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星:养蜂人的“送蜜使者”

2022-03-18 03:20谢云凤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3期
关键词:养蜂蜜蜂饲料

谢云凤

谈到未来发展,何卫星希望通过强化品牌和技术创新,完善细节,打造企业的“护城河”。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有这样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毕业名校,却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扎根农村、立足农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践行青年的社会责任,他们就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靖江市80后青年何卫星正是其中之一。

从生物专业的“学霸”到创业青年,何卫星人如其名,有一种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卫星精神”。大学期间,他预判蜜蜂饲料发展前景广阔,并且敏锐地意识到凭借专业知识开发新产品,将在未来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毕业后,他跳出舒适圈,回乡创业,2014年成立靖江蜂芸饲料有限公司,2021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在行业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生物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何卫星说。

何卫星从小就是个生物迷,喜欢各类昆虫,最大的爱好就是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一天放学后,何卫星趴在校门口的草地上观察一群蚂蚁搬一个米粒,这个微观世界让他充满探索的兴趣。路过的大人问他,你能分得清蚂蚁的公母吗?何卫星一脸严肃地告诉大人如何分辨。于是,何卫星得了个绰号叫“蚂蚁王”。

“蚂蚁王”不仅喜欢观察昆虫,而且小小年纪就主动学习养昆虫。村里有个邻居是养蜂人,何卫星经常去邻居家观察怎么养蜜蜂,还找来相关书籍自学,渐渐掌握了养蜂技术。从小学到高中,他养过蚂蚁、蚕、蜘蛛、蜜蜂等。

升入高中后,何卫星生物成绩非常优异。高二时,他参加了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夺得全国一等奖,南京农业大学和东南大学(医学院)同时向他“抛出绣球”。从小钟爱生物学的何卫星毅然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被保送后,何卫星没有了学习压力,高三那年把精力都放在了兴趣爱好上,找来各类生物学相关书籍和报刊,认真阅读、做笔记。当别的同学在为高考奋笔疾书时,他已经开始了专业领域的系统性学习。与其说是天赋异禀,不如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引导何卫星成长成才。

进入大学后,何卫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申请到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基金,组建了4个人的团队,开展研究工作。一开始,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幾篇论文。但到了大三,团队成员都想获得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愿意再来实验室。团队解散了,孤军奋战的何卫星陷入迷茫。对于未来,考研还是就业,他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何卫星选择听从内心的指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是创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将目光投向一个全新的冷门产业:蜜蜂饲料。

“初中的时候,我就经常和养蜂户接触,自己也养过蜜蜂,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何卫星介绍,蜜蜂对于营养的需求和其他动物差别很大,养蜂户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花粉用于无花期的蜜蜂饲养,不仅价格昂贵,且容易传播病原菌。如果开发出适合蜜蜂食用的新型饲料,就能为养蜂户节约大量成本,这个创业方向前景应该不错。

潜心研发蜜蜂饲料

大三、大四两年时间,何卫星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忙碌,查阅各种专业文献,做了近千次试验,终于在毕业之际通过先进的乳酸菌发酵生产技术研发出了蜜蜂用全价蜂粮。

“我研发的蜜蜂饲料,全天然营养健康,口感香而不腻,可以为养蜂户在没有蜜源植物时提供蜂群维护的口粮,人都可以直接服用。”何卫星说,试验显示,蜜蜂特别喜欢吃这款蜂粮。如果成功推广,每年可为养蜂户节约30%以上的养殖成本,而且使用蜜蜂饲料的蜂群更健康,病害会大幅减少。

有技术有产品,只是创业的第一步,想正式实现蜜蜂饲料规模化生产,运营一家公司可没那么容易。何卫星对创业很谨慎,他深知自己刚毕业,既没有人脉、资源,也没有资金,于是选择了蛰伏。2010年,何卫星毕业回到靖江,先后在几家企业就职,从销售人员到公司文案策划,一步步学习,积累经验。

2014年1月,何卫星找到高中同学潘瑶,两人一拍即合,正式成立靖江蜂芸饲料有限公司,开始推广自己研发的蜜蜂专用饲料。

虽然对产品信心十足,初期的推广依然很困难,很多养蜂户都有几十年的养蜂经验,很难相信一个年轻人的产品,甚至连赠品都不愿意接受。一次不行,何卫星就拜访两次、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第一批客户。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客户口碑传播,慢慢就推广开来了。

客户有了,怎么运输产品成了第二个难题。传统企业都是依靠传统物流,到货时间长,客户需要自提。何卫星灵机一动,决定从物流方式上创新,构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饲料一般都是上百斤的大包装,粉末产品包装不牢固,容易损坏,一般快递公司都拒收。”何卫星说,考虑到好多客户处在交通不发达地区,拿货十分不方便。“我们和快递公司商量,反复修改包装大小,不断试验外包装材料,终于达成了合作共识。”

改发快递半年,竞争对手都没有跟进,因为转换的成本太高,这也使得何卫星的公司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发快递的蜜蜂饲料公司。不断改良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着眼于细节处,这就是何卫星的“成功秘笈”。

披星戴月斩荆棘,星光不负赶路人。2015年,公司完成了150吨的销量,达到了盈亏平衡;2016年,销售额超过700万元,在细分行业内成为领跑者;2018年,在全国发展了100多家代理商,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泰国、俄罗斯、韩国,更多的国外市场正在开拓中。

何卫星成功推广自己研发的蜜蜂饲料,不仅实现了创业梦,而且成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帮助各地养蜂户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凭借优异的成绩,2016年,何卫星荣获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一等奖。

追逐梦想从未止步

何卫星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规划的人。当初成立公司,他用了“蜂芸”作为公司和品牌名,其实深有寓意。“‘芸’代表着越来越多的意思,我们希望企业能够越做越大,使用我们产品的客户也能越来越多。而且‘蜂芸’和‘风云’同音,听起来很霸气,很符合企业形象。”

尽管初次创业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何卫星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依然在科研的路上孜孜不倦,不断更新升级蜜蜂饲料的配方,如今产品已经更迭到第三代,进一步为养蜂户降低投入、提高效益。

蜜蜂饲料的生产和销售步入正轨后,何卫星有了多余精力,勤学善思的他了解到,耐寒桉树是面巾纸的重要来源,而且碳汇能力极强,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助力生态保护。基于这种分析,何卫星利用专业优势培育耐寒桉树,历经多年的耐心培育,第一批树苗将在今年上市,客户早就预订,销路非常好。

除了培育耐寒桉树,何卫星还有另外一个项目——鳗鱼人工育苗。鳗鱼生命力强,味道鲜美,对水产养殖业者来说,利润可观,但鳗鱼开口饵料是水产界一个难以解答的谜题,何卫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这个项目。通过导师的帮助,他联系到中科院长江水产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共同探讨。何卫星和他的团队用5年时间,最终发现鳗鱼幼苗刚孵化时是以水母为食。随后,何卫星申报了专利,获得专利优先权。未来,育苗初期试验成功后,很快就能开始产业化育苗。

纵然学有所成,业有专精,何卫星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和刚创业时的拼劲,并且积极参与养蜂扶贫工作,每年无偿赠送价值100万元以上的蜜蜂饲料、蜂药、蜂具,惠及上万名养蜂户。

谈到未来发展,何卫星希望通过强化品牌和技术创新,完善细节,打造企业的“护城河”;并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蜜蜂周边药品、保健品,做养蜂产业的上游集成商。

3154500218596

猜你喜欢
养蜂蜜蜂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蜜蜂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蜜蜂
蜜蜂
蜜蜂谷
饲料Ⅱ个股表现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