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布艺坊活动材料支持策略

2022-03-18 01:44马雪南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布艺布料创作

马雪南

(慈溪市逍林镇实验幼儿园,浙江 慈溪 315300)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1]。操作材料是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经验、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儿童布艺坊中的材料承载着教师的期望和智慧,是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更是教师布艺坊活动科学化指导的隐性载体。基于儿童本位视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并给予科学的支持策略是教师在布艺坊活动中的关键所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解读中提到,低结构材料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更多的游戏行为,从而在游戏中获得发展[2]256。儿童布艺坊中的主材就是低结构的“布”,这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桥梁。

一、幼儿布艺坊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布艺坊活动的概念

“布艺坊活动”[3]是指教师投放生活中常见的布作为主材,各色线、弹力絮等为辅材,珠针、剪刀、滑粉笔等为工具,创设丰富、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幼儿以自主操作、自主体验为基础,多通道采集、感知,依托主题式创作,掌握布艺制作及创作中设计、裁剪、粘合、装饰等基本技能,逐步熟悉“设计—打样—制作—加工”的布艺坊工作模式,深度感知布料的特征与用途。

(二)布艺坊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布艺坊活动的持续跟踪观察,从幼儿的操作兴趣、技能、结果三方面综合分析,梳理了以下三点布艺坊活动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第一,材料自身特点不利幼儿多元创作,第二,材料整理摆放不便幼儿自主操作,第三,材料类别单一不满幼儿多元发展。

二、幼儿布艺坊活动的价值

(一)通过布艺坊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素养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2]36。”在布艺创作活动中,幼儿利用各种材质、不同花纹、不同色彩的布,通过裁剪、粘贴、缝制、装饰成色彩鲜明、新颖别致的艺作品,在美化环境、服务生活中具有了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布艺坊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能力发展

在布艺创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选择真实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创作,在活动中既是自我管理者、又是活动创作者、更是同伴的协助者,让自己投入到小坊主的角色中进行“工作”[4]139。在活动过程中汲取美术工作坊活动的营养,建构基本的知识技能,促进了幼儿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能力的整合发展。

(三)通过布艺坊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布艺创作活动中,让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并让其在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中,得到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内化和巩固的同时获得了自由、自信、自得其乐的心态,逐步养成了耐心细致、坚持不懈等学习品质,为其一生发展奠基。

三、幼儿布艺坊活动的材料支持策略

幼儿在布艺坊“工作”成果的复杂度与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和工具。丰富充裕的材料、工具是布艺坊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能够保证幼儿“工作”顺利地进行,而且能使幼儿直接从材料和环境中产生自发学习行为。因而,在开展布艺坊活动之前,教师就应提供不同种类的材料和工具用以支撑幼儿的工作[4]162。

(一)多通道采集布料,满足经验发展需要

1.利用身边资源,幼儿参与收集。幼儿在收集过程中通过看、摸、对比等直接了解布的不同特性,感知了各种布的不同用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萌发了他们探索和操作的兴趣。根据幼儿经验发展和布艺坊活动的实际情况,布料的收集有主题或者计划、随机性两种主要形式。如“小马甲”主题开始前,布艺坊坊主鼓励大班幼儿利用身边的资源找一找各种马甲,比较马甲的布料。大班幼儿在寻找之后发现,冬天的马甲厚重柔软,它们使用各种动物皮毛、棉花、厚棉布制成的;夏天的马甲轻薄舒适,多数是薄棉布制成的。在收集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比了解了不同季节的马甲制作布料各不相同,随后在活动中幼儿就大胆选用各种布料创作独特的马甲,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力。如在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性参与中,与家长一同前往三北市场、胜山布角料市场等专业市场,琳琅满目的布料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感官及探究的兴趣,随机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收集方式。

2.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各种布料。在布艺坊中,我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家园共育的理念促进布艺坊幼儿发展。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招募家长“匠人”加盟布艺坊,布艺坊的两个“匠人”师傅,不仅在布艺坊活动中带给幼儿一场布料神奇变身的盛宴,而且带来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各种布料,为幼儿带来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助推幼儿获得了有益的经验,为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我表达的信心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家长会、半日活动的平台发动收集信息,更多的家长会根据要求主动和孩子进行材料的收集,增强亲子互动,不定期地提供一些布材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二)多层次布艺超市,体现儿童为本理念

