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调风月》团圆结尾新探

2022-03-17 13:46公冉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燕燕婢女关汉卿

公冉然

(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院,太原 030000)

《调风月》即是关汉卿的杂剧《诈妮子调风月》。[1]《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录有“诈妮子莺燕争春”,《寒山谱》亦有“风风雨雨莺燕争春记”[2]。剧写金朝婢女燕燕被尚书之子小千户勾引与诱惑,与其私订终身。但小千户在游春途中看上门当户对的小姐莺莺,老夫人特地委派能说会道的燕燕为小千户说亲,燕燕暗中破坏不成,便展开一场泼辣的“婚闹”,最终在老夫人的“主持”下,莺莺成为小千户的大夫人,燕燕则如愿以偿,成为小千户的小夫人,全剧在喜庆的氛围中结束。全剧只有唱句,宾白极少,情节不易通晓,学界将其比作“猜诗谜的社家”。因此,该剧结尾有另一番阐释,即:燕燕被许配给一位奴仆,没有成为小夫人,主要依据燕燕结尾处的语言:“瘫痪着身躯,教我两下里难停住;气夯破胸脯,教燕燕两下里没是处。”“谢相公夫人抬举,怎敢做三妻两妇?”对此,笔者不太赞同。首先,根据题目《诈妮子调风月》来阐释,“诈”是元代特有的形容人物机灵聪慧,“调风月”在宋元戏曲中出现时常指喜剧。赵景深曾说:“凡是宋元戏曲以‘调风月’为名的,每每都是喜剧。”[3]其次,从剧本结尾语言出发,“瘫痪着身躯”与“气夯破胸脯”说明燕燕对于此门婚事的忧愁烦闷,而“花生满路”在元杂剧中一般象征着美满的结尾与喜悦的氛围,例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有“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4]。因此,该剧情节虽难以理解,但大致可确定是团圆的结尾。

赵景深曾大力赞扬关汉卿的《诈妮子调风月》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好剧本”[5]。但是,该剧结尾常常受到学界的批评,温凌先生说这是“一种妥协的、虚假的‘团圆’结局”[6]。何群说:“该剧结尾是历经曲折,最终通过调和,终于做了小千户的小夫人的故事。”[7]尹小玲、张春晓《妥协的团圆:以几部宋元戏曲为例》着重分析元杂剧中的几部经典的“妥协”团圆结尾,将《调风月》与《金线池》并列,称为“反抗的妥协”。[8]这样的看法延续至今,该剧结尾受到一定程度的争议,但是,关汉卿“故意”创作“团圆”结尾,自有其深刻的用意,结合元代女性奴隶的生存现实,全面分析燕燕的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对于理解该剧“妥协”的团圆结尾至关重要。

一、团圆结尾与燕燕的泼辣务实

黄克从人物性格入手,认为该剧结尾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性。这种结尾是对燕燕性格的歪曲,不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看不到奴隶的出路,所以削足适履创作这种结尾。[9]李修生则指出此剧是对攀高枝的燕燕善意的讽刺。[10]但是,结合全剧探析燕燕的性格,其性格一以贯之,团圆结尾符合其泼辣务实的性格特征。

且看该剧结尾燕燕的表现,她在热闹的婚宴上声泪俱下,怒斥小千户的无耻行径,先说清楚自己原先与小千户的承诺,然后发泄愤懑,“燕燕那书房中服侍处,许第二个夫人做。他须是人身人面皮,人口人言语”。进而诅咒莺莺与小千户的婚姻,展现自身的泼辣,发泄心中的怨气,还对小千户的婚姻进行诅咒,“是个破败家私铁扫帚,没些儿发旺夫家处,可更绝子嗣、妨公婆、克丈夫,脸上承泪靥无重数”。而后进一步表现自己惨遭抛弃的苦楚,“到如今总是彻梢虚,燕燕不是石头镌、铁头做;教我死临侵身无措,错支剌心受苦”。燕燕的控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泼辣、刚烈的个性。

