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遗事》的成书、版本及史料价值考

2022-03-18 06:59贾晓敏张春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史金朝

贾晓敏 张春红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王鹗(1190-1273),曹州东明人(今山东东明)人,金哀宗正大元年状元,历尚书省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职,王鹗一生历金哀宗与元世祖忽必烈两朝,官宦生涯四十余年。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且书写文章不加雕饰。庚申,世祖即位,鹗受到世祖的赏识,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王鹗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曾参与《辽史》《金史》的编纂,著有《论语集义》一卷、诗文四十卷、《汝南遗事》等。《汝南遗事》全书共四卷,为王鹗记金哀宗亡国之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哀宗迁都蔡州以后历史事实,多为作者亲见亲闻,《四库全书总目》曰:“所记始天兴二年六月,迄三年正月。随日编裁,有纲有目,共一百有七条。皆所身亲目击之事,故记载最为详确。”[1]本文拟通过梳理《汝南遗事》的成书与版本流传,并从其所载历史入手,进一步分析其史料价值。

一、王鹗其人其事

王鹗(1190-1273),字百一,曹州东明人(今山东东明)人。《四库全书总目》:鹗字伯翼,东明人。金正大元年登进士第一......事迹具《元史》本传[2]。按《元史》本传中作“百一”,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九也记作“百一”,杨武泉先生在《四库提要丛订》一书中提出,“伯翼”二字取邹阳上书吴王“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之义。四库总纂改为“伯翼”,当因偶未记忆“累百”语源,以“百一”义俗,遂改作音近字。此说恐非。考元刘祁《归潜志》卷九有:“盖初劾时,尝以草示应奉王鹗伯翼共议之,王乃其门生也。”同书卷十:“正大间,雷希颜、李钦叔俱在翰林。王鹗伯翼以新进状元,亦人院为应奉。王鹗为正大元年状元《元史》本传亦言其“金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出身,授应奉翰林文字”。则此两“王鹗伯翼”皆《汝南遗事》作者无疑。如此,则王鹗在金时字伯翼,“百一”或系其人元后所改之字。以名字揆之,作“伯翼”与名更谐,《总目》著录时盖据《归潜志》改之[3]。据杨武泉先生的说法,《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时根据《归潜志》改之,王鹗在金朝时字伯翼,“伯翼”与其名字更为和谐,因王鹗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王立、父王琛都是读书识字之人。王鹗出生之时,有大鸟在庭前鸣叫,乡张先生大渊以此鸟名之,取“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之义[4],“百一”系后人所改。

王鹗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擅长辞赋。作为金末元初之人,曾官仕两朝。金哀宗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名,后授翰林文字,直奉大夫等职位,正大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正大七年,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王鹗在职期间,勤于政事,清正廉直,设教以正风俗,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从而“吏畏而民安之”[5]天兴二年六月,金哀宗迁蔡州后,命尚书省写书与恒山公武仙约定入蔡州的日期,哀宗见王鹗所写之书,切中时弊,辞藻不凡,问右丞完颜仲德是谁所写,得知是他即位时的状元,为没有早能重用王鹗而惋惜,于是授为尚书省都事,不久又提为左右司郎中。

金朝灭亡以后,王鹗由元朝将领张柔带回保定,成为张柔的幕僚。1244年,忽必烈在藩王官邸召见遣逸之士,派人请来王鹗,王鹗为其讲授《孝经》、《书》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大为震撼,曰:“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6]王鹗因此得到忽必烈的赏识,自此,仕途进入新的阶段。忽必烈即位以后,授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至元元年,加封资善大夫。中统二年八月,忽必烈接受王鹗的建议,设立史馆,成立翰林国史院,收集早期蒙古王朝的史料,王鹗推荐李治、李昶、王磬、徐世隆、高鸣等人为学士。癸酉,王鹗任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有关王鹗纂《金史》的事,王恽《玉堂嘉话》中有详细记载:

