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必然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方略*①

2022-03-18 09:22唐爱军
关键词:斗争矛盾

杨 洋 唐爱军

( 1.中国传媒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4;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坚持敢于斗争”即为其中一条。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页。。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伟大斗争”居于统揽“四个伟大”的首要位置被正式确立起来,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概括,后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页。2019年,在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和9月3日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斗争”作为贯穿两次讲话全文的一个主题词、高频词和关键词,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被正式归纳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内涵。“伟大斗争”已经成为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词汇,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曾几何时,对中国人而言,“斗争”成为一个似乎比较敏感的话题。事实上,“‘斗争’一词在我们党的政治语汇里有其特定的、科学的内涵。但是,对于政治语汇不熟悉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比如,误以为倡导斗争就是‘争斗’甚至‘好斗’。”(3)叶蓁蓁:《斗争不是争斗》,《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年9月12日。为消除和避免这种思想上可能存在的疑虑和误区,学术界基于“伟大斗争”的历史流变、生成逻辑、内涵和释义、价值意义与方法原则等视角展开了一系列学理阐释,现有研究成果更多聚焦于具体的斗争方向领域进行了分点式解读论证。因此,有必要从整体上进一步梳理清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为什么要斗争”“如何认识斗争”和“怎么样去斗争”这三个问题,以促进对新时代“伟大斗争”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

一、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家发展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为什么还要强调“斗争”?

(一)历史经验的昭示: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

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正可谓是一部艰苦卓绝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史。我们党正是在推翻“三座大山”的残酷斗争中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也正是同右倾投降主义、“左”倾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分裂主义等错误路线的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的。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在消灭反动势力残余、应对外部军事威胁、斡旋国际战略博弈、解决国民生产困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抗争重大自然灾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领域的斗争也未中断,同时也是在同党内外各种“左”的、右的错误思想斗争中才逐渐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4)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7期。纵览中国共产党这段敢于砸碎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百年斗争史,斗争可以说是一个事关举旗定向、事关全局成败、事关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革命与批判精神的内在本质要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7页。

(二)外部环境的应变:应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复杂局面

纵观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暴恐战乱、宗教难民、贫困饥荒、疫情灾害、气候生态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体系变革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与日俱增。尤其是伴随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受制于全球资源与空间的有限性,东方与西方、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经济竞争、文化交锋日趋激烈,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加速演变。置身于这一历史节点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很快摆脱了上一轮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而且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发展使世界呈现出‘东升西降’‘社兴资衰’,但是‘资强社弱’依然是客观现实……这样的时代本质决定了两个阶级、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将长期存在。”(6)金民卿:《“两个时代”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情境与新的伟大斗争》,《红旗文稿》2019年第5期。因此,无论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还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正不断加快对中国强国之路的战略遏制和全面施压,这也增加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外部风险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 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人民日报》2020年4月9日。,并且十分明确地要求“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23页。。面对愈加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既要防止被动挨打,还要解决失语挨骂问题。对此,如何破除霸权主义国家固守的单极化“零和”发展观,如何改变“西方中心主义”的非平等全球治理规则,如何抵御西方“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文化渗透”等政策的侵蚀,如何在网络空间维护我国主权和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如何应对我国周边日益紧张的安全形势和军事威胁,如何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中确保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现代化进程不受外部势力干扰而中断,都需要我们在“超越旧世界”的各项国际斗争中保持警醒。

(三)治国理政的选择:实现经济社会的良序发展

就国内环境而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历史性成就,然而在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阻力和矛盾问题却始终交织相伴,可谓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9)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页。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的一些矛盾因素衍生诸多社会问题新变化,甚至有些领域的矛盾还比较尖锐,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愈发艰巨。而要想冲破深化改革“拦路虎”的障碍,只有在坚持斗争中攻克那些“难啃的硬骨头”,才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当前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大国关系影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未来阶段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所面临的挑战只会有增无减。而在党的建设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正向纵深发展,尽管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反腐斗争绝不是搞运动,也不是一阵子,对此不能有“松口气”“缓一缓”的思想。同时,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面对党内一些热衷于搞小圈子、乱评乱议、跑风漏气、欺瞒组织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的斗争一刻也不能懈怠。此外,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深化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以及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都需要在进一步肃清党内流毒的斗争中不断加以巩固。在党的作风建设上,面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执行不力、脱离群众等“慢性肿瘤”对党的肌体的侵蚀,也必须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不良作风作坚决的斗争。应当讲,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在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所面临的斗争形势不仅是多领域和全方位的,而且是复杂的、艰巨的,还将是长期的。形势决定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只有坚持伟大斗争,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跨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那些沟沟坎坎,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政治本领的淬炼:增强年轻干部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