其实,与燕燕反抗性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其务实性,是她对于现实的追求。自一开始,燕燕便追求“包髻白身”,依据徐子方《关汉卿研究》,包髻、团衫、绸手巾是与正妻的“凤冠霞帔”相对,是士大夫次妻的服饰。[11]在元杂剧《望江亭》第三折出现“第二个夫人”“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亦可作为证明。结合全文分析燕燕的性格,燕燕虽然展现出孤傲刚强、冰清玉洁的品质,置身于婚姻纠纷外,“牢把定自己休不成人”。但是,全剧运用一定笔墨描述燕燕生存条件的恶劣、生存空间的狭窄,“入得房门,怎回身?厅独卧房儿窄窄别别,有甚铺陈。”此情此景使得泼辣现实的燕燕决心不再任人差遣。因此,当夫人命令燕燕去服侍千户之时,适逢门第高贵、相貌堂堂、“在意殷勤”的小千户出现在她的生活中,燕燕为了更好地生活便轻易为其所诱骗,萌生出成为小夫人的想法。在与小千户一夜恩情后,她最担心的是小千户不能信守承诺,故百般叮嘱,说出自己的目标:“专等你世袭千户的小夫人。”小千户外出游春,另有私情,燕燕万分懊悔,以飞蛾自比,“咱两个堪为比并:我为那包髻白身,你为这灯火清”,亦可为燕燕的功利性加以佐证。

徐子方也注意到燕燕爱情的现实因素,他说:“假如没有其他因素参与的话,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燕燕在对待同小千户的爱情关系中除了纯情的理想之外,还有着现实的成分,即她自身还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内在冲突。”[12]倘若再结合该剧题目“双莺燕暗争春”与正名“诈妮子调风月”,就不难理解在她破亲、闹婚等一系列毁亲行为的背后是成为小夫人的现实愿望。

综合来看,成为“第二个夫人”是燕燕的生存目标,因此,婚宴的行为符合她泼辣务实的性格,体现她“真实的血肉与灵魂”[13],因此,该剧并不是人物的妥协,也不是剧作家关汉卿的“削足适履”。

二、团圆结尾与情节发展

从戏剧结构出发,燕燕成为小夫人的结尾是剧作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一情节是顺其自然的。

首先,燕燕大闹婚宴直接促使其成为小夫人。燕燕感慨自身的卑贱地位,渴望摆脱被凌辱的命运,小千户殷勤的姿态、世袭的地位使得她一改往日“冰清玉洁难亲近”的情态。但是,二人身份悬殊,小千户纨绔放荡,这段恋情不为人知,种种因素都为后续矛盾的爆发埋下隐患。小千户外在赤诚敦厚,“卧地观经史,坐地对圣人”“你观国风雅颂施诂训,诵的典谟训诰居舜尧”“说的温良恭俭行忠信”,但是一有机会外出游春,偶然邂逅佳人,就移情别恋,便与之定情,可以说他与燕燕的私情越轨只是一时兴起。手帕成为小千户与燕燕争吵的开端,这就为燕燕大闹婚宴留下线索。面对小千户的不志诚,燕燕懊悔又愤懑。燕燕认定他移情别恋,所以前来赔罪的小千户悻悻而去。二人之间的矛盾升级,因此,当老夫人令她说媒时,燕燕决意与之“暗争春”,故意在莺莺面前说小千户“酒性歹”,眼见莺莺不信,又以自己为例来说明,这番行为不仅是希望阻挠二人婚事,更是希望求得小姐莺莺的同情。但莺莺不予理解,反而辱骂燕燕。这就不难解释剧作结尾燕燕对莺莺的愤恨诅咒,以至于燕燕大闹婚宴时怒骂莺莺“是个破败家私铁扫帚”。

其次,老夫人的主持直接促成这桩婚姻。老夫人素来欣赏燕燕,说燕燕办事妥贴,特地派其去服侍小千户,这在全剧第一折就埋下伏笔。老夫人称赞燕燕“能言快语”,命其前去说媒。剧中,燕燕曾痛骂夫人“随邪水性”,恨夫人听信邪言,燕燕冰清玉洁、心高气傲,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坦露自己为他人抛弃。面对燕燕拒不说媒的行为,夫人不明就里,因此大发雷霆。燕燕为争取自己合理的地位而大闹婚宴,丝毫不顾在座尚书、世袭千户的颜面。在这种尴尬的情境下,老夫人听闻自己器重的婢女燕燕的哭诉,为了缓和矛盾,使得婚宴正常进行,允许燕燕成为小夫人。换句话说,倘若没有燕燕的泼辣抗争,被诱骗的婢女可能就只能继续被奴役。假如没有老夫人主持公道、缓和尴尬的气氛,燕燕也极有可能激怒他人,遭受斥责。

三、团圆结尾与剧作主旨

该剧结尾婢女燕燕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地位,大胆地责问揶揄主人,在婚宴现场大闹。结合元代婢女黑暗的生存现实,此结尾不仅批判贵族公子的自私与虚伪,更重要的是,体现元代婢女身份之低贱、生活之无奈,展现了试图摆脱奴役地位的元代女性刚毅勇敢的性格。

