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洗礼

2022-03-18 08:30
河北画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训练队画报社军分区

1948 年秋,华北军区摄影训练队合影。队长方弘(六排左一)、副队长李学增(四排右三)、指导员杜海振(三排右一)、教员李(前排右一)、学员42 人(不分次序):孔凡根、孟昭瑞、白世藻、李祖慧(女)、石丙立、王印双、姜继书、王一波、李桃、杜文亮、张文琐、赵雷、赵连坤、郭运昌、梁俊杰、毕东、石磊、曹英、李义芳、孙更生、芦长利、高子明、陈英、汪洋、崔仁辉、梁建国、孙永祥、贾瑞祥、安迎春、田治全、李春颐、孙世敏、段瑞祥、曹守仁等。

时间久远了,但记忆新鲜,那是血与火淬成的日子。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来自海外、来自大城市、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是大学生、中学生,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士兵……这是一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青年,大的不过三十来岁,小的才刚刚十几岁。他们带着自尊与骄傲,以壮烈的青春,投身于壮丽的事业。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住山洞,搭草棚。有时敌人来搜山,与敌相距只有一二百米,甚至几十米。他们常常一两天吃不上一顿饭,有时一天只吃一个干窝头,喝点儿冷水。但洋溢着青春光芒的他们,始终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他们有着不同的分工:记者、编辑、印刷、发行、设备维护、后勤供应、马夫……他们坚韧顽强,智慧乐观;他们生死与共,亲如兄弟。他们是把危险留给自己,可以背靠着背的最放心的战友。

回望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蛰伏在心底的洪流,瞬间冲破记忆的闸门。这些流淌着英雄血液、向死而生的战士,重现当年的英姿与豪迈,袒露着纯洁与善良。

有热情,就有青春,他们永不言别!

1943 年秋季反“扫荡”期间,沙飞(左)和石少华带领画报社全员在阜平花塔山打游击,两人在花塔山的合影。

1944 年11 月7 日,画报社同志欢迎石少华赴冀中采访有惊无险胜利归来。右起:张一川、沙飞、杨瑞生、李勇、李途、石少华、牛宝玉、顾棣、裴植、杨国治、高华亭、梁国才。阜平洞子沟 白连生///摄

“万一我遇到不幸,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你遇到不幸,我也会坚持到底的。”

——石少华:《风雨十年》

这是1943 年12 月7 日,沙飞与石少华惜别前的嘱托。大家心照不宣,战争中的每次分别都或是永别。1943 年12 月北岳军区秋季反“扫荡”期间,八路军收到日军要“血洗花塔山”的情报。经上级批准,由沙飞和赵烈带领画报社业务骨干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区,由石少华带领一部分成员继续在花塔山地区打游击。12 月9 日,沙飞带领的画报社分队在柏崖村受到日本军队的袭击。突围中,赵烈、何重生、张梦华、史振才、李文治、陆续、孙谦、李明、韩栓仓9 人牺牲,沙飞、杨瑞生、赵银德、王友和4 人负伤。奉命保护画报社分队的工兵班除王友和以外9 人全部牺牲。

石少华同志:

对于在四面敌人包围中的后方工作同志坚决坚持阵地的你们,我谨先致以无限崇高的敬礼和亲切的慰问。我在离别你们之后,时时刻刻都记念着你们,并祝你们的胜利!

我们别后即转移到老虎倾山上休息,下午过河西台到柏崖宿营。

赵烈当天到下庄区公所联系搜集材料,黄昏回来,韩侦察到上庄、马兰以南以西以东侦察情况,晚上回来亦经河西台,是夜派出萧及史振才去河西台、赤马坞侦察。半夜吴部长他们因白天在华山附近被敌三面包围,乃分二路突围,他自己这部分转到我们驻村。剧社到小水峪沟,不意敌尾追他们,至天黎明四面包围。枪一打,大家发觉才突围。队伍不好掌握了,我出村不远,鬼子即追上,在我旁边捉去一背枪的战士,我们即乘机飞跑上大山。四箱底片由赵银德背出两箱,经历千辛万险终能安存。我自己背了两箱。后因我实在体力不胜乃着李明背走,后李明又将之坚壁,现人、物皆未找到。

