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的古墓里发现了“妖怪”

2022-03-17 03:45汉武帝的夜光杯
飞碟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唐三彩古墓安国

汉武帝的夜光杯

1981年4月,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啤酒厂要修建新厂,厂址就选在了洛阳市南部的龙门山。这里场地宽阔,山清水秀。这天,人们正准备对一处山壁进行爆破,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浓烟散去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爆破处竟然有一个山洞,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进山洞,眼前的情形让人惊恐不已……

惊吓:古墓里面有“妖怪”

施工爆破半小时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得到报告,有人在龙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妖怪”,让工作队赶紧派人去调查一下。考古人员觉得非常奇怪,这世上怎么可能会有“妖怪”呢?再说了,“妖怪”也不归考古队管啊,应该联系科学家才对。电话那头说得很含糊,只是催他们赶紧派人去现场。恰在此时,龙门山那边工地的负责人找了过来,于是工作队安排了两个专家,和负责人一同前往。

到现场了解后才知道,施工爆破发现山洞后,有胆大的工人进去一探究竟。进去后那工人先看到一副棺材,棺材后面还有空间,似乎有东西站在那里。他用手电筒一照,却见一个脑袋凸起、青面獠牙的“妖怪”,正凶神恶煞地瞪着自己。在这漆黑、古怪的洞穴里,乍一看到这样的怪物,他吓得大叫一声,扭头就跑,也不知道那“妖怪”有没有追出来。外面的众人看到这样的情形,立刻向后退了几步,远远地躲开那个洞口。这边动静闹得很大,很多工人都跑来看热闹,结果惊动了工地负责人,于是他立即封锁现场,不让人进洞,另外马上去通知了文物工作队。

惊喜:华丽的唐三彩镇墓兽

到了龙门山现场,经过考古专家勘探,确定原来这是一座唐代时期的墓葬,其内部陪葬品极为丰富,而被工人误认为是“妖怪”的文物,其实是古墓里的唐三彩镇墓兽。

唐三彩盛行于唐代,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其斑斓亮丽的釉彩、精美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唐代文化的交融、思想的进步,使人们对色彩的运用达到了极致——明亮的黄色、热情的红色、沉稳的绿色巧妙融合,造就了唐三彩的华丽。

镇墓兽是一种陪葬品,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后逐步消失。镇墓兽是楚人“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在墓葬中的具体功用说法不一——或认为是古代山神的造像,用于镇妖辟邪;或认为是引魂升天的变形龙;或以为是饕餮;或以为是地神土伯的造像。镇墓兽目前只在一些具有相当级别、随葬有礼器的墓葬中发现,因此常认为它有镇妖辟邪、保护死者不受伤害的作用。

镇墓兽的材质各种各样,唐代时期多以陶器和唐三彩为主。在黑暗的环境里,造型夸张、色彩浓郁的镇墓兽被手电筒一照,确实显得狰狞可怖,也难怪吓坏了工人。

“妖怪”之谜解开了。可是,这座高规格古墓的主人是谁,又为何会把山洞当作坟墓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直到两个月后墓志被发掘清理出来,才为世人所知。

惊艳:一个异域家族的传奇故事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古墓中出土了一块边长45厘米、厚10厘米的正方形墓志。拂去岁月的尘埃,这块墓志盖上的“大唐定远将军安君志”9个楷书大字清晰可见,22行458字的行楷志文,从安菩之子的角度记述了安菩颇具传奇的一生。原来,这是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

由此,一段发生在1300多年前,以我国唐朝与乌兹别克斯坦友好交往为背景,亚欧多元文明之间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清晰地浮现出来,一个来自中亚安国的家族在丝绸之路上迁徙、变迁的传奇故事,走出历史的迷雾,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墓志表明,唐朝时期,西北边疆有一个邻国叫安国,又被称为安息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是丝绸之路极为重要的通道,从汉代起就与中原往来密切。安菩是粟特人,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大首领的后裔,他的父亲系利英勇善战,体恤百姓,很受将士们爱戴,但当时的安国比较弱小,每年都要向突厥纳贡。系利不满突厥对安国的统治,率领部队归附了唐朝。唐朝政府为了嘉奖系利的忠诚,敕封他为五品“定远将军”。安菩就是随其父系利来归大唐的。系利死后,安菩承袭了父亲的封号,成为定远将军。从小就习文练武的安菩继承了父亲的骁勇,曾率军队纵横大漠,“一以当千,独扫蜂飞之众”,在大唐的征战定边中,屡建奇功。

公元664年,安菩在长安去世。安菩之子安金藏并没能继承他父亲定远将军的封号,而是太常寺的一个乐工,携母亲何氏随皇室由长安移居东都洛阳。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称帝期间,酷吏来俊臣诬陷太子李旦谋反。安金藏剖心力保太子清白,感动武则天。安金藏剖心明志的举动,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历来为人称道。及至唐玄宗时期,安金藏已官至右骁卫将军,获封代国公。公元704年,安金藏母亲在洛阳病逝。公元709年,安金藏为孝敬双亲,把安菩的尸骨从长安迁到洛阳与母亲合葬,建造了安菩夫妇墓。

据史书记载,安金藏在建造安菩墓时,还特意在墓旁盖了间草房,亲自造石坟石塔,日夜不停。建好的安菩墓坐南朝北,规模宏大。整座墓葬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构成。墓门为青石结构,上面布满精美的线刻图案,两扇石门历经千年仍然启闭自如。

洛阳一带古墓众多,安菩墓是洛阳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一座保存完整、未经盗扰的古墓。经过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安菩墓共发现文物120多件,除了铜、金、瓷器和石刻文物外,绝大多数是唐三彩,这些骆驼、马、镇墓兽、天王俑等三彩造型别致、保存完好,其体形之大、造型之美、釉色之亮丽,堪稱中国唐三彩之最,大部分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陈列在洛阳市博物馆,成为镇馆国宝。

安菩作为一个安国粟特人,生于布哈拉,卒于长安,葬于洛阳,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左手握一枚唐朝钱币,右手握一枚东罗马金币,安眠于斯。即便时过千年,我们依然能从这样的安葬细节中感受到那份源自粟特族属的纪念和追忆,那份融入大唐生活的安定与眷恋。一段传奇的家族故事,一位跋涉万里来到中土建功立业的粟特人的一生,背后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交流的繁盛,是大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盛世气度。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考古现场在线”,ID:kgxczx

猜你喜欢
唐三彩古墓安国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马王堆下有古墓
敢为当先
古墓背后的故事
古墓里的蛛丝马迹改写历史
盼春
唐三彩韵
绚丽之花——唐三彩
论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