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一)

2022-03-18 00:40
领导月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失业讲话劳动

编者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民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就业、分配、社保、教育、健康等民生问题,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了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五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其中,就业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期我们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方面的重要论述,供广大领导干部学习领会。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

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的关系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关系。我国发展面临双重矛盾,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必然引起技术落后企业关停并转,带来相当数量的失业。有人说,现在是科技进步和教育在赛跑,结果是科技跑赢了,教育跑输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了很多新的业态,但劳动力难以适应,造成了大量结构性失业。……要把握好科技创新和稳定就业的平衡点,既要坚定不移加快创新,也要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决增强劳动人口就业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014 年8月18 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入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失业的人多了,社会稳定就面临很大危险。有的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突出,必须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切实把这个民生头等大事抓好。民族地区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

做好就业工作,一定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预案,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要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增强就业人员技能,提高农民工和其他各类再就业人员转岗就业能力。要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劳动者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形成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015 年4月28 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要发挥市场作用,注重因地制宜

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发挥市场作用,而不是政府全包下来。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为各族群众走出农牧区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要加强就业指导,逐步转变当地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就业观念,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要注重因地制宜,农牧业、旅游业、服务业、民族工艺等特色优势产业门槛低、入手快,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应该重点扶持。

——2015 年8月24 日,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深刻转变,经济结构正在深刻调整,这对部分劳动群众就业带来了暂时的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财政专项奖补等支持政策,落实和完善援助措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安置分流有序、社会和谐稳定。

——2016 年4 月26 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支持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就业、大胆创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创新,坚决扫除制约广大劳动群众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就业创业成本,支持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就业、大胆创业。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6 年4 月26 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9 年5月22 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要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解决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营业问题。要加快推动线上登记失业和申领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2020 年2月23 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2021 年12 月8 日至10 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失业讲话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注水”讲话
失业预警
热爱劳动
国旗下的讲话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男朋友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