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2022-03-18 02:15马世荣周天林张钰婷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宁县种数样方

马世荣,周天林,张钰婷

(1.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 庆阳 745000;2.陇东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药资源是以具有特殊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主,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心和重视自身的健康情况,对保健、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天然药物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消费”和“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天然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不断升高[2]。因此,调查研究其分布及储量情况,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复杂多样,分布广泛[2]。甘肃省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第二大省,仅仅排在云南之后[3]。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处于保存最完整的黄土高原腹地,系暖温带气候,全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日照时数较长,具有多种中药材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光热条件。但迄今对宁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仍缺乏了解和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拟采用路线调查、样方和走访调查法对宁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宁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为该县中草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7°41′至108°34′,北纬35°15′至35°52′之间,海拔860m~1760m。东、南与长武、陕西黄陵相连,北与庆阳市合水、西峰接壤,西临甘肃泾川。境内东北偏高、西南偏低、南北较窄、东西较长,东部主要为山脉,中西部多为山川、河谷及高原穿插其间。境内主要有泾河、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河流[4]。宁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气温8.7℃,年日照2375小时,无霜期160~180天[5]。宁县境内主要以黑垆土和黄土为主,其中黄土主要为土母质,土壤肥沃、土质细腻,为垂直结构分布,具有极其强的透水性,并且含钾比较丰富,但氮、磷含量较低,有机质稀少,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多种药用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

1.2 研究方法

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6],以3S技术为基础,采用野外样地调查、路线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宁县现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根据对宁县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踏勘及“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提取的宁县植被数据,在宁县境内设置4个代表区域,即温带草原、温带落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并在“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生成45个样地(见图1)。每个样地4个角及中心点设置5个样方套,每个样方套样内包含1个10m×10m乔木样方、1个5m×5m灌木样方、4个2m×2m的草本样方(见图2)。其中,温带草原区设置10个样地,面积为140.96平方千米;温带落叶灌丛设置8个样地,面积为101.28平方千米;落叶阔叶林区设置21个样地,面积为342.03平方千米;温带针叶林设置6个样地,面积为72.73平方千米。在代表区域内采用路线调查法获取一般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分布及其环境信息,并随机采集5株重点药用植物,测定全株药材的生物量作为单株药材生物量,用于计算重点药用植物资源储量。在每个样地对应的样方里采集野生重点资源物种、分布、数量、生物量及其环境信息。对一些种群数量较少、分布地区狭窄、调查难度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通过访问当地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及名老中医等进行调查。另外,通过民间采访和实地调查,统计并整理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和产量等信息。

图1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样地分布图

图2 样方套示意图

调查中涉及的药用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归属均依据《中国植物志》[7]。

2 结果与分析

2.1 宁县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通过对4个代表区域的路线调查、45个样地的样方调查及种植栽培药用植物的走访调查,宁县境域内共记录到药用植物82科316种,药用植物种类数在各类群间不尽相同。其中,双子叶植物数量最多,有66科277种,占总科数的80.49%和总种数的87.66%;单子叶植物次之,有11科32种,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13.41%和10.13%;裸子植物的种数较少,有2科4种,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2.4%和1.27%;蕨类植物种数最少,仅占总科数3.66%和总种数的0.95%。

2.2 宁县药用植物科构成多样性

从表1可以看出,宁县药用植物隶属82个科316种。从科的组成看,区域单种科和区域寡种科占宁县药用植物总科数的82.93%,占总种数的41.77%;区域中等科、较大科和大科共有14科,占总科数的17.03%,但占总种数的比例则相对较高。因此,宁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优势科为豆科、菊科和蔷薇科。

表1 宁县药用植物科构成的统计表

2.3 宁县药用植物资源生活型多样性

通过对宁县药用植物资源生活型分析后发现,宁县药用植物资源生活型主要有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等。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药用植物最多,有178种,占总种数的56%;其次为灌木、乔木、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药用植物,分别有52种、37种、34种,分别占16%、12%、11%;其他如寄生或半寄生性、腐生性、半灌木和藤本植物仅占到5%。表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宁县药用植物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2.4 宁县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多样性

根据药用植物入药部位不同,可将宁县药用植物资源分为根茎、果实及种子、全草、花和皮5大类。其中,全草和根茎入药的资源较多,分别有149种和112种,占该地药用植物总数的44.88%和33.73%;以果实及种子、花和皮入药的植物较少,分别有38种、16种和17种,占该地药用植物总数的11.45%、4.82%、5.12%。主要种类信息详见表2。

表2 宁县不同入药部位药用植物种类信息表

2.5 宁县重点药用植物药材储量

宁县中药资源普查中记录到重点药用植物共81种,仅有18种出现在样方调查中。从表3可以看出,酸枣仁在宁县境域内储量最大,约1700吨;达百吨以上的有5种,由多到少依次有中国沙棘、甘草、香加皮、防风和蕤仁;十吨以上储量的药材有7种,分别是藁本、牛蒡子、马兜铃、秦艽、白头翁、玉竹和首阳小檗;其他6种药材储量均较小。

表3 宁县重点药用植物储量统计表

2.6 宁县药用植物资源栽培情况

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发现,宁县2016年中药材种植品种有28种,总面积约1400公顷。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的仅有4种,分别是牛蒡、葛缕子、柴胡和丹参,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38.6、147.73、118.07和99.87公顷。其他如黄芪、黄芩、白芷、皂荚、独活、栝楼、荆芥、苦参和山茱萸等,种植面积很小,均为试验性种植。详见表4。

表4 宁县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统计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宁县全境的路线、样方及访问调查,共记录到药用植物82科316种,主要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双子叶植物达66科277种,豆科、菊科和蔷薇科占绝对优势。从入药部位来看,全草和根及根茎类药材占78%以上。储量相对较大的药材有酸枣仁约1700吨,达百吨以上的有中国沙棘、甘草、香加皮、防风和蕤仁。中药材种植品种达28种,总面积约2.1万亩。但规模化栽培的品种仅有牛蒡、葛缕子、柴胡和丹参4种,其他种类种植面积很小,均处于引种试种阶段。通过本次较为系统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宁县中药资源现状,可为该县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宁县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无论从种类、科的构成和药用部位,还是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等方面来看,相比临近县区华池县和庆城县[8-9]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森林覆盖情况、气候多样性、经济发展程度及县域面积大小等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由于宁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原本脆弱,加之石油煤炭开发及近些年来野生药材的开发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生境堪忧。境内虽有如酸枣仁、中国沙棘、甘草、香加皮、车前草和蕤仁等几种药材储量较为可观,理论上可用于开发,但诸如甘草、香加皮、秦艽等药材的大量挖掘将造成本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应予以严格管护。因此,宁县中药产业发展应以资源保护为前提,对于开发利用不会造成生境破坏的药材,可适当放宽政策予以开发,而对于其他资源则应寻求引种驯化及规模化种植之途径,以解决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同时,对宁县中药资源须做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重点品种”“核心区域”和“关键时期”的中药资源的动态变化,并从野生资源保护、栽培种植规划及产业融合三方面着手发展县区中药产业,以解决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

猜你喜欢
宁县种数样方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甘肃宁县:果园防冻出新招 农民增收有利器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一件奇怪的事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
绝句(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