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传承苏州缂丝技艺中的工匠精神

2022-03-18 03:28黄竟芳
天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缂丝技艺工匠

陈 晨 黄竟芳

南京工业大学

苏州缂丝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东方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缂丝技艺者所拥有并秉持的工匠精神也历经代代传承。工匠精神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难得的忘我状态,对这种精神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让人们不仅在手工艺方面,更是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服务、 更好地满足对精神的追求, 提高综合素质以促进全面发展。

一、苏州缂丝技艺及其渊源

(一)苏州缂丝技艺简介

我国的缂丝工艺由来已久,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突出的文化艺术底蕴及经济价值。在2006年便入选国家第一批非遗名录中,2009年的时候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级非遗名录中。

苏州的缂丝工艺具有独特且浓厚的装饰美,起初主要注重实用功能,图案大多为四方连续的纹样,具有稳定、平衡的韵律之美,当时大多用来包装书画及服饰等物件。史料记载,在宋代文人画刚刚兴起的时候,缂丝工艺就已经成为当时审美的风潮。再到后期,缂丝这项工艺逐渐开始由实用性转变为欣赏性,于是在当时的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缂摹书画,缂摹书画在原始的缂丝工艺中新增了多种戗法,更多地追求不同颜色的晕染,使其过渡柔和;至元代,随着市场审美及手工技艺的精湛,又在其中加入了缂金线,更增添了装饰。这段发展历程中,工匠们开始通过工艺技术传递我国书画之美,顺滑的缂丝丝线富有极其细腻的光泽,又胜于书画之美。

(二)苏州缂丝技艺的历史文化与其审美价值

缂丝自唐代起被人们所发现并使用, 一直到宋代,缂丝技艺才开始与书画结合,勤劳的手工匠人制出许多富有观赏性的缂丝, 这使缂丝完成了关键性的转变,将手工技艺变成艺术作品, 赋予缂丝制品更大的欣赏和收藏的艺术价值。

而到了之后的元、明、清三代中,智慧的手工匠人们又开始对基于宋代缂丝的技艺加以改变,不断努力地推陈出新, 将其在实用类与观赏类中发挥优势。直至清末, 缂丝在当时还属于奢侈品,百姓对这类缂丝制品开始减少需求量,导致缂丝手工艺人盈利越来越少,他们为谋生计,不得不转投他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政府的扶持,缂丝制品在市场上才有了短暂的回温现象,但由于当时全国制作缂丝的匠人寥寥无几,致使缂丝艺术的发展进程依旧缓慢。

任何一件工艺制品都是由其制作者在发挥其技艺的同时,对原材料特质的经验结合创作而生,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手工艺人一点点赋予了制品丰富的技艺、精湛的经验、浓厚的情感,在一针一梭地缂织中,传递着独特的工艺织造之美。缂丝工艺的织造过程正是人与物结合的活动,其过程与结果都完美展现了“以和为贵”之美。

二、苏州缂丝技艺传承人体现的工匠精神

缂丝作为世界级非遗,历经代代传承,成为东方艺术中的瑰宝。缂丝工艺作品除了对技艺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之外,对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以缂代笔”,通过技艺表达画笔行云流水间传递的情感。运用空间调和的晕染过渡色调,可以将书画作品中的丰富层次以及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难看出,缂丝手工匠人这么多年专注做好、做精的精神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的王金山,他的一生可以说都贡献给了缂丝技艺,呕心沥血研究缂丝技法,将书法表现中的用笔、画意、笔意完全融入他那一把把精致而灵巧的木梭中,通过转变传统缂丝两面如一的画面为两面相异的双面缂丝,再后竟达到底、色、图形各不相同的三异缂丝艺术品,不仅在表现上超越了古人,更超越了历史记忆中给人的印象。

王嘉良大师,家族世代传承缂丝织造技艺。作为全国唯一七代相传缂丝世家的后代,在传播缂丝文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其影响下,其孙女和孙女婿也纷纷加入,他们在缂丝这条传承发扬的道路上,付出常人无法感同身受与坚持的那一份热爱,当然他们也享受了缂丝的那一份独特。

祖上曾为皇帝制作过龙袍,他在20年前也开始为故宫修补龙袍。他总是戴着老花镜,拿着梭子坐在机器前专心织造。这是一个匠人对缂丝的钟爱,坚守缂丝,矢志不移。同时,缂丝文化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央视纪录片中走红,人们第一次目睹稀世文物“缂丝”的光彩。这似乎是缂丝逐渐兴盛的向标。缂丝精品——“缂丝蜡梅屏风”是由王嘉良亲手织造,把暗香疏影的洁白无瑕和一身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截然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凌寒独自开,还在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和王嘉良在缂丝行业的形象很像,缂丝行业20世纪90年代遭遇“寒冬”,大批缂丝行业因此倒闭。在王嘉良的坚持下,他的传统缂丝作坊逐渐屹立。这束梅花就像是在寒冬中的缂丝匠人王嘉良,也是任何在生活浪潮中积极向上的人。

反思目前缂丝技艺的发展路程,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愿意坚持这份技艺传承的手艺人的匮乏。其次,缂丝产业不断出现“断代”情况,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织造技艺传承难度极大,需要时间来检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益的促使等,愿意吃苦与研究中华传统技艺的年轻人缺乏持久的毅力与耐心去坚持原有的热爱,这表明了我国目前手作人“匠心精神”的不断流失。

三、如何传承苏州缂丝技艺中体现的工匠精神

缂丝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远不及“苏绣”“宋锦”等远近闻名。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结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现存缂丝技艺进行深入调查与系统整理,建立图像数据库,将缂丝优秀作品与织造技艺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总结和展示。对缂丝工艺的介绍不仅要从其历史渊源开始挖掘,还要从艺术特色、工艺技法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比如,在设立的缂丝艺术工作坊中,首先,追溯缂丝工艺的发展由来,结合艺术特色、工艺技法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详细介绍。其次,鼓励高校开展与缂丝技艺相关了解与研究创新的各类艺术课程。呼吁更多有思想、感兴趣的年轻人参与到缂丝技艺的传承中来,促进古老的缂丝工艺焕发生机,创作出当下年轻人喜爱追求的时尚单品。

当然,我们更应该重视缂丝工艺大师中体现的工匠精神,发扬他们在保护缂丝技艺的传承精神,我们也可以在各种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提高缂丝工艺曝光率,保护与宣传对缂丝工艺的传承。这项非遗艺术的保护,不仅是记录匠人们的口述工艺流程,还可以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做成纪录片进行宣传,从静态的文本记载到动态的视频,全方位详细记录,将缂丝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全社会传递,传播其高雅独特的艺术价值,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将东方韵味与当代审美潮流紧密结合,让我们的后代从不同角度感知缂丝这一非遗艺术的韵味。

猜你喜欢
缂丝技艺工匠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通经断玮 绘彩织梦
——蔡霞明缂丝作品欣赏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工匠神形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