1.主体材料摆放有序,玩出兴趣。前期的布艺坊布艺摆放简单堆砌,分类无序,幼儿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混乱摸索。因此后期幼儿园创设布艺超市,突显“净”“精”“谨”,通过幼儿自由选择,助推自主学习。“净”要做到干净整洁,使用安全、高低适中、取放简便、错落有致、艺术美观。为幼儿参与布艺坊活动时自主选取、自主整理提供隐性的指导。“精”要做到材料投放及摆放的精妙,对于材质接近的布料,摆放在一起,便于幼儿查找、比较。对于一些零碎的小布料,则采用透明半开放的分类盒收纳,便于幼儿一次拿取多种材料。同时给每一种布料贴上标签,便于幼儿整理材料。“谨”要做到种类、数量的严谨。在布艺坊中以“幼儿发展”为最终目的,提供适量布料,鼓励幼儿在选材的时候自主解决问题。

2.辅助材料百变造型,玩出方法。布艺坊辅材料分为三块:工具类、图书类、装饰类材料。工具类材料有针、打版纸、穿针卡、划分笔、线绷、皮尺、胶枪、剪刀、胶水、顶针等。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前提。比如教师从一块小小的打板纸思考如何促进不同幼儿的主动学习,根据研讨提供各种大小不等的图形打板纸、与主题相符的打版纸等。在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有的按照教师的模板进行打版,有的自己选择各种形状拼图后打版,还有的则运用两种结合的方式,不同类型层次的打版纸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要,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图书类材料有布艺相关的绘本、教师作品集、幼儿作品集,材料工具集等,支持幼儿翻阅查看,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不断投放充实。装饰类材料有珍珠、纽扣、拉链、雌雄扣、线等。如纽扣的提供,有不同大小、不同形状,而且根据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了眼睛黑纽扣、蝴蝶小花造型等,同时纽扣洞也有两个洞和四个洞的,满足了幼儿多样化创作需求。

3.组合环创提升细节,玩出水平。布艺坊是丰富幼儿美感体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艺术性、创造性并有持续深化发展的环境。比如将布按冷色调逐渐过渡到暖色调,制作成布料册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制作区针线包、剪刀、酒精胶三合一呈现;将不同的布料制作成各种样衣穿在模特身上;等等。这样的材料组合投放形式既烘托了布衣坊的文化,又给孩子选择、创作、整理创设了艺术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工作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的环境渲染中,与环境互动中逐渐提升审美素养,玩出水平。

(三)多元化主题创作,促进学习经验提升

1.丰富性满足幼儿活动需求。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需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主材“布”的丰富多样,要与主题创作活动相符。比如“小抱枕”主题活动中,丰富性可以更多地体现在同种布料的多种颜色上,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的顺序摆放;同种布料的多种花纹上,点状、线状等放在一个展柜上呈现。幼儿就能在主题创作过程中,有序地深度感知布料的质地与用途。又如辅材的选择上要符合布艺的特性,可以裁剪、粘贴、缝制,丰富多样的辅助材料有效助力幼儿想象和发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活动需要,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2.层次性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每个年龄段的幼儿能力水平不同,同年龄段的不同幼儿能力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首先要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普遍水平,又要兼顾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布艺坊有小班体验参与、中班主动参与,大班合作参与,如小班在投放上以粘粘贴贴为主、中班以裁剪为主、大班以缝制为主。不同年龄段以及同个年龄段的材料投放都需要有层次性,如大班缝制的布厚薄、大小要有层次,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投放的材料有了不同的挑战性,就可以给幼儿更多的选择余地,通过分享、回应、支持、拓展等支持策略,帮助幼儿对材料操作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使幼儿既可以从同伴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又可以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

在儿童布艺坊活动中,幼儿园坚持基于对幼儿的观察、解读与分析,着眼儿童发展对材料支持策略进行实践探究。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参与材料收集的全过程并进行自主选择,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自主创作与探究,实现布艺坊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布艺布料创作
用布料拼图形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森系布艺书皮
布艺贴画——勤劳的惠安女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一墙之隔》创作谈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创作随笔
按约定付账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