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山西炕围画创新融合研究

2022-03-18 00:04张千千马凤娟
天工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艺术

张千千 马凤娟

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

一、炕围画的当代价值

(一)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民俗文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诸多特征,主要表现在集体性、类型性、传承性方面。因时空、民族、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等的不同,民俗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炕围画的民俗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居住方式上。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体结构复杂,于是一些农村安家于窑洞之内,为了解决炕灶边上的墙皮脱落导致经常弄脏被褥衣物这一难题,人们便围绕墙面刷约两尺高的白土与胶水混合而制的围子,俗称“炕围子”。画匠在上面绘制各种样式的装饰线条以及花边图案,再刷清漆、桐油罩面。这样的做法不但保护了墙面,还使被褥和衣物不再沾染到墙灰,同时又带给人美的视觉感受,可谓一举多得。

现在民俗文化逐渐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其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饱含诸多的现实主义人文色彩[1]。炕围画充分反映了农民的审美意识及观念的发展历程,也是民间艺术的魅力之所在。随着现代艺术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正所谓古而不老,历久弥新。它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人生百态[2]。同时,它对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道德教化的载体

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载体,炕围画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内容,旨在对世人宣扬道德观念。炕围画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其艺术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图腾及神话人物传记等意识文化形态,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念,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冀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承继。它既是新时代风采的传递,也是丰厚历史资源的展现。这种展示与接受的交互和融合,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探索欲,对观者而言,必定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当现代生活元素渗入炕围画中时,其艺术启迪不再是一种过时的事物,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身边的事物,且以此来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并培养起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时代自觉,形成共同的美学意志和统一的精神结构。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并化解着人们饱受生存之累的身心,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通过对典型情节及形象的刻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一番真善美的思考[3]。它的艺术形态通过这些文化信息的累积和折射,对每个在此环境下成长过的人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教化功能。

(三)当代文化艺术价值的延伸

炕围画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给人一种特定的形态,给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形式必然会让人的心灵产生一种持久的、持续的、深入的深层意识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民俗艺术,也曾有过兴衰,但又绵延至今。在当代的家国精神建设中,它的文化价值再次得到扩展。现代炕围画是从土炕中独立出来的,发展到纯粹的满足现代居室美学后,便与建筑载体“关系”分离开。

当今社会,这种审美价值正是中华民族对真善美表达和追求的体现,构建炕围画在当代语境下审美叙事的艺术形式,是其考虑形式语言的必要条件[4]。只有实现对时代特征、传统特征、个性特征的“创造性转化”,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本土传统艺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大胆探索创造新的文化业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炕围画实现文化产业价值转型发展,使其功能价值与美学品质相辅相成。同时,也可以从物质层面拓宽思维方式,将表现手段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丰富其表现形式,从更多的角度诠释空间,使炕围画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空间条件,而是融入现代化的大潮中。

二、炕围画的艺术特征

(一)炕围画的结构组成形式

炕围画的组成形式有一套固定的范式,其中边道、画空、色底为主要构成部分。边道即作品上下两组沿着边缘画出的图案,它以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由此构成作品的主体框架,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中间的部分画上各种装饰画,也就是所谓的池子内的“画空”,也是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的地方。此外,在画空、边道以外的地方,也要加上颜色,这就是色底。像这样独特的艺术形式,采用长卷式构图形制来描绘特定的故事情节,一幕一幕连环相接,每一幕都值得细细品味,颇有移步异景之体验。

边道图案是炕围画的精华之所在,对炕围画结构风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排列组合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常用到的有万字边、冰竹梅边、卷书边、金玉满堂边(金鱼加水草水纹)等。同边道相配的还有几种适合形图案纹样,画在画空两旁的为“卡头”。画空也是炕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的形制方式有长方形、扇形、圆形、菱形等,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长方形来作为画空的主流形式;其内容表现也相当丰富,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风景等多个方面;表现手法更是百色百样,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木版年画等皆做灵活运用,可谓集百家之所长。整幅画面将装饰性和美观性完美地结合,简繁对比得当,主从相映生辉。

(二)炕围画的色彩表现形式

炕围画的色彩运用深受当地民俗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有明显的区别[5]。色彩运用大胆鲜亮,更接近民间艺术这一类型。晋西北人们喜爱热烈的暖色调,多用红、黄、棕这些喜庆的颜色作为主基调。晋中、忻州一带则偏爱中性冷调,以蓝绿色为主基调,整体色调偏冷,色彩追求绚丽多彩,干净明快。有些时候也钟爱红绿搭配,绿色寓意着万年常青,浮翠流丹,含蓄委婉,红色则寓意着红红火火,鲜艳富丽,激情四溢,画面中几乎很少出现灰棕调的颜色,讲究色彩上的强烈对比,追求大红大绿带来的视觉冲击感。