历史的规律一再昭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历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斗争考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干部也是体验过艰难困苦和见识过大风大浪的一代人。对于那些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新时代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而言,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普遍在专业知识储备、眼界视野格局、谋划发展能力、干事创业激情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中,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重大事件的历练和重大风险的考验,甚至有些人习惯于过“太平日子”,幻想时局能够一直“风平浪静”,过于追求安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10)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在我国当前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领导干部倘若只满足于做“太平官”,不能做好随时迎接斗争的思想准备,不敢于、不愿意、不善于斗争,警觉性和敏感性渐渐就会弱化乃至丧失,从而患上“软骨病”“胆怯病”“无能症”。如此一来,当重大危机灾难突然降临时,缺乏斗争精神、斗争经验和斗争本领的干部就很可能会缺乏担当或处置失当,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失。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3页。。例如,有些干部在面对一些不正之风或杂音噪音时,不敢坚定立场,不愿挺身“亮剑”。在一些国际斗争中,有些干部思想上犯“幼稚病”“幻想症”,甚至是犯投降主义的错误,把问题解决的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注定会伴随着惊涛骇浪,没有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不行的。

从党的百年奋斗史来看,革命斗争与发展建设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体两面、相伴相生的过程,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侧重。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现了国家的长久发展稳定,但承平日久的环境难免滋生和平积弊,更何况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的中国,还面临着相当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因此,无论是历史的精神传承,还是现实的客观因素,都对锤炼新一代年轻干部的斗争精神与斗争本领提出了必然要求,这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二、准确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

(一)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哲学意蕴:客观上矛盾永恒、斗争不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绝对性决定了,宇宙万物一切都是充满矛盾的,矛盾是无时不有且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作为两个相反的基本属性,在双方的彼此作用下,旧的矛盾在斗争中解体,或演变为更高阶段的新矛盾统一体,这一过程构成了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样,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正是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开拓其历史发展进程的。因此可以说,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明的:“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04页。因此,应当十分明晰地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万事万物的客观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条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事实上,斗争本身源自矛盾的普遍存在,是一个中性词,在价值倾向上既可以有积极的一面,亦能产生消极意义,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这是由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从积极性一面来看,“所有这些为人类向着文明演进、发展的斗争都是伟大的, 是贯穿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鲜明的主线”(14)田鹏颖:《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5期。。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矛盾都是对抗性质的,因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不同矛盾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但却不能因此而回避矛盾的斗争性。“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1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45页。,是毛泽东同志在久经风雨考验的革命实践中得出的著名论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战斗性也正是在斗争与统一的辩证运动中加以展现的,对此必须要正确地看待和把握。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本质内涵:实践中攻坚克难、拼搏奋斗

有学者指出:“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来看,‘斗争’内涵既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等阶级斗争和狭义的政治革命,又指包括生存斗争、科学实验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广泛的社会革命以及自我革命。”(16)陈锡喜:《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内涵、外延和战略思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年第9期。正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斗争”内涵有多重释义,因此理解新时代的“伟大斗争”,要特别注意与那种片面强调矛盾斗争性的“极左”思维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也要避免那种单纯追求统一而实为回避矛盾的做法。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斗争”有一层意蕴特指“阶级斗争”,即“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页。。然而,有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将之绝对化,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片面强调“革命斗争”的“极左”思维,曾经在实践中演变升级为一场极具破坏性的大规模群众政治运动,给党和国家事业以及人民生活造成很大损失,也在社会大众的心理层面上留下了深刻印迹。因而就导致了现在有些人一听到“斗争”一词不免谈之色变,会自然联想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种“阶级斗争”,将其视为搞“左”的那一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拒斥或不安。这实际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中,阶级的划分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阶级斗争源自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是政权更替中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而不是人为主观意志制造出来的结果,这是正确理解阶级斗争的关键。那么,在新时代的今天,还有没有阶级斗争问题呢?答案就在我国的宪法中:“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页。此处,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既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绝不是革命时期那种两个阶级之间的暴力对抗和殊死斗争,而是同国内外敌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势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在新时代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关键在于做到不轻视的同时,也不搞扩大化。