我是在敌后边追击,二翼侧射飞跃过一个五里多高的雪山突围出来的。一出门不久鞋子即脱了脚落在小溪上,鬼子又追上来了,乃光了脚而就爬山了。将要到山顶时,左右两侧追击之敌飞快抢占山头,我见形势太危,乃掌握一班长王英鹤及韩伟昌二人坚决抵抗,掩护我越过山那边去,他们即坚决执行命令打击敌人。我即乘机越山岭,越过后敌二面侧击,打了几枪,我即滚在雪山的阴坡下的崖边,然后跑十几里路就到离东西下关南之大慈沟不远的山上,找到我们十几个人。不意下关敌人到大慈沟烧房,晚上我们到田家沟吃饭,离下关之敌三四里,村中恐慌,我乃打发老韩负责带领十余人到柏崖附近打扫战场,曲治全把我坚壁在大山上的石洞里。翌日在洞中果见敌来搜此村,相距不过半里,清楚极了。但地形好敌未发觉,下午就走了。以后我又经二人背着爬过大雪山,然后又坐担架到四连来休养。因冷了脚,已到第三期,有废残危险,需要一些日子才能恢复。现请院长设法在医药上予以解决。我是相信一定可以克服危机的,一切都是有希望的,我的内心是非常愉快的。我们阵亡者计有:陆续、孙谦、张梦华、何重生、赵烈等,得消息后韩已再度带队去战场附近收容,处理善后矣。

未知是否有些人已回老家,如有是何人?你们后方情形如何?各人平安否至希是告。

现吴部长得军区指示,敌已全部退出,我各部已开始集中整理,但需预防敌反回来骚扰一顿,警觉性仍要提高。我看过几天伤如有好转,详知治疗办法即回队一面休养,一面工作了。现在四连休养者计有王英鹤、杨瑞生、赵银德在此照顾不成问题。大背麦子如敌未搜去,请给我们送些来吧,如有便人送信来时,电话可架起来与各方联系情况。李志书在上庄附近草堆石缝中坚壁了。

此致

革命敬礼

沙飞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

20 世纪30 年代初,晋察冀画报社高级印刷技师康健在北平故宫印刷所当学徒时,与师兄弟李遇寅(原名李致祥)、那宝良、徐筠用康健自制的相机合影

1942 年冬,康健等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在河北平山碾盘沟合影。前排左起:康健、刁寅卯、杨国治;后排左起:马德x、曲治全、张梦华、李文治、杨振亚、杨瑞生。

1943 年7 月7 日,晋察冀画报社自然科学研究会成员在阜平上庄合影。其中有:李遇寅、沙飞、侯培元、何重生、赵烈、罗光达、王丙中、裴植、高华亭、徐复来、康健、李明、刘博芳、张玉田、赵长生、刘国祥等。

1943 年1 月,(左起)沙飞、赵烈、石少华、罗光达在《晋察冀画报》创建地平山县碾盘沟村合影。

1942 年初春,杨瑞生、吕东阁、刘博芳、高华亭、王丙中、何重生、康健和徐复来在平山支角沟

1946 年,晋察冀画报社部分成员在花沟掌合影。前排右起:吴群、方弘、李遇寅;后排右起:沙飞、杨国治、孟兆师、宋贝珩、朱汉。顾 棣///摄

1946 年,晋察冀画报社与延安电影团部分成员在张家口合影。后排右起:钱筱璋、徐肖冰、汪洋、石少华、高天辉;中排右起:田华、张建珍、侯波;前排右起:王笑利、王达理。宋贝珩///摄

