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北斗追梦人

2022-03-18 08:13徐映珉
中华魂 2022年3期
关键词:追星北斗星空

徐映珉

茫茫宇宙,浩浩天海,是探索奥秘、创造神话的王国,是追星逐梦、放飞理想的世界。

北斗星光耀,丹心映天河。

40年来,谢军把忠诚信仰镌刻在蓝天,把使命担当扛在双肩;用智慧和拼搏托起一颗颗卫星遨游天际,用实干和创新创造了一项项惊世奇迹;用奉献和卓越在人生“履历表”上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一串串光彩夺目的荣誉。伴着虎年春风,沐浴春日暖阳,63岁的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號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步履匆匆,虎虎生风,以火热的激情开启追梦的新征程,在奋进的路上留下一行行坚实的足印。

从无到有,从一飞冲天到55颗卫星翱翔太空,北斗卫星成为浩瀚天际最闪亮的“中国星座”。

这是一个惊艳世界目光的历史瞬间,2017年11月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指挥员一声“点火”令下,一枚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划破苍穹,直刺天幕。这是北斗三号工程发射的第一组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驶入全球组网“快车道”,为中华民族航天追梦路上点亮了又一盏明灯。

仰望星空,追寻北斗,谢军两眼潮湿,兴奋不已,看着珍重和护佑的卫星遨游太空,像十月怀胎顺利分娩,如释重负。为了这一刻,他已苦苦等了35年。

其实,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伴随着嘹亮的《东方红》乐曲遨游太空时,正值青春年华的谢军就时常仰望星空,把追星逐梦作为人生理想。1982年,自小在古城西安长大的谢军,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雷达专业毕业后,本可以留校读研究生、去工业部门或航天基地工作,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踏进了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04所。从此,他走上了一条离星很近却离家更“远”的路,与“北斗”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顾自己当初的这一人生选择,谢军感慨地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追星、造星、升星,既是谢军的人生坐标和奋斗目标,更源自于他一腔爱党报国、科技强国的忠诚和信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北斗一号工程就正式启动,紧锣密鼓地进行试验探索。此时,他已相继参与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不少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知识和经验。

彼时,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各发射了20多颗卫星,已经完成了全球组网。而北斗导航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关键性技术正面临着外国的最严密封锁,我们的航天人只能望“星”兴叹。

仰望星空,谢军沉重的心海里燃起一团赤诚的火焰,坚毅的目光里透出几分自信:绝不“受制于人”,从“1”开始,实现“0”的突破,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让世界见识“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

忠诚融进星空,使命托举北斗。一头扎进攻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难关的谢军,2003年国庆节前夕接到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那天,航天五院领导突然打来电话,让谢军出任北斗二号卫星总设计师——这一年,他刚44岁。一向沉稳的谢军思考了片刻,他十分清楚地知道:“总师”二字不单单是一个职务和称呼,而是肩挑着一副如山的使命和责任;“总师”就是项目的总负责人,是工程的“大管家”。“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工程的每一个系统和模块,你都得细致入微把控”。

在谢军的主持下,2004年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列工程正式立项。从此,揭开了我国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的崭新一页。

从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定,到三种轨道、混合星座方案的设计;从攻克卫星上采用的一系列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到通过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保证卫星系统发挥其有效性,十余载的“造”星路上,谢军带领他的团队攻坚克难、逆流而上、乘风破浪,跑出了“加速度”。

在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后,谢军又担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以更高昂的热情和自信,继续奔波在攻克难关的新征途上,确保了北斗三号工程顺利实施。

从确保第一颗导航卫星于申请使用频率有效期按时发射到原子钟300万年误差仅有1秒,从第一组北斗三号卫星升空到380天后的19颗导航卫星入驻太空,一个个“中国奇迹”惊艳世界。

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和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在谢军来看,既是一种荣誉和压力,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面对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肩负神圣使命的他道出了铿锵有力、充满自信的诺言:“北斗工程是国之重器,涉及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代表着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基础。从系统策划、设计、研发到生产,必须遵循自主创新原则,坚定不移走国产化这条路;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像建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终究不会牢固。”

仰望星空,谢军十分清楚:“北斗追梦人”这腔诺言所蕴含的意义和分量,它肩负着民族的重托,寄予着祖国的信任,深藏着亿万人民的期待和厚望。他更明白:搞科研、攻难关、攀高峰如同上战场,仅有一腔热情和自信还不够,必须有胆识、有勇气、靠技术、敢涉险。

为此,他像一位不惧艰险的勇士,挺身于北斗工程的“前沿阵地”,带领团队用智慧和拼搏,在攻坚攀登的路上啃掉了一块块“硬骨头”,搬掉了一个个“拦路虎”,打赢了一次次“阻击战”。

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列,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它要服务整个亚太地区,需要14颗卫星支撑,任务量是北斗一号系统的3倍以上,其产品数量和技术难度比北斗一号要大很多。

更为紧迫的是,2007年4月17日,是导航卫星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资源申请的有效截止日,一旦超时不用就将作废。谢军面对的第一道“必答题”就是:“尽快把卫星打上太空并早日启用,全力确保我国好不容易申请到的频率。”为此,他带领攻关团队在“倒计时”的造星路上加速奔跑。

2007年3月31日,在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突然发现卫星上的应答机出现概率异常,很可能影响信号正常传输。这一意外情况,让“卫星大总管”谢军陷入一阵沉思:“这是一次只能成功而绝不能失败的航天发射!”他当即带领技术人员连续奋战72小时,终于找到产品故障定位,很快解决了问题,确保卫星如期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07年4月16日20时14分,谢军果断做出决定,下令试验卫星上的有效载荷产品加电开机。21时46分,地面系统正确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导航信号:中国北斗,成功“分娩”,照亮全球!