赵景深曾说:“当时人的目光与今天不同,燕燕也会为做小夫人勉强满意的。”[14]在某些鉴赏评论的文章中指出:“当了小夫人的燕燕恐怕比婢女燕燕更加痛苦。《诈妮子调风月》结局的喜剧气氛掩盖着主人公的辛酸命运。”[15]其实,燕燕成为小夫人并不涉及心理层面的满意与否,更多的是与黑暗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有关。

结合剧作家关汉卿生存的时代,元代奴婢数量庞大,地位卑贱,为历代罕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今蒙古、色目人之藏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16]依据元代法律,奴婢在北方称为“驱口”,在南方唤为“奴婢”,一生为人驱使,难以改变命运。而且,元代奴婢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法律保障,“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殴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牛马无异……又奴婢所生子,亦曰家生孩儿”。[17]私自宰杀牛羊,杖打一百,殴死奴婢,仅需杖责一百七十,从中可见奴婢地位之卑贱。奴婢作为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任意转卖,也可作为陪嫁。

此外,婢女在婚姻与生活上的选择是极少的。《元典章》中有“良人不得嫁娶驱奴”[18]条,而且“又有曰红契买到者,则其原主转卖于人,立券投税者是也”[19]。奴婢之间只能相互婚嫁,不能够聘娶自由人。陈高华亦曾指出:“婢女的前途,一是被主人收为妾,一是放良。‘亦有自愿纳财以求脱免奴籍,则主署执凭付之,名曰:放良’。但‘纳财’求免主要是男性奴隶,女婢是很难有这样机会的。”[20]有学者从婚姻现实标准讨论,说燕燕“无论怎样反抗,若不想重蹈无数‘始乱终弃’故事的覆辙,‘小夫人’的另一种含义——妾——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结局,这已经是她的反抗和争取所收获的最好结果”[21]。燕燕为了换取新生活,已与小千户有婚姻之实,发生越轨行为,元代法律规定:“诸主奸奴妻者,不坐。”[22]主人强迫奴仆是无法定罪的,所以,剧中的小千户移情别恋,欺骗燕燕的感情与身体不受元代法律的惩罚与约束。在此种无法选择的环境下,现实的燕燕只能“绝地反击”,力求成为小千户的小夫人。

综合来看,该剧结尾燕燕成为小千户的小夫人,不仅能够体现她的逐利求实的性格,更是元代婢女低贱的境遇中最现实的选择。燕燕闹婚展现出泼辣与蛮横,而团圆的结尾不仅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有张力,而且展现出元代婢女在黑暗的生活背景下的现实选择,即使聪慧如燕燕,也只能不考虑自身颜面,不奢求爱情忠诚,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换取现实生活中最现实的依靠——成为小夫人。与现实的无力相比,爱情或者忠诚、负心或者背叛等情感因素自然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了。

结合元代婢女的生存现实,从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出发,该剧结尾符合燕燕刚强泼辣的性格特征,符合情节的连贯性,同时体现元代婢女身份之低贱、生活之无奈。《诈妮子调风月》体现了关汉卿对人性的尊重,是对燕燕积极进取、改变自身生存现实、提升自身社会地位这一行为的肯定。该剧的团圆结尾展现出一位务实的女性如何依靠自己“泼辣”的手段解决自身的生存困境。

笔者曾对另一部剧作《金线池》的结尾进行分析,[23]《金线池》与《调风月》的故事、情节、人物虽然不同,但是其内在逻辑是相似的,关汉卿通过结尾刻意凸显团圆之所以得以“团圆”的因素。《金线池》是在石府尹“主持”下,成就杜蕊娘与韩辅臣的一段佳话;《调风月》是在老夫人的“帮助”下,燕燕才得以成为小夫人。综合关汉卿这两部剧作,可以发现关汉卿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塑造元代双重压迫下的官妓与为人驱使低贱卑微的婢女形象。依据《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交游广泛,与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交好,与朱帘秀熟谙,他的民间文化背景与视野决定了他的戏剧精神以及价值选择。他一生创作多个剧本,题材涉猎广泛,但唯独没有“神仙道化”类的剧作,这亦从侧面展现他的现实性。关汉卿具有民间情怀,用在民间生存的经验关照现实,同时对于燕燕、赵盼儿这类泼辣聪慧、追求现实利益的女性充满同情,因此刻意书写此类“团圆”的喜剧结尾。

猜你喜欢
燕燕婢女关汉卿
关汉卿
婢女与羊
婢女与羊
婢女与羊
戏词救命
红包
佛教小故事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至少你拥有最好的年华
五只蚕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