1943 年4 月,在阜平上庄合影。前排左起:杨瑞生、刘博芳;后排左起:康健、徐复森、李直书。

1942 年7 月7 日,抗战6 周年纪念日,晋察冀画报社全体人员合影。

1944 年初,康健夫人韩平在晋察冀根据地与女儿晓婷(左一)。康健使用自制的相机摄影。

1945 年7 月,庆祝沙飞和王辉分别8 年重逢复婚留影。自左至右为:沙飞、王辉、石少华、张致萍、李建新。阜平洞子沟 顾 棣///摄

1946 年3 月20 日,右起:石少华、吴印咸、沙飞和叶昌林在张家口晋察冀画报社前合影。顾 棣///摄

1948 年1 月,石少华给晋察冀军区总第九期摄训队学员上课,听课学员:李文芳、于志、弓玉学、李书良、赵振华、赵景耀、陈卓志、胡子会、唐国范、张岐林、宋纪勤,共11 人。赵景耀于1949 年进军西南时牺牲,张岐林于1952 年抗美援朝前线牺牲,安迎春负重伤。方 弘///摄

1945 年7 月,在晋察冀军区第二期摄训队学习即将结业时,摄训队学员到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同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留影(后排中间者为杜铁柯)。

1949 年,华北画报社采编人员合影。右起:林杨、白世藻、方弘、孟昭瑞、杨振亚、狄源沧。

1948 年冬,华北画报社战士打排球。左起:顾棣、唐国范、李文芳、刘克己。井陉河西 孟昭瑞///摄(李文芳提供)

1948年冬,左起:林扬、谷芬、杨振亚在石家庄附近山区。

1945 年11 月,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科第一任科长裴植(右一)、第二任科长赵启贤(右二)、摄影干事顾棣(左二)和延安摄影团岳再生(左一)在张家口合影。刘 峰///摄

1946 年,宋贝珩和顾瑞兰夫妇在花沟掌合影。宋贝珩被称为晋察冀画报社的暗房“教父”,宋顾夫妇对新中国摄影图片洗印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顾 棣///摄

1948 年12 月25 日,华北画报社欢送摄影记者方弘、苗毅征、孟昭瑞赴平津前线采访。左起:李祖慧、朱毅芝、庞嵋、田治全、苗毅征(与小女儿)、石少华、刘克己、孟昭瑞、李文芳、方弘、顾棣及民工。河北井陉 谷 芬///摄

华北画报社采访组研究闪光摄影技术

1949 年冬,华北画报社部分成员在大红罗厂画报社大门口前合影。前排为:白世藻、李遇寅、李文芳、顾棣;后排为:李棫、杨亚山、狄源仓、庞嵋和冯世昌等。(李文芳提供)

1945 年,晋察冀画报社三战友。左起:高粮、宋贝珩和谷芬。

李 棫

赵启贤

1946年春,刘峰(右)与谷芬在张家口市立中学校门前桃花树上合影。

谷芬(左)与战友宋贝珩

1946 年,刘峰与一分区的战友杨国治(左)于张家口摄影工作会议重逢合影。

1945年,晋察冀画报社的美术编辑许群(左)和胡冰。

1947年3月,石少华(右)与赵启贤合影。

左起:范玉玲、王铁林、李文芳、杨亚山、王印双、冯世昌。(李文芳提供)

1935 年,康健在太原。

李桂林

1944 年,赵银德在洞子沟。宋贝珩//摄

1945 年,宋贝珩。

1945 年夏,第二军分区宣传干事吴群在平型关前线采访。

刘 峰

参加开国大典报道的本社四名记者之林杨(1923-1995)

参加开国大典报道的本社四名记者之杨振亚(1924-)

参加开国大典报道的本社四名记者之孟昭瑞(1930-2014)

抗日战争时期的顾瑞兰

参加开国大典报道的本社四名记者之吴群(1923-1996)

张致平在晋察冀画报,摄于1945 年。

李文芳(李文芳提供)

解放战争时期的林杨

胡 冰

1947 年,孟振江。

杨瑞生

李遇寅

董青,1944 年摄于青纱帐。

孟昭师

潘立模

庞 嵋

石丙立

1940 年8 月21 日,赵烈给石少华的信。

1947 年赵启贤在前线编辑的晋察冀画报文稿

1947 年赵启贤在前线编辑的晋察冀画报文稿

1947 年赵启贤在前线编辑的晋察冀画报文稿

1947 年赵启贤在前线编辑的晋察冀画报文稿

晋察冀画报团队烈士榜

(按牺牲年代排列)

