,当在其他时间点下个体记忆逐渐遗忘的状况之下,电子媒介具有最大程度地唤起情感记忆的功用。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电子媒介,承担着记录现实的功能。面对孩子人生第一次毕业典礼仪式,许多家长欲求细致入微地录入孩子所有的表现片段或图象以留念孩子的成长生活。然而,在幼儿表演时,“拍照声音、闪光灯、幼儿视野的改变”等问题均或多或少地影响仪式内在的原始流动性及固有组织。首先,拍照声音转移了幼儿本身的沉浸性体验状态,影响幼儿的自然情境表现,影响仪式进行的效果;其次,闪光灯的刺激性灯光同样影响幼儿心理状态,容易打乱仪式的正常秩序;另外,在表演中幼儿的视野发生了不可预估的转变,从“一位位家长的美好笑脸”到“大范围纷纷举起的手机”,这一场景的转换,使幼儿无法得到表情的交流与心理体验的强化。电子媒介尤其是手机在诸多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了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仪式过程中产生的干扰问题值得关注。

四、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改进策略

发挥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的价值,需要聚焦对幼儿主体的观照、拓展教育场景以及参与群体多方协调。从“观念引领”“场景拓展”“多方契合”几个主要的方向进行意义的追寻,最终真正实现幼儿园毕业典礼潜在价值的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观念引领:确立参与群体的共同意志

观念是事先预设未来和事后反思过去的行为,观念引领着幼儿园参与群体的行为。毕业典礼中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及幼儿构成仪式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其他成员的意志首先为幼儿服务,坚守儿童本位的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主体间关系之中,在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或者是主体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和他人、自身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属性[19]102。毕业典礼中的幼儿通常未被赋予选择的机会、没有自我创造的权利,使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冲击。幼儿对主体性意识的把握往往体现在幼儿自发的一些活动中,斯宾塞曾严肃地指出,“本能促进的游戏活动是身体幸福所不能缺少的。谁禁止这些活动,就在禁止上天规定的身体发育方式”[20]136。因此,确立幼儿主体的观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自然天性,形成“儿童中心”的共同意志是关键任务。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实施过程中,一是保证幼儿的全面参与,教师面对特殊的儿童,应当积极发现其特性并发展其优势,从而使某些方面特殊的儿童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二是保障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幼儿节目的选取方面,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声音。通过游园活动,了解到幼儿心目中最喜欢的场地;通过绘画,使幼儿表达出心中最期待的毕业环节;通过演讲与讨论,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赋予幼儿选择的话语权。同时,幼儿园园长应真正弱化功利倾向,坚定儿童本位的观念。三是保持适度的引导。在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活动排演中,家长及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有“度”,给予幼儿更充分的发展空间,转变一味追求形式的观念,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的开展阶段,家长应约束自己的行为,关注幼儿的当下,与幼儿进行更多的眼神互动与神情交流,从而激发幼儿的深层次情感。只有仪式内所有成员明确正确的观念从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群体之间系统性地相互配合,毕业典礼仪式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场景拓展: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与外部世界相连接的重要路径。幼儿园毕业典礼营造的教育场景,蕴含着丰富的仪式教育资源,此类教育场景的营造,能够拓展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将仪式教育的内涵注入幼儿在园生活中的各方面。

根据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场景营造而带来的启示,幼儿园可以在静态的教学环境与动态的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仪式教育的准备工作。在静态的教学环境方面,主要是场景的布置,目前幼儿园毕业典礼中的场景布置呈现了多种样态,有的在自然的场域之中,有的在开放、简约的场地,有的在封闭的会场与传统的舞台。在教育教学方面,场景的布置首先应符合主题的目标,比如在幼儿园自然主题活动中,场景的布置要契合自然的特点,结合外界天然的自然场域,营造人为的或者利用自然形成的仪式空间,增强幼儿的沉浸式体验。其次,场景的布置应注重仪式内涵,而非简单的装饰,并且思考各领域场景内容的衔接。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服装的统一,统一的服装营造了群体式的场景,是加深幼儿身份认知的重要标识。在动态的师幼互动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提升自身对仪式的认知,从而以更专业的方式对待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园教师亦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反思,反思仪式教育的不足,从而在师幼互动中不断调整与生成,推进下一次的仪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育场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运用,深化幼儿对仪式感知的同时,反向促成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开展的良好效果。

(三)多方契合:构建关涉成员的多重互动意向

在幼儿园毕业典礼活动中,存在着多种互动关系,包括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园管理者、家长与教师等多重互动关系脉络,双方意向的契合便形成了互动意向。在毕业典礼中,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意向、家长的意向、幼儿的意向形成契合的互动模式,真正关注幼儿成长。将幼儿置于与成人的平等地位是充分发挥仪式作用的关键,也是幼儿与其他关涉成员的互动意向。雅斯贝尔斯认为,在控制和训练中人是纯粹的客体,而在存在交往中,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关系中。每个幼儿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多重互动意向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与家长、社区的意向配合,具体而言属于以上各仪式主体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层面。首先,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意向,主要体现在园长、教师及家长的沟通渠道建立方面。对幼儿园而言,园长应定期通过讲座、家长会等方式,向教师、家长普及园所特色文化,宣传毕业典礼文化内涵,将园所文化的要义深入教职工及家长的认知中,从而为互动意向的形成奠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应主动学习有关幼儿园毕业典礼的文化内涵,学习有益经验,与家长交流,反思往年不足,立足本园实际,探索具有文化特色的幼儿园毕业典礼;对于家长来说,应正视儿童的个性,向幼儿园表达观点,贡献思路。其次,在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意向方面,幼儿园与社区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典礼举办的过程需要社区的积极配合,社区能够为思想观念的传播及仪式场地的择定做出思想上以及行动上的双重贡献。这种多重互动意向的构建,使仪式本身的意义传递。

幼儿园毕业典礼中共同意志的形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仪式融入以及互动意向的完善,使毕业典礼充分发挥其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适宜性地开展幼儿园毕业典礼,发挥潜在的力量,助力幼儿完成生命成长中的首次关键事件性过渡,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引领等意义。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仪式幼儿园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学校举行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我爱幼儿园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十岁成长仪式
欢乐的幼儿园
仪式感重要吗?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爱“上”幼儿园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