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田园课程

2022-03-18 04:31
读写算(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田园乡土幼儿园

沈 蕾

开发与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田园课程

沈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0)

陶行知先生说:“自然是吾师。”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当前乡土幼儿园必须立足于农村幼儿的需求,合理地开发和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制作出一套具有乡土特色的“田园课程”,促进乡村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和课程科研水平。

乡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田园课程

笔者所在幼儿园由于园区地处一个农村,有很多较大片区的农田、河流、桑蚕园。另外因其大自然环境及其中的水活动、沙、土、气候、四季等均同样可以使之成为幼儿艺术欣赏和活动体验的主要对象。乡村幼儿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陶行知曾特别强调一定要把这些孩子从封闭牢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大爱的社会中重新探索寻找真正的知识。只有充分地解放了所学的知识空间,幼儿园们才能够通过收集丰富的知识和资料,扩展自我认知开拓视野,以充分地发挥自己内在丰富的创造性。笔者所在幼儿园始终坚持遵循陶行知先生教育精神和教学指导下的新型幼儿园文化活动教学课程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开发创造出更多符合每个乡镇实际的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新型幼儿园活动课程。

一、开发洋溢中华本土气息的环境资源,让这个课程能够融入每个幼儿自主活动中

活的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陶行知认为在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幼儿教育内容时,首先要将幼儿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师的基础,应该从一个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情况和环境出发寻找一些丰富、有趣的教育内容。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堂教育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能够对需要的学习内容形成浓厚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把握需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分别从不同的教育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功能层面设计布置各种不同风格的公共教育环境,但他们在整个建筑物的材质上却是和谐统一的,整个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办园宗旨都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在原则上也是相一致的。例如,现在户外就是以使用砂、石、水泥、木、竹等这些天然生物材料制成的器具,并且可以悬挂一些新颖的竹子和木制品涂刷上特殊彩色颜料而得以组成彩色化的树林,穿着特殊衣服的绿色稻草人徒步山林或者漫行其中。用木材制成的方形框架上,一件件刻着泥塑、木工、根雕等多种艺术品琳琅满目。孩子们在这里动手操作,乐于操作。只有把准了这样的教育脉象,才能够真正实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二、开发地方资源发展田园课程,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现在周围环境当中的自然、动物、草药、环境卫生、花草树木、瓜果及绿色蔬菜、日月星辰等知识都应该是能够成为幼儿教师主动引导,并且让幼儿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发展学习的重要知识。可以这么说,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和生活化更是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幼儿园田园教育课堂思想的重要性与特点。把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人、事、物等都带进了教学课堂,融入参与到这些具有教学主题性的教学活动中,利用这些中国本土自然资源开展一些具有科学探究实践意义的课堂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们与这样的环境能够可以很好地互动起来,幼儿们也能够在主动自由地参与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敢于独立地尝试,敢于自己独立地做出选择、敢于创新,真正充分体现了其对幼儿教育主体性的培养。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这几种方式开展课程活动,向幼儿传播和渗透这些活生生的本土文化。

第一种方法是在教师需要使用的综合性主题课程教材中渗透本土化的教育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展一系列本土化的主题课程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创设“田园”式的课堂教学情景,进行一些仿真田园式生活的课堂教学。教师在种植园里进行特色栽培和推荐了一些简便易于成活的蔬菜,如青菜、萝卜、茄子、番茄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蔬菜在自然环境条件中的生长和特性;还通过采、摘、挖等方式,让每一个幼儿学习动手;教师还特别设立了一个饲养小动物分类园,喂蚕、鸡、鸭、兔等,让家长和小朋友观察它们在各个环节中的成长和变化,培养了家长和小朋友对于这些小动物良好关怀和感情。

第二种方式则是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极组织一些比较本土化的科目课程和教学。例如,在一所学校组织本地园春游时,幼儿对自己门前盛开得灿烂的一株桃花很感兴趣,教师就以此次活动为主要的基础,并组织了一系列较本土化和具有主题性的“家乡的桃花”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第三种组织方式也就是一种专门结合笔者所在乡镇本土时令、季节变化特点组织进行的本土化职业教育实验课程实践活动。比如,春、夏、秋、冬时一种专门结合本土特产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原材料而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实验课程实践活动,就是一种以此为主题突出当地化职业教育实践课程。如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的《蚕宝宝》,就是在当地农村桑蚕培育繁殖的关键阶段时节,结合当地各个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的各种蚕虫和宝宝,针对贫困儿童家庭进行当地的桑蚕本土化科学教育和知识渗透。

三、充分利用乡村的民俗和文化活动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幼儿能够在传播与发扬中收到喜悦

笔者所在幼儿园选址位于一个江南乡村小镇。笔者在组织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参加民间互动游戏开展活动的过程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这些民间互动游戏开展活动的各种游戏角色、规律、动作,初步地对幼儿进行交际合作活动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综合训练,增强了幼儿交际合作活动意识,发展他们的交际合作活动能力,让他们体验和感到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交往、合作的重要和愉悦。传统中国乡村地区的民间和民俗活动及文艺类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种,简便易行,有的类型只需要徒手就可以完成,有的则只是仅仅需要十分简单的制作素材,具有较强的艺术兴趣性和对社会的娱乐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传统乡土文化和资源都应该是合理的、可持续利用的,对于那些消极、不健康的、对于孩子们成长和生命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传统乡土文化就需要及时摈弃。