温刚(1922-1942) 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员,1942年“五一大扫荡”开始的第2 天,为保护战友,与敌人搏斗,壮烈牺牲,年仅20 岁。

李乃(xxxx-1942)1940 年冀中军区第1期摄影训练队学员,毕业后分配在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摄影组任组长,1942年在“五一大扫荡”中牺牲。

刘殿奎(xxxx-1942)冀中军区第8 分区摄影员,1942年随武工队深入敌后开辟新区时牺牲。

李占奎(xxxx-1942)冀中军区第8 分区摄影员,1942年冀中清大战役中牺牲。

宋平安(xxxx-1943)河北安国县北堤圈人,冀中博野大队摄影员。1943年在冀中博野县南北汪战斗中牺牲。

荣启明(1921-1943)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执行队长,毕业后分配到冀中第10分区任摄影组长,1943年春随部队向冀西进军,在平汉路东与敌人遭遇,为了拍到战士们的英勇战斗场面,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

雷烨(1917-1943)原名项俊文,笔名雷雨,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大学习,1938年8月任八路军前线记者团第一组组长,被派往晋察冀边区,1941年后任冀东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深入前线采访报道,并拍摄大量摄影作品,1943年到晋察冀画报社访问和编稿。1943年4月20 日在平山曹家庄遇日寇突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9岁。《晋察冀画报》第三期有纪念雷烨专辑。

韩金声(1922-1943)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员,毕业后到冀中第10 分区当摄影员。1943年春,去保定购买摄影器材,在一个村庄被敌人包围,在与敌人搏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

高明(xxxx-1943)晋察冀军区某部摄影记者,1943年冬随军挺进察北坝外,在一次作战中遇难,牺牲前将相机和底片交给战友,嘱托转给晋察冀画报社。1948年,《晋察冀画报》第6期发表了高明的遗作《挺进坝外》。

周士禄(xxxx-1943)1942年由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1943年在赴延安的途中牺牲。

赵烈(1920-1943)1938年赴陕北公学、抗大。1939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1941年协助沙飞举办摄影训练队,1942年任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党支部书记,1943年12月9 日在阜平柏崖村为掩护战友,被日寇包围,壮烈牺牲。

何重生( 1907-1943)1940年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任总技师;1943年与沙飞、杨瑞生、康健等人一起,研究成功铅皮印刷法和轻便印刷机,受到边区政府的嘉奖;1943年12月9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李明( xxxx-1943)1943年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曹家庄遭敌围困,突围时负伤,同年12月9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李文治 ( xxxx-1943)1942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制版组从事制版工作;1943年12月9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陆续(1920-1943)“北平剧社”演出队长,1943年春赴华北联大政治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画报社任编辑。1943年12月9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中弹牺牲。

石振才(xxxx-1943)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同年12 月9 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孙谦(xxxx-1943)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同年12 月9 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张梦华 (xxxx-1943) 1942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制版组从事制版工作;1943年12月9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牺牲。

韩栓仓、杨富顺及未留姓名的工兵班8 名战士(xxxx-1943) 1943 年12 月9 日,晋察冀画报社分队在阜平县柏崖村遭到日军突袭。奉命保护晋察冀画报社分队的工兵班在排长王友和的率领下,坚守在一个小山头,为画报社同志的突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打完了子弹和手榴弹之后,又用刺刀与敌人拼死搏斗。11 名战士除排长王友和身负重伤获救,10 名战士全部牺牲。

陈明才(1924-1945) 1939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1942 年调到冀东前线,1944 年调任《冀热辽画报》摄影记者,1945 年随军到东北,后在前线采访时牺牲。

刁寅卯(1923-1946) 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画报社筹备组学习照相制版,1943 年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从事摄影工作,1946 年在集宁战役采访时牺牲。

曹智才(xxxx-1947) 在晋察冀军区第2 军分区从事摄影,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摄影记者,1947 年在攻打正定战斗中牺牲。