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空间频率申请失效期,仅剩两个小时。在西安飞控中心大厅,谢军和同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涌出了一串串热泪。

首战告捷,正式拉开了北斗二号系统组网建设的序幕。与此同时,北斗三号系统建设也按下了“启动键”。作为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的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认为,这是北斗系统迈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关键一步。

“卫星上天就不能随便动,一动就相当于坐标值在变。因此,时间精度便成了卫星导航的‘命门’,而星载原子钟就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天地间时间越同步,定位误差就越小、原子钟的精度就越高,这直接关系到导航系统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搬掉这一绕不开的‘拦路虎’,确保百分之百国产化。”肩扛如山重任的谢军,自信地对大家说:“我们一定要让重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征途漫漫,信念如磐,使命在肩,迎难而上。谢军带领团队历时3年艰苦攻关,终于让北斗卫星用上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子钟。目前,北斗卫星原子钟的质量和指标不断提升刷新,授时精度相当于300万年仅有1秒的误差,让世界刮目相看。

一个个奇迹还在谢军脚下延伸:北斗三号工程自2017年11月发射第一组导航卫星以来,仅用了380天便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16载仰望星空,16载拼搏奋斗,谢军和他的“北斗追星者”用赤诚情怀托起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用责任担当擦亮北斗“国家名片”。

从3次晕倒在卫星发射场到连续奋战72小时未休未眠,从攻克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到创新突破500多种器部件全部国产化研制生产。

这是一幕感动亿万人民的温情画面:

“滴答,滴答,中国在等待你的回答。你的夜晚很长,你的星星更多,你把时间无限细分,你让速度不断压缩。三年一腾飞,十年一跨越。当第55颗吉星升上太空,北斗照亮中国人的梦。”2021年2月17日,当主持人在欢庆的音乐伴奏下深情地朗诵着这段诗画般的“颁奖辞”时,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谢军,胸佩奖章、手捧鲜花健步走上颁奖台。这一温情的画面深深地感动了亿万中华儿女,大家向他报以热烈掌声和祝贺。

此时此刻,谢军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万分,更让他感思万千:这份荣誉不属于自己一个人,它镌刻着所有“北斗追星人”的辉煌与荣光,它浸透着每个“北斗人”的心血和智慧,它彰显了400多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北斗队伍”聚力同心、团结协作的追星逐梦精神。

40载追星圆梦路上,见证了谢军拼搏奉献的挚爱情怀:

自打“航天梦”萦绕心中那刻起,谢军就把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倾注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顽强拼搏和默默奉献上。他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精益求精的前提;科研攻关有时就是苦出来、熬出来的。”几十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源”、也是科研攻关的“登高梯”这一哲理。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启动后,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早上8点半工作,一直干到晚上12点。面对一天近1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谢军仰望星空感慨地说:“一旦投入追星造星这项伟大事业中,感觉睡意、困倦和劳累都没有了。”

为了争分夺秒查找和排除故障,确保首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准时升空,谢军连续奋战72小时未休未眠,直到问题解决。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劳累过度,谢军曾3次晕倒在卫星发射场。每次醒来后,他又立即挺身在战位上。

40载追星圆梦路上,见证了谢军科学严谨的求实作风:

2020年6月23日,当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并全部顺利组网后,谢军久久地仰望星空,激动不已:“北斗收官之星遨游太空,是几代‘北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最终实现的里程碑;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然而,创造这一百分之百的奇迹和新纪录的背后,是谢军和他的团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细作风当支撑、作保证。

他倡导确立的“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问题发现苗头、先于苗头解决问题”的工作理念,成了北斗系统万无一失的科学遵循和行动指南。

40载追星圆梦路上,见证了谢军创新实干的敬业精神:

他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得近乎“寒酸”,一张简易沙发和几把椅子就是全部摆设。十几年过去了,陈设依旧,只是书架上、桌子上堆放了更多的书籍和资料,他埋头学习、刻苦求知、潜心钻研的精神,一如浩瀚太空的“北斗星座”熠熠生辉,散发着思想的光芒,充满着知识的力量,照亮了奋进的方向。

在征战北斗工程的岁月里,从首获占“频”之胜到攻克无“钟”之困,从消除缺“芯”之忧到破解布“站”之难,谢军用实干的脚步“丈量”卫星的轨道,用创新之翼给“北斗”插上翱翔的翅膀,用百分之百自主和国产化的辉煌成就突破了160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创造了一項项世界奇迹,让“中国名片”照亮世界!

“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实干、不断创新,方能追星圆梦、再攀高峰。”仰望星空,面对未来,谢军的目光里透出的是更多的期许和远景:他和同事们正着手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力争到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期待着这一目标早日实现——北斗天河里,再添“中国星”!

3705501908232

猜你喜欢
追星北斗星空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一步之遥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北斗港”再发两星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星空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