然而,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又常常避免谈及“斗争”这个话题。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有些人认为再提“斗争”似乎就是不合时宜的。然而,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条件、不讲原则的追求稳定。矛盾冲突被控制在平衡状态,往往是在斗争中取得的结果。在危机和困难面前,敢于直面矛盾而不退缩回避,把问题解决才是实现真正的和谐稳定。倘若单纯地强调追求稳定,只讲“和谐”,不谈“斗争”,实则是回避矛盾的做法。如此,只会导致矛盾越积越深、问题越累越多,甚至会有矛盾性质发生恶化而引发重大风险的可能性。新时代所进行的斗争,不是要故意人为地去制造对立或扩大矛盾。很多斗争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而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我们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而且越来越复杂。”(1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因此,现在强调斗争思维,主要是冲着解决社会现实矛盾问题和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去的。在此意义上,斗争不仅是指行为上的揭露、批判、打击,同时也可以用努力、奋斗、勇敢、拼搏、争取、竞争等代名词来加以理解。正如英文词典对“斗争”一词的解析:奋斗、努力、争取,艰难地行进、吃力地进行,抗争,搏斗、扭打、挣扎脱身,争夺、辩论。(20)[英]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李旭影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8 年,第 2145 页。

(三)新时代“伟大斗争”的价值旨归:精神上激发斗志、鼓舞勇气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7页。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仅是实践行动中侧重于指向“现存世界的革命化”,同时也表现为人思想内在的一种昂扬斗志,即保持一种积极开拓进取和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具备一种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针对“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等我们党目前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就需要全党保持一种敢于自我革命和自我批判的勇气担当,同各种破坏党的建设的思想行为作斗争。革命战争年代刀刃向外的斗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的坚强斗志,但和平年代刀刃向内的斗争往往使人难下狠心,鼓足这份勇气是十分难得的。没有敢于斗争的精神勇气,就不可能有实质的行动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2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因此,为狠心剜除党的肌体腐肉,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时代“伟大斗争”也包含着一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政治决心。此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向纵深的过程,也可以看作一场具有自我革命性的伟大斗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新时代的深化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填缝修补,而是在同各种固化的利益藩篱斗争中,进一步理顺政府的权力架构,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新时代“伟大斗争”还体现为一种强烈的革新精神。概而言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伟大斗争主要回答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问题……这里讲的斗争实质上是一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斗志”(24)韩庆祥、张艳涛:《论“四个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综上,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就是要我们党以一种敢于攻坚克难的实践行动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状态,来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与风险挑战。从化解矛盾的角度来讲,积极、正义的斗争是促进时代发展的主动力,而绝不是那种发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斗争形式,绝不是那种毫无顾忌的暴力斗狠和没有原则的一团乱斗。斗争不是争斗,斗争是为公,争斗是因私。离开目的谈斗争,必然是盲目的,就很有可能要走弯路。斗争只是手段,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之目的在于争取更大的团结、更长久的和平、更稳定的和谐和更大程度的进步,在于最大限度地鼓舞干劲、凝聚共识、争取人心,以求减少消极懈怠和内耗分化,最终是为了赢得更伟大的胜利。

三、科学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实践方略

(一)要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和立场原则

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每到一个关键时期都要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的严峻考验,最根本的就是决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而每一次路线方向的确立往往都是斗争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并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在挫折中探索出来并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正确道路,可谓来之不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面对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和国际共运陷入低潮的严峻形势,在要不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就明确讲道:“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25)《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页。之后,党顶住巨大压力,坚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固向前发展。迈入21世纪以后,一方面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另一方面是国内社会阶层利益的逐渐分化。加之网络舆论的兴起,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关于“未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又引发众多争论。对此,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6)《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外部势力对我国发展的战略阻遏力度持续加大,国内深化改革仍然阻力重重,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生死抉择的关键节点。面对种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2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总之,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宗旨与使命为前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决同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企图走“老路”“邪路”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

