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通识选修课从线下到线上的教学模式探索
——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17 15:58王方阔李潇潇董华泽董雄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管理线下

王方阔,李潇潇,武 琦,董华泽,董雄辎

(合肥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全面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和政策,深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为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学生的文理工艺体等学科知识面,逐步改进完善普通高校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开展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帮助学生在主修专业课的基础之上,走出专业圈,突破学科壁垒,在跨专业思想的引领下,更好地改进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意识,增强人文修养或科学素养[1]。此外,学习通识选修课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两大类[2],此外,还有创新创业类和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特色开设的其他通识课程等。人文艺术类通常开设有中外文学语言艺术鉴赏分析等课程,自然科学类通常开设有能源材料、电子科技、食品化学及生命科学等课程。课程主要讲授各自学科领域与社会文化发展、生产生活等的紧密联系,旨在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主要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课堂讲授为主,逐步发展为当前基于“互联网+”慕课及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全程在线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化学与人类”课程为例,从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变革以及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等方面探索通识选修课新的教学模式。

1 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逐步加强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筛选出了一批受众广、应用性强的课程,优选专业骨干教师授课,提升了课程质量。同时,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反馈的问题,积极改善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学效果。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3-4]。

1.1 可选课程较少,学生选择面窄

从学校层面来说,开设通识选修课的课程数(班级数)能够满足学生要求,但是因为文理互选、选择传统面授课程人数少、线上课程门数较少等原因,学生的可选范围较窄。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紧密的课程,但是受课程限制,往往很难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由此,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时可能为了修满学分,选课随意性较大,最终导致难以达成学校的通识教育目标。

1.2 大班授课人数过多,教学管理压力较大

“化学与人类”属于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讲授化学与生活、生产、军事及航空航天等多领域的密切联系,受到学生的欢迎。班级选课人数较多,导致课堂考勤困难、课堂交流互动参与率不高、系统互动也耗时较多。部分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出勤率不高,部分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3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通识选修课程由于面向全校开课,涉及选课院系、专业较多,同时,由于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学生精力不集中、请假较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根据随机访谈及学生反馈,大多数学生认为,白天学习专业课负担较重,晚上没有足够精力再去认真听课,导致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2 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从线下走到线上

“化学与人类”通识选修课程通常以线下形式开展,以课堂讲座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为主。课程以与人类生活、健康、食品安全、能源、材料等紧密联系的主题为主,剩余课时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评,补充教师的讲授内容。从近五年的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较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准备材料及相互交流,学习到较多的常见化学知识,教学效果及师生互动良好,教师能够充分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满足感。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慕课(MOOC)等在线课程悄然走进通识选修课程教学[5],通识选修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选课人数骤减。为顺应时代发展、及时改进教学模式,选择“超星学习通”平台慕课资源库中复旦大学刘旦初教授主讲的“化学与人类”课程开展在线教学。教学模式的改变也给教学方法带来了挑战,从主讲到助教的模式需要任课教师重新思考该如何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由于线上课程资源较为齐全,授课视频、随机测验、作业及考试都不需要另行准备,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阶段安排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后,针对学生的学习疑问进行解答,并发布一些相关讨论话题供学生线上交流、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全部在线上完成,学习过程不受控制,考核结果的可信度难以保证。通过调查,发现出现了代学、代考的现象,常规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方法难以满足线上课程的要求。因此,全过程在线学习这一全新模式虽然受到普遍青睐,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是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持续关注的新问题。

3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实践

在线课程共享程度高、资源库建设完善,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基于线上教学的“化学与人类”课程平均选课人数达160人以上。但是,由于常规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方法难以满足线上课程的要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6]。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高校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校情、学情,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能够被学生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下的学习过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学生在线上完成学习通平台的网络课程学习任务;线下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在线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及在线作业、测验所反映出的大多学生没有较好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根据化学学科前沿及与相关热点话题进行知识补充。利用学习通系统开展翻转课堂形式的线下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通过近三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化学与人类”通识选修课程的受欢迎度较高,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参与积极性都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进一步提升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

提升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受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需要从学校创新管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举措,有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7]。

4.1 学校创新管理方面

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宣传,完善课程内容介绍,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在网上选课系统中,附加“课程导读”及“授课教师介绍”等模块,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及自我发展需要选择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于在线课程,可以鼓励教师多开设同名课程,多班级同时授课,既能减少班级人数,让学生在教师选择上有更大的空间,又能引入教师教学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严格规范通识选修课的教师遴选机制,对首次申请开课的教师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鼓励教授、名师开设通识选修课,带动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教学一线,以增加学生的选课及学习积极性。

4.2 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方面

同名课程授课教师可组建课程组,研讨教学方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进校—校资源共享,开发有效教学资源;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手段进行线上授课,不断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新方法。

4.3 学生观念转变方面

针对目前学生对选修通识课程不正确的思想认识,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选修通识课程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从专业知识结构完善的角度,结合个人兴趣及个性发展去选择课程。同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及时完成线上学习,认真参与线下课程,遵守相关纪律,以对待专业课态度完成通识课程的学习。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管理线下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