克仑(1922-1948) 原名王惠德、邢佩卿,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第7 旅宣教干事,《晋察冀画刊》特邀通讯员,1948年6 月在冀东前线采访民兵担架队时,遭敌机轰炸牺牲。

李杉玲(xxxx-1947) 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摄影记者,1947 年在大清河战役中牺牲。

孟振江(1921-1947) 1940 年参军,同年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1941 年调第8 军分区开辟摄影工作,任摄影组长;1946 年与郑景康等人到山东支援《山东画报》工作,年底返回晋察冀画报社;1947 年调任冀晋军区摄影股长,同年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中牺牲。

宋谦(1924-1947) 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7 分区从事摄影,后到军区陆军中学深造,毕业后任第9 分区摄影组长,1947 年参加平津保战役,在大清河王家台战斗中牺牲。

郭春凯(xxxx-1947) 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某旅摄影记者,1947 年在保定以北徐水李各庄的战斗中,为抢拍一个连长的镜头,从战壕跃出时,不幸中弹牺牲。

张绍柯(1918-1948) 1938 年参加八路军,赴延安抗大学习,1939 年随军到晋察冀,分配到平西军分区政治部,任《挺进画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1945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编辑,1947 年调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48 年10 月在参加解放义县的战斗中,遭敌机扫射,不幸牺牲。

李光耀(1925-1949) 1946 年在华北联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政治处任教育干事,1947 年调任察哈尔省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后调到第20 兵团第68 军任摄影记者,1949 年4 月在太原北关战地采访时,光荣牺牲。

晋察冀画报团队英雄榜

(按拼音字母排列)

艾仪(~)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排字组从事排字工作。

安康(1925-2012) 1945 年参军,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联华摄影社工作,1946 年调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任摄影干事兼暗房技师,1947 年调晋察冀画报前线工作组,后调任第4 纵队摄影记者,1949 年调任西北野战军第2 兵团摄影记者,1950 年调任志愿军第19 兵团政治部摄影记者。

安迎春(1928-xxxx) 1945 年参军,在晋察冀画报社任通讯员,1947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9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1948 年调任20 兵团66 军摄影干事,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

白候芳(~)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白君平(1925-2000) 1945 年参加八路军,后调入晋察冀画报社。

白连生(1923-2016) 1939 年参加革命,1940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参加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工作,画报社成立后历任摄影员、摄影干事、摄影记者。

白世藻 (1932-xxxx) 1946 年参加革命,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华北画报社做图片资料工作,1950 年在解放军画报社做通联工作。

白连璋(~)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白栓保(~)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白田野(1927-xxxx) 1945 年1 月参加革命,在晋察冀画报社给沙飞主任当警卫员,直到1947 年,离开沙飞下工厂做照像制版。

白秀(~)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白志(~)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蔡尚雄(1919-2014) 1938 年赴陕北公学、抗大学习,1940 年在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42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后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第2 军分区4 纵队、2 纵队工作,1950 年转业到新闻摄影局。

陈国林(~) 1940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战斗部队从事摄影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从事部队政工工作。

陈大炎(~)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印刷车间从事印刷工作。

陈群(~) 1944 年从北岳区第2 军分区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陈文甫(~) 1941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第三纵队任摄影员。

陈卓志(~) 1947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9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从事摄影,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国妇女》杂志。

程士英(~)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楚英(1924-xxxx) 1945 年参军,在抗大二分校学习,1945 年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冀中军区第6、10 军分区任摄影记者,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褚龙江(~) 冀中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班毕业,分配在7 分区进行新闻摄影工作。

崔彦彩(~) 1938 年到《晋察冀日报》排字,1942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1947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印刷局业务科副科长,1948 年调任华北军区印刷局一厂厂长。

狄源沧(1926-2003) 1949 年参军,在华北画报社任《摄影网通讯》编辑,1955 年转业。

董辉(~) 1944 年被冀中军区派到晋察冀画报社学习进修,结业后回冀中前线工作。

董青(1921-2013) 1938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历任冀中军区第8、11 军分区摄影记者、组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晋察冀画报》、《冀中画报》、冀中军区、陕西省军区任摄影记者、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画报》、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队长。