(二)要在宏观层面上科学把握斗争规律

斗争是一门系统集成的大学问,不能简单地凭靠一腔热血,不仅要有敢于斗争的决心和勇气,还要有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本领。那么,如何在宏观战略上把握斗争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2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居安思危,忘战必危。有时候,往往正是因为做好了充分的斗争准备,斗争反而不会来临。而当斗争来临时,充分保持战略定力,则是赢得斗争的首要关键。既要能够做到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见招拆招、从容应对;同时又能以清醒的头脑排除各种错误观点和外界干扰的迷惑,坚持主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即便是在斗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也要能够审时度势地保持一定忍耐力,始终秉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稳心态。培养战略定力,还需要不断地坚持理论学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29)《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否则,就有可能会在思想上左右摇摆、在心理上患得患失、在决断上迟疑不定、在行动上踟蹰不前,面对斗争时就会陷入被动。在过去的40多年中,每当遭遇重大危难之际,尤其是面对强权霸权时,党中央总是能够临危不乱、处置得当,最终得以扭转困局、化解危机,甚至有时是在坚忍负重中砥砺前行,展现了极强的战略定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成就与挑战并存。面对斗争,无论是战略判断还是战术决断,都要做到决策审慎、行动果敢,并增强对风险的预判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斗争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30)《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24页。在面对突发危机时,要有临机应战能力,做到冷静分析、精准研判、快速反应、争取主动;在面对潜在挑战时,要有风险预警机制,做到细心观察、科学谋划、提前布局、谋定后动。反之,则很可能会临阵慌乱、手足无措,或是随波逐流、进退失据,或是贻误战机、错失机遇。当然,斗争既要注重过程的科学性,同时还要见成效。斗争本领是否高超,不仅体现在斗争决策的水平高低上,关键还要看斗争结果的输赢成败。斗争是要直面矛盾风险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在结果上就是要争取主动、赢得胜利,在过程上就是要“真刀真枪”地干,绝不能变成嘴上喊喊口号、表面做做样子,实际中却搞“明哲保身”“当老好人”“遇见困难绕着走”等庸人哲学那一套。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本身就是要斗争克服的对象,绝不能把斗争本身搞成了形式主义。

(三)要在具体层面上善于讲求斗争艺术

如何在具体战术细节上把握斗争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法论:“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3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斗争的胜败同样取决于具体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事物总是在运动中发展,矛盾也并非一成不变。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斗争,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经验、规律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一点,党在历史上有过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对此,一方面要突出斗争重点,抓矛盾的核心,抓问题的关键,切忌四面出击、“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斗争火候,恰如其分地保持“斗”与“争”之间的合理张力与辩证统一,做到懂分寸、知进退,遇弱不骄、遇强不馁,不走极端、收放自如。如此,只有适时灵活地把握斗争节奏,吃透问题、精准把脉、因应施策,才能争取最大的斗争实效。当然,采取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二是要坚持核心原则,三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四是要坚持法治思维。斗争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不能脱离实际,绝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团结而搞无原则的一味退让,也不能以牺牲损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更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违规违法地“搞变通”。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符合正义之名、光明正大、有理有据的斗争,要解决的是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绝不是搞暗箱操作、遮遮掩掩的权术争斗。因此,斗争过程必须全程坚持依规依法,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谨防有些人把“伟大斗争”变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当然,除隐蔽战线以外的斗争,要尽可能做到信息公开,否则在党内和社会上就会传得神神秘秘、邪邪乎乎,反而增加斗争不利因素。此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斗争中,要特别注意对矛盾性质加以区分,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谨慎控制斗争范围。既要警惕党内党外一些思想僵化或别有用心之人以“坚持伟大斗争”为名借机“搞事情、做文章”“打着红旗反红旗”。同时也要防止有些政策理论水平不足的干部人员把“好经念歪”,在执行政策时搞“层层加码”或“一刀切”。必须注意,如果斗争政策适用失当、决策偏离正确立场、脱离正常法治轨道、舆论宣传引导不力,斗争就有可能偏离正确路线,结果则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冲突、加剧风险,甚至会犯不可挽回的错误。

(四)要勇于在重大实践考验中锤炼斗争本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斗争亦不是纸上空谈。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练就一身强大的斗争本领。他指出:“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3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25页。应当讲,过硬的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仅仅是从书本知识中学到的,更多是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等大事、难事、急事中实战苦练出来的。对于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发声、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较真碰硬、在重大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的干部,各级党政组织要给予坚定支持和温暖关怀,不能让那些一身正气、敢于斗争的“战士”流血又流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这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大有好处。要加大遴选有这种经历干部的力度,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33)习近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求是》2019年第2期。因此,各级党政组织要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一条选才标准,要让那些敢于坚持真理、能够明辨是非、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在组织选拔任用中能脱颖而出,从而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尽管斗争有时难免会有牺牲损失,但斗争也是一块锋利的“磨刀石”,广大干部只有在重大斗争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一身强大的本领,才能在长风击浪三千里中做到稳掌舵杆向前进。

结语

总之,斗争不是目的,不是为斗争而斗争。任何时候都要谨记,斗争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妥善解决矛盾与问题,推动事物的正向发展。对广大干部而言,如何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需要在思想上清醒认识到“伟大斗争”的新历史特点及其逻辑必然性,在理论上准确理解其深刻内涵,才能在实践中科学把握好其行动尺度,进而以更加斗志昂扬的振奋姿态战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

猜你喜欢
斗争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与谎言斗争到底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