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狗包弟》学散文之“平华”技巧

2022-03-17 13:30吴丽娟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包弟质朴巴金

吴丽娟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浓妆重彩、精心打扮是一种美,质朴平实、不加雕琢也是一种美。巴金先生散文的美正属于后一种。巴金先生自己曾说过,“生得很美的人并不需要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像一个生得奇丑的人,不打扮,看起来倒顺眼些”。巴金先生的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更像是在与一位故友交谈。但在朴实的文字中充满真挚自然的感情。本文将以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为例,来学习散文的“平华”这一技巧。

一、质朴平实,贴近生活

平,指的是质朴平实,贴近生活,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修饰。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一文,选材来源于生活,语言质朴,多用口语化的句式和词语,叙述过程中少有修辞手法的使用,这正是“平”这一特点的表现。

《小狗包弟》一文取材于生活,小狗包弟来到作者家中,因其聪明可爱,大家都十分喜爱它,并与它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后来因形势严峻,作者不得不把它送上了解剖台。很多的散文取材或来自于梦境,或来自于想象,但《小狗包弟》一文,取材于真实发生在生活当中的事情,贴近生活,以小见大,侧面写出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

文章叙述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如“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的一句中,“揪”这个字,是较为口语化的用法,但又十分形象,让人能够很自然地想象到当时这位艺术家被抓回来的场景。另外,文中句子大都比较短小,如“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这几句说的是艺术家被抓回来后的悲惨遭遇,几个句子十分的短小,放眼整篇文章,句子都比较短小,而且句式结构也简单,更接近口语的表达方式。

文章整体上极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很多散文都会寄情于景,在一些景物的描写上下功夫,多用精妙的词语或者是恰当好处的修辞。但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却极少见有类似的描写。关于景物的描写也只是“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毫无修饰,只是像好友般的聊天,聊着家乡的变化,不时有一些感叹。但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平淡而略显简单的叙事,才更能激起人们的感情。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不必多么精致地去刻画,作者似乎只是在进行一些事实描述,但是思考的主体是读者,作者的这种留白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如作者开始的时候写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那只小狗在艺术家遭受迫害的时候,在其他人都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跟艺术家在一起,最后还被打断了一只腿。艺术家被关了几年,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肉去看那只小狗,但是小狗呢,“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作者在这里,只是平静的叙事,但是我们不禁会去想象,艺术家被关着的这几年时间里,应该会经常想起这只小狗,当得知小狗的结局后,艺术家当时应是多么震惊。作者讲述了事情,但是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都留给了我们。质朴的表达自然流畅,让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走进故事,去看到小狗的可爱,但最终悲惨的结局,让情感直击每位读者的心底,而在这时,读者丝毫不会注意到文章中的技巧,这正是文章的至高境界了。

二、朴素背后暗藏玄机

华,是文章中蕴藏的技巧与手法。《小狗包弟》一文读来平实质朴,但倘若是完全的毫无技巧,那便不足以欣赏,也无法承载作者真挚的感情。看似没有技巧,实则是更高明的技巧。作者将这些技巧运用于无形之处,使得文章读来流畅自然。

这里主要以作者的谋篇布局为例进行探讨。首先,文章主要描述了小狗包弟的故事,但文章开篇为何要写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呢?以叙述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篇,接着以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自然过渡到我养的小狗——包弟,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联想,看到别人的小狗,进而想起自己家的小动物,这样的叙述使得包弟的出场并不突兀。另外,这两件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小狗在文革期间遭遇不幸,我们不禁去想,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而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小狗尚不能免,那人又会遭受怎样的迫害呢?这里也侧面表现出了那个时代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之深,不禁让人们去反思。

后面作者回忆了小狗来到家里的原因以及和小狗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在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狗朝着陌生人叫,但我们唤它一声,它便会跑开了。包弟会作揖讨糖果吃,会守在门口等我们出来,这样的小狗谁会不喜欢呢?作者在前文中便说道了日本女作家由起女士,她十分喜爱包弟,见到“我”总会问“您的小狗怎样”。之前小狗在时,由起女士听到小狗很好,便会笑起来。如今,由起女士见到“我”,一定还会问,“您的小狗怎样”,但是“我”现在已经没有小狗了,由此自然过渡到了下面讲述因形势所迫,不得不将小狗送上解剖台的事情。送走包弟后,作者开始的时候觉得轻松,但是后来发现自己背上了更重的包袱,继而由叙事过渡到抒情,“我”内心感到愧疚,想到自己连小狗都保护不了,自己的内心备受煎熬。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几个部分的衔接自然,毫不唐突,让读者能够从头至尾跟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这种自然流畅之感,也正是作者技巧的体现。

三、不加修饰,真情流露

我们所说的“平”,是朴实真挚,没有雕琢痕迹,这种“平”在《小狗包弟》一文中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文章流露的感情上。

巴金先生曾说,“从《忏悔录》的作者那里我学到诚实,不讲假话”。我们在《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反省自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经历过一场浩劫,这场浩劫中,作者失去的不仅仅是小狗包弟,还有作者的爱人萧珊。但是作者却敢于发声,以《小狗包弟》一文,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过往,反省自己,表达自己对包弟的喜爱、怀念以及深深的歉意。这篇文章收录于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正是后来《随想录》的出版,引起了文坛的震动,正是这样的忏悔与反省,呼唤着人们的良知,让人们反思过去,伤害发生之后,我们不应当去选择忽视它,逃避它,掩盖它,而是应当勇敢地去面对,去反省。

巴金先生在文中表达的感情向来是真挚的,坦诚的,实实在在的,没有遮掩与编造。《小狗包弟》中有的,是作者对于包弟的喜爱,是失去后的怀念,作者把包弟送走后,时常会想起包弟的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样子。每每想起,作者又总会有对包弟的愧疚,包弟如此伶俐可爱但当时迫于形势,作者还是不得不把包弟送上了解剖台,作者因自己没能保护好包弟而愧疚。文章中的情感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引起一位又一位读者的共鸣,巴金先生敢于反省自己,直面自己但是迫于形势对包弟的无情之举,这激励这着当时的人们,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巴金先生曾经说过,“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巴金先生以平淡质朴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包弟的故事,语句的背后,是作者精妙的谋篇布局与字斟句酌,正是这样的描写,才让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加真挚动人。

猜你喜欢
包弟质朴巴金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一生
山有桂子
重读《小狗包弟》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