中统建元之明年,辛酉夏五月,诏立翰林院于上都,故状元文康王公授翰林学士承旨。已而,公谓不肖恽日:“翰苑载言之职,莫国史为重。”[7]至元三年,元世祖留意经学,王鹗与商挺、姚枢、窦默人编纂《五经要语》,共二十八类以进呈元世祖。至元八年,元世祖采用王鹗、刘秉忠的建议,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具有故金遗民和元朝新贵两重身份的王鹗,虽“身事两朝,不能抗西山之节”,但是他在编纂《金史》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二、《汝南遗事》的成书及版本流传

《汝南遗事》共四卷,原本已轶,今本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共一百零七条。王鹗以纲目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金天兴二年金哀宗迁都蔡州至天兴三年蔡州被蒙宋联军所攻破这段时间的历史,其内容翔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蔡州在隋唐时期名为汝南郡,故为《汝南遗事》。但《汝南遗事》在《元史》、《八千卷楼书目》、《郑堂读书记》、《续文献通考》等中的记载为二卷,但是目前并没有二卷流传的版本,关于两卷本的记载,《四库全书总目》中已指出是传刻之讹,且王鹗在《汝南遗事》的总论中也指出:“谨以亲所见闻,撰成《汝南遗事》四卷,计一百七事,冗长不文......”[8]关于其成书时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梅春教授在其文章:<王鹗《汝南遗事成书年代辨》>中已考证是书约成于金亡之后,元宪宗五年或之前,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理,当是不误。

现《汝南遗事》有抄本、辑佚本、刻本等形式流传,以现存的内容来看,皆为四卷,各种版本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笔者根据现常见的版本材料进行整理汇编,以现存的版本为例,梳理如下:

(一)永乐大典版——《四库全书》本

《汝南遗事》原书已经亡佚,今本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出,当属辑佚本,共一百零七条,分为四卷,该版本书前提要,详细的记载了该书的成书时间、编纂过程,并指出书中的得失之处。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每半页8行,行21字,小字双行。

(二)《畿辅丛书》本

《畿辅丛书》,清王灏辑,收书一百七十三种一千五百二十三卷,王灏三十岁中举之后,专心致力于编撰《畿辅丛书》达三十年之久。《汝南遗事》畿辅丛书本包括明末刻本、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1.1644年刻本,字体为仿宋体,共1册(100),10行21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单边。为线装本,1644年明朝灭亡,是明朝时期刻本,该刻本是目前有记载的最早的本子。

2.清光绪五年(1879)王灏辑刻本。该刻本第一册首页有三行字,第一行为“光绪五年开雕”,中行为“畿辅丛书”,第三行为“谦德堂藏版”。从中可知该刻本被谦德堂所收藏。《汝南遗事》位于该丛书第103册,10行21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双边。

(三)借月版系统一指海本

清道光十六年出版的《汝南遗事》刻本,共四卷,清钱熙祚以《泽古斋重钞》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收录于钱氏的《守山阁丛书》之中,见于《指海本》第九卷,此书前有《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序,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行校勘补正。

此外,《汝南遗事》还有一版以《指海》本为底本的清抄本,为清人李文田所抄录。现藏于中山大学图书馆(未见)。关于李文田校本,《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第68页有详细记录:

《汝南遗事》,元王鹗撰,清据《指海本》抄,李文田朱墨笔正一册,十行,行二十字,注文小字,双行,乌丝栏格,四周双边,首页下端有“李文田”阴文篆字葳章。

三、《汝南遗事》的史料价值

(一)保存金末重要历史事实

《四库全书总目》言:“是编即从蔡州围城时所作,故以“汝南”命名。所记始天兴二年六月,迄三年正月,随日编载,有纲有目,共一百七条。皆所身亲目击之事,故记载最为详确。《金史》《哀宗本纪》及《乌库哩镐传》、《完颜仲德传》、《张天纲传》等皆全采用之,足证其言皆实录矣。”[9]因为有实录的特征,就大大证明了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汝南遗事》中,关于哀宗迁蔡之后的做法,记载尤为详细。卷一载:“秋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境内”及“富森等进职”,卷二:“丁卯,定进马迁赏格。每甲马一匹迁一官、升一等,二匹二官二等,三匹三官三等。止散官职事,已及三品者,进数虽多,一官一等。”[10]卷四记载哀宗听从王鹗的建议:“蔡自迁避以来,人物丛杂,且密尔宋境,奸觇不无。乞依省院例,设讥察官,专一纠察奸细。臣虽不才,愿总其事。上从之,故设焉。”[11]设立讥察官等史实,这些措施不仅缓和了当地的矛盾,还巩固了哀宗的统治。此外书中还详细记载了金朝时期的官制,医疗、税租等情况,“自来拖欠官房、地基、军需等钱,俱免追征”[12],这说明金末时期仍存在房税;后两卷主要描述金与宋元之间的战争情况,据书中记载,金朝与宋、元进行了唐州之战、中渡店之战、马乡店之战。唐州之战因哀宗支援不力,唐州失陷,乌古论黑汉阵亡;中渡店之战虽然突袭宋营成功,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而金元之间的马乡店之战,金朝又是损失惨重。到元军攻城、金灭亡前夕,大部分将士已战殁,哀宗不得己只得“尽出宫中官承应人等分守四面”[13]。这些记载对于我们了解金朝末年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补充《金史》

作为二十四史之义的《金史》,历代对其评价都非常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以纂修之命,见诸敷遗之谋,延佑申举而未遑,天历推行而弗竟。是元人之於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取办仓卒者不同。故其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14]认为它不但超过了《宋史》、《辽史》,还比《元史》略高一筹。《汝南遗事》中的许多详细记载,可以补《金史》之缺。如《金史》一八卷《哀宗本纪》云:“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管内杂犯死罪以下。官吏军民普覃两官,经应办者更迁一官。”对于曲赦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叙述并不明确,而在《汝南遗事》中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秋七月癸卯朔,曲赦蔡州境内。制曰:天方悔祸,少宽北顾之忧;人亦告劳,爰起南巡之议。惟今蔡郡,实古豫川。干戈以来,市井如故。久以孤墉而抗敌,出于众力之轮勤。即闻临幸之初,愈谨奉迎之礼。人已至于垂泣,朕亦为之动怀。宜沛恩私,曲加慰浣。自天兴二年七月一日昧爽以前,据蔡州管内支郡、属县杂犯死罪以下,并行释免。官吏军民,各覃恩两重。归德以南经过去处,曾经应瓣者各迁一官,百姓逃亡户绝者,抛下地土,听人恣耕,并免差税。自来拖欠官房、地基、军须等钱,俱免追征。连年兵饥,多有暴露骸骨者,仰所在官司如法埋瘠。呜呼!奉畜而众,敢辞毫邑之迁;时迈其邦,尚获周家之助。恣而有众,体予至怀。故滋昭示,想宜知悉[15]。

从上述的内容看,哀宗迁蔡以后,曲赦蔡州境内,主要内容是赦免死罪人员,逃亡百姓的土地可随意耕种,免征差税及军需官房地基钱,对于战亡的士兵进行妥善安葬。

关于“定进马迁赏格”,《汝南遗事》也有详细的记载:

丁卯,定进马迁赏格。每甲马一匹迁一官、升一等,二匹二官二等,三匹三官三等。止散官职事,已及三品者,进数虽多,一官一等。止把军头目,自愿进献者,递升官职。无牌者给银牌,已带银牌者易金牌,左右司官移刺克忠等以赏格太优,请于右丞仲德。仲德为上意已定,无可更者。盖仲德密劝上西幸秦、巩,故厚其赏以来马。由是西山帅臣范真、姬汝作、呼延实等各以马进。寻又定罪拘括,凡得马千余匹,以签枢密院事、权参政抹捻兀典统领之。

以上的记载对于“定进马迁赏格”一事叙述详细,不像《金史·哀宗本纪》中叙事简略,对于每一品的升迁,金牌、银牌的更换、以及设立专门的职官来掌管此事,其记载都十分翔实。