这些多种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育、重大社会文化传承价值与优秀传统中国民俗文化游戏,培养了广大幼儿对于充分亲近中国社会、尊重并充分热爱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感受。也由此使得笔者所在的学校能够在尽快实现我国民间体育游戏的科学教育发展目标与将游戏教育资源功能进行有效地合理整合的基础上,拓宽游戏教育的教学途径,丰富了目前我国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

四、利用田园资源整合的原则,创设农村幼儿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

田园教育资源整合利用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和利用乡镇幼儿教育的资源,满足乡镇和农村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形成一套适宜于乡镇和农村幼儿的特色课程,促进乡镇和农村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项目实施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一点也就是关于如何综合利用农业和乡村土地开发,如何把好资源充分利用好保护我国农村现有土地开发资源的根本性政策原则。在对幼儿教学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源进行了一些充分整合和综合利用时,进行了一些更有利于实现目标和有意义的删减修改,去除了一些一般幼儿不能充分理解和难以掌握的基础性教育知识的内容。

(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

在整合利用资源时,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以方便、实用为原则。虽然同是乡镇农村,但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资源,教师们正在努力对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进行合理的挖掘。为此,教师们坚持以往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思想向多样化、开放型的教育形态格局过渡。经常鼓励带领幼儿亲身深入到大自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周围环境的变迁和发展,感知真正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使其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景和体会,并且还能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巧。比如,本地油菜种植非常有特色,在油菜花开放季节,设计系列活动“美丽的油菜花”,并生成了科学活动“认识油菜花”、语言活动“美丽的油菜花”等丰富的活动。随着春天这个季节的到来,教师们又开始有了“走进春天”的主题教育活动,生成了一系列的语言教育活动“春姑娘”和“家乡的泥土”,科学教育活动“记录春天”、艺术活动“歌唱春天”。再比如到了秋天教师又重新预设了“多彩秋天”这一主题课程,生成了艺术活动“小树叶”、语言活动“秋天”。就这样教师们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教学基点,通过将预设的主题教学网络与生成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园本课程中,从而使各个学科领域的横向或纵向之间产生了联系,并且充分地利用适宜的当前已经制作好的教材或者是自己独立创编好的一些教科书构建一个园本的教学课程。

(三)因时而异,选取恰当时机

不同的教育资源在不同的教育时期会发生变化,教师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育时机,恰当地综合充分利用好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资源,选择最佳综合利用的教育时间。比如,冬季小河滩可能会大量河水干涸,宽阔平坦的整个河滩更加适合于携带幼儿在此进行各种寻宝、游戏;而一旦到春夏季,小河的支流水位会上升时,就完全不宜幼儿回到其他河滩。

总之,教师们要始终坚持“变废为宝”“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追求尽可能多的高等教育效益。这种乡土化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要求能够顺应少年幼儿的特点和天性,带他们一起回归自然、返还社会,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返还社会探索,满足他们的童心和需要,让少年幼儿在游戏中有乐、玩中学、做中玩、当中有得、做中创,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了他们的全面成长。

在这个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们也可以尽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家长的积极投入,以求得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园部及班级的家长委员会要随时做好幼儿园的工作,献计献策。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和家长热情地参与“家长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幼儿园各项教育、文化宣传教学。为了弥补目前幼儿园男教师这个群体妇女性化的缺陷,帮助幼儿领略男教师的风采,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学习场所,笔者所在幼儿园特别聘请男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与幼儿园教师共同商讨活动的组织,做好活动的准备,然后各班配合开展活动。

(四)把表现性教育课程纳入园本活动中的一项内容

教师们从了解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求角度出发,结合了幼儿园立项课题“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田园课程”,积极地构建了幼儿园表演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每一堂课中,随处都能看到小说和故事中表现出来的身影。它有时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小说和故事讲述表演性活动,有时被认为是渗透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的一种教与学性的组织方式,有时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全新的主题性实践活动。如小班举办的主题系列活动“蚕桑宝宝”,这个系列主题中已经包括了多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系列活动:欣赏蚕宝宝童话剧、欣赏文化和艺术形象、了解我镇的蚕宝宝文化、创编蚕宝宝的故事、讨论蚕宝宝童话剧的故事、角色报名、了解蚕宝宝的评委工作、蚕宝宝的角色比赛竞选、制作的舞台场景及其他道具、欣赏各类门票、设计邀请柬、制作张贴海报、创编集体舞、分组进行彩排、表现。

田园式课程的形成与构建仍然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它还需要随着实践的进行逐步得到完善。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策划中,会给幼儿留有教师们自主为他们创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进行过程中关注幼儿本身、关心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每一节课都能够体现出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乡土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及其利用能够有效促进乡镇幼儿园特色开发。笔者认为乡镇的教育资源要从“田园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中去,真正实现“田园教育”的无所不在。

基于农村田园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农村田园课程就是一门适合广大农村儿童和家庭需要的课程,贴近广大农村青少年幼儿的生活,便于广大农村幼儿在生活、经历中了解和学习,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乡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乡土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其对幼儿教育知识的课程研究、建构及实施的能力,从而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新型田园艺术课程的组织与构建中,教师们必须严格按照生活化的逻辑组织和开展活动,尽可能地努力做到各个领域内的整合和多种跨领域的整合,力求有机、自然地组织和设计不同类型和多个领域的活动,使课程逐渐趋向“自然融合生活”。为此,教师们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 李泽宇.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教育科学,2007(01).

[2]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霍力岩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5] 彭小元.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构想[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01).

G612

A

1002-7661(2022)02-0058-03

猜你喜欢
田园乡土幼儿园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我爱幼儿园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欢乐的幼儿园
乡土中国
爱“上”幼儿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