正是由于其不拘一格的色彩运用,才得以更好地突出民间工匠对色彩运用的炉火纯青的超现实技能表现。此种明亮的色彩形式不但能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具有分割、划分空间的功能,能使枯燥的空间产生层次变化,并且这种亮丽的色彩可以很好地融入衬托主体的主色调中,同时由于其色彩浓烈、内容繁复,给空间添加了些许气氛,增加了炕屋的灵动性,使整个空间区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延展性。

(三)炕围画的内容创作题材

炕围画的内容通常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人物、花鸟、山水是炕围画创作的主要题材,不同的题材内容和色调也各有差异,其中很多都是反映百姓祈福纳祥、福瑞喜庆、道德教化的美好祈愿。

炕围画的内容前期多是从封建礼教的角度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后期逐渐又以观赏性题材作为切入点。人物画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及历史人物,如“三顾茅庐”“群英会”“千里走单骑”“昭君出塞”等;而山水画往往是诗书并存,诗情画意相互映衬,妙趣横生,以此来构成一幅圆满的艺术作品,如“庐山高岭”“长松五鹿”“江帆楼阁”等;花草、动物则是富于象征意义,依据以往对花草、动物意象代表的特殊含义以及约定俗成的大众心理,借此表现出深厚的意蕴,如富贵牡丹、隐逸菊花、如意喜鹊、忠贞大雁等。

三、炕围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一)题材与建筑墙绘相结合

“一幅炕围画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在山西炕围画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题材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阶级性和时代感,其题材也总能反映出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较贴近现实生活。如今,新农村建设中已然不满足于室内墙壁的绘画,外围墙彩绘也悄然兴起。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彩绘文化墙也可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美化环境的一个活字招牌。突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倡导新风尚、展现新时期农村生活以及经济政策带给广大群众的好处。

此外,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可见一斑,题材的选择是主题性的一种体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建筑墙绘也可沿用此种绘画模式,包含一些传统文化以及热情、积极的农村农民生活,其中不仅可以绘制自然文化、山水景观、村规民约,还可绘制农民辛勤劳作、喜获丰收的美好景象,将我国现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以一种被乡村群众接受的方式讲述出来。这些墙面彩绘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教化,并且可以有效地营造出干净整洁、充满希冀的乡村环境,更加积极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为空间结构作弥补修整

在墙面创作的过程中,从炕围画中提取出装饰性图案元素加以创新改造,边道的图案可在墙面上进行边框装饰表现,内容也可继承炕围画题材的时代性,使之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从而使现代美学蕴含传统韵味。这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是营造居住空间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6],其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更是村民生活方式、文明理念的改变。在把炕围画应用到乡村建设中时,既可以按照不同的民俗来进行设计,又可以掩盖房子的构造缺陷,与空间的整体设计相结合。

乡村容貌大改造时,如遇水管、燃气表、空调管等裸露在外的管线以及墙角等地方,就可以通过画出精美的角落墙绘图案使其与整体的风格相融合,以此达到呼应整体的效果。村民室内的家具、电器等也可以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如给旧的五斗柜画上代表民俗文化的图案,或手绘电视后的墙壁以达到电视背景墙的效果等这些表现手段,也可以为乡村居室内外及外围院墙增添一种充满民俗性与地域性的设计风格。它们独特的组合体现出生活的变迁、民俗艺术介入乡村所激发的活力,也让人们看到整改乡村其实还有比拆迁更好的方式。

(三)地域性民俗继承发展

由于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各民族的美学形式在整体的风格、细节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从材料、技法、色彩到内容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炕围画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的一种,其艺术形式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绘画艺术技法,结合我国传统故事和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并融入地方代表性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

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实用性装饰艺术形式,对现代绘画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炕围画艺术所承载的深厚民俗文化,造就了它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在建设乡村村容村貌的艺术形式的过程中,既要将传统的民俗元素融入其中,又要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的艺术表现方式,追求更高的底蕴和品质,在实用艺术领域中迈出更大的一步。

四、结语

炕围画艺术之所以能成为山西民俗文化的代表,并且在黄河地区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将美的观念渗入到了广大民众的心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止于其过去的辉煌成绩,而是应该将精彩的部分在继承中创新,以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乡村环境的改造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墙绘也可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当代意义在于顺应了新时代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设计趋势,使建筑与绘画紧密结合,为村容村貌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预见,今后乡村墙绘艺术的发展应多方位展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力求美化生活环境,展现新时代城市与乡村的新面貌。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艺术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纸的艺术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