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3-18 02:01陈梅
品牌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级化第三产业双城

文/陈梅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一、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已促进了成渝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目标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已日益明显。在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水平和特点基础上,根据该地区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调整产业政策和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选取2014-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各县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三次产业产值和生产总值,用以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显示,2014年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9094万人,GDP为3.7万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显示,2019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常住人口9600万人,GDP近6.3万亿元;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人口规模接近1亿,GDP总量已高达6.9万亿元。从2014年至2020年7年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0年生产总值是2014年生产总值的1.8倍,年平均增长4571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1.09%左右。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及占比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及占比情况(单位:万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2014-2020年期间,生产总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可观察到三次产业在2019年的基本情况。从宏观角度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连续六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总量中达到6%的占比。从微观角度来看,三次产业在全国范围内,2019年共有17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其中重庆排名第五,成都位列第七。三次产业在2019年的总产值分别为 5171.5 亿元、24646亿元、33749.8亿元,三次产业在全国的比值分别达到7.34%、6.38%、6.32%。由此可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影响力较大,且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表2 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情况

(1)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占比情况分析

三次产业占比,能够反映地区产业结构演进进程。如图1,整体趋势上,2014-2020年成渝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10.11%下降到2020年的9.36%。第二产业自2014年起到2017年一直占比最高,但是从2018年起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并于2018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位居第一。整体结构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整体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占优势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自2014年开始,成渝地区总体呈现“二三一”模式,2018年首次变为“三二一”模式。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三二一”产业结构是一国进入发达国家地区行列的理想模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实现从第二产业主导变为第三产业主导,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

图1 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2)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市及全国产业结构对比情况分析

为对16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研究,项目组选取16市三次产业在2019年的产业增加值,侧重分析其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同时比较16市不同的三次产业结构,具体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7.11%,第二、三产业分别达到38.97%、53.92%,全国产业结构采用的是“三、二、一”模式,我国将第三产业当成主导产业。从整体上来说,成渝经济圈内部产业结构模式多为第三产业,其占比接近53.09%,与全国比重基本一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有12个城市采用“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其中成都第三产业占比早已超过全国第三产业,而重庆第三产业占比基本与全国相等,其余城市则低于全国比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德阳、泸州、遂宁以及宜宾等四个城市沿用“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第二产业比重均超过45%。由此可见,这四个城市均属于工业型城市,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空间。

图2 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市及全国产业结构对比情况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具体描述,发现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不均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缓慢增长,呈现发展不均衡趋势。成都、重庆等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余城市,而四川区域内各地级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绵阳、德阳等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平,其余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

2.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城市未能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

成都和重庆交通设施比较完善,但对其邻近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大,紧邻城市未能接收到辐射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未见明显提升。成都、重庆、绵阳等城市的先进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公共服务、资金等未辐射到其周围城市,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高存在障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

3.城市间发展相对独立,未能形成梯度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相对独立,成都、重庆等城市带动作用不强,其周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高,未能形成梯度发展态势,以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策分析

1.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均衡对策

第一,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的合作。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合作机制,完善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创新交流平台,健全完善的创新交流机制,促进创新资源流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第二,健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企业进行分类,选择同类型企业中领先企业扩大规模、强强联合,积极引进国际顶尖技术或管理模式,替代高能耗、重污染、低技术、低质量的资源型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比重,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数字化投入,将大数据、区域链等应用到企业活动中,提高产业运转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2.发挥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的城市带动作用对策

第一,加速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培育专业化的市场,发挥其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企业由分散式生产到规模化转变,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形成规模经济;吸收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第二,适应企业及产业竞争国际化、经济贸易全球化国际大势,树立全国一盘棋信念。保障企业及产业间正当公平竞争同时,指导城市及企业、产业间互联互帮,提高企业及产业结构的层次及活力。

3.大力改善包括政府体制机制、执政能力、领导力等企业主体外市场环境

加大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城市、区域管理力度,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及其内部区域、企业的商业环境改善,增强现实性、不可更改性、公开透明性、公正性,有效增加成都和重庆等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能力,发挥先进城市积极的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高级化第三产业双城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变非对称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