不止以上的条例,卷中如:“遣近侍宣谕州民”、“仲德谏选侍女”、“设四隅讥察官”、“乌库哩镐等进职”条等记载都十分详细,可以补《金史》之不足。

(三)探究金灭亡的原因

金朝灭亡的原因一直是史学家争论的话题,有学者认为金亡是因为汉化的不够彻底,例如刘祈在《归潜志》中言:“分别番汉人,且不变家政,不得士大夫之心,此其所以不能长久”[16]也有人认为,自金章宗以来,国力渐衰微,每况愈下,到哀宗时期便不能完全阻挡成吉思汗的铁蹄。《汝南遗事》中所记载的史料,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首先是迁都蔡州。关于迁都蔡州,蒲察官努、兖王用安等人均劝哀宗不要迁蔡,但是哀宗均没有采纳。而哀宗在迁蔡的过程及入蔡后,也有一系列不祥的征兆。《汝南遗事》卷一“上迁蔡”一条有详细的记载:

戊戌,上入蔡。蔡之父老千余罗拜于道,伏地呼万岁。见上仪卫萧条,无不垂泣。上亦欺欷者久之。自上发归德,连日暴雨,平地水数尺,军士漂没甚众。及入蔡始晴,复数月大旱,识者以为不祥。

对于臣子的反对,不详的征兆,哀宗并未采纳,即使在后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也只能“虽然之,不能行也。”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其次就是战将的阵亡,削弱了金朝的实力。在宋人攻唐州的战争中,乌古论黑汉在军粮匮乏、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能“杀其爱妾以啖士,”面对这样的情况,唐州沦陷,精壮士兵仅剩下千人。乌古论黑汉拒降,最终被杀害。再者是温敦昌孙的战亡。温敦昌孙任左副都点检。为人短小精悍,性复悌恺。敌人围城时,曾多次带兵外出巡逻,得哀宗赏识。因哀宗“时上食需鱼,汝河鱼美,上以浮尸东下恶之”,温敦昌孙不得不率军去距城数里的练江为其捕捞。敌人得之这一情况后,左右设下埋伏,趁其归来之时突袭,温敦昌孙遭到袭击,力战不退而被害。金朝战将的阵亡,不仅削弱了国力,也使得军心动荡不稳,进一步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最后,哀宗的为人及其做法也加剧了金朝灭亡的步伐。对于哀宗,刘祁在《归潜志》中对其进行了评价:

末帝夺长而立,出于爱私。虽资不残酷,然以圣智自处,少为黠吏所教,用术取人,虽外示宽宏以取人,而内实淫纵自肆。且讳言过恶,喜听谀言,又罔于用人,其将相只取将来贵戚。虽不杂大臣,其骄将多难制不驯。次不知大略,临大事辄退怯自沮,此所以一遇勃敌而不能振也[17]。

这些性格特征在《汝南遗事》中有很好的证明。壬戌,前左副都点检温敦昌孙等人向哀宗建议约会恒山公仙,指出军队散漫。毫无章法,要求朝廷予以管制。虽然哀宗明知此谏言正确,但却不接纳。还有就是对乌古论镐的疏远。起初,哀宗因他保蔡有功,赐以信牌,从元帅升为总帅,乌古论镐也因此而忠心效忠于哀宗。后来因为拒纳娄室,遭到娄室的诬陷,而被哀宗疏远。“娄室得见上于双沟,且拜且泣,屡诬镐罪”。哀宗“虽不言,而心薄之”,后来有些人在向镐求耿衣食却因其妻之鄙悍而无法满足,也在哀宗面前进尽谗言,哀宗很是愤怒,虽提拔其为御史,对其却疏远了。乌古论镐明白哀宗是为谗言所致,也无可奈何,只好“忧愤,常称疾在告”。哀宗自迁蔡以后,始终未能清醒的认识局势,对于宋人也是一种轻蔑的态度,认为“至于宋人何足道哉,柔懦不武,若妇人然,使朕得甲士三千,可以纵横江淮间,卿其免之”,诚不知,在前不久,宋人就已攻下唐州。

总的来看,王鹗《汝南遗事》多记载其亲历亲感,从多个角度详细记载金朝末年之事,且成书早于《金史》,亦为《金史》的编纂提供重要参考,与同时期的《归潜志》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继承性,流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金史金朝
英文摘要
近二十年来金史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量化研究——以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相关数据为核心
21世纪以来的《金史》研究综述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金史·结什角传》笺证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金朝与西夏盗窃法比较研究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