董寿延(~)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杜福增(~) 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杜根元(1922-xxxx) 1941 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第10 军分区从事摄影工作,1944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组,1946 年复员。

杜海振(1923-1976) 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 军分区从事摄影,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华北野战军第19 兵团摄影记者,1955 年转业到新华社摄影部。

杜铁柯(1925-2017) 1937 年参加革命,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到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任摄影干事;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摄影记者;1949 年后调新华社摄影部工作。

杜林山(~)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范得明(~) 1941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第三纵队任摄影员。

方弘(1912-2004) 1932 年开始通过照相偷拍日军军事设施,为党提供情报;1944 年经党组织安排到晋察冀军区敌工部工作,1946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通联资料组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前线工作组摄影记者,1947 年负责摄影训练队工作,1949 年转业。

冯世昌(1933-xxxx) 1949 年参加革命,1949 年华北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北画报社,从事暗室工作,1953 年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高秉祥(1925-xxxx) 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原单位任摄影干事。

高帆(1922-2004) 1938 年赴陕北公学、抗大学习,1939 年在八路军129 师从事美术和摄影工作, 1948 年调任华北画报社副主任,后随第2 野战军挺进大西南,任《西南画报》副总编。

付万民(~) 1944 年从北岳区冀察军分区被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盖立林(~)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高华亭(~) 1942 年由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1943 年任晋察冀画报社自然科学研究会理事,解决制版问题。

高宏(~) 1944 年参军,解放战争期间,在晋察冀和华北野战军任摄影记者,1956 年转业。

高粮 (1922-2006) 1936 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 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15 师独立团、晋察冀军区1 分区文书、连指导员、支队副政委。1944 年奉调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举办的摄影训练班,毕业后留在晋察冀画报社,历任前线摄影记者、组长、摄影科科长。

高耀华(~)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谷芬(1924-1971) 1938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工作,后历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河北军区摄影股长。

高毅(~) 冀中军区政治部《冀中画报》摄影记者。

顾棣(1929-xxxx) 1940 年参加革命,1944 年9 月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画报社从事暗房、通联工作,1948 年先后任华北画报社资料编辑、资料组组长,1950 年任解放军画报社资料组长。

顾瑞兰(1927-2018) 1944 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演员,1945 年起在晋察冀画报社从事摄影暗室工作,1950 年调新闻出版总署摄影局。

郭仪(~) 1947 年在冀中地方军区、冀中军区第3 纵队任摄影记者。

顾荷(~)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顾青海(~)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顾耀勤(~)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韩得声(~)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韩景耀(~)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韩平 (1919-1974) 1940 年参加八路军;1940-1942 年陪同康健同志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工作;1940-1950 年担任过画报社卫生员、宣传员、装订员;1950 年转业到地方医院。

韩荣志(1926-2003) 1940 年参加革命,1945 年从事摄影工作,解放战争期间调任华北野战军摄影记者,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

韩伟志(~) 抗大一分校侦查员 ,1943 年“反扫荡”期间留在晋察冀画报社,负责侦查工作。

郝建国(1926-2019) 1942 年参加革命,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冀中军区第8 军分区政治部从事摄影,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郝建奇 (~)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后从事摄影工作,有部分摄影作品在《晋察冀画报》等刊物上发表。

郝玉生(1926-xxxx) 1938 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当演员,1943 年历任抗大7 分校排长、指导员,1944 年调延安电影团。1945 年在前往东北解放区途径张家口时,留晋察冀画报社电影科工作,1946 年调任晋绥军区政治部摄影记者。

红枫(1927-1966) 1945 年参军,参加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回冀中某军分区任摄影员,1945 年底随部队远征察南、绥东,路经张家口时,留晋察冀画报社任摄影干事,1947 年调晋察冀军区炮兵旅政治部从事专职摄影,1949 年任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政治部摄影干事。

侯培亮(~)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侯培元(1912-1989) 1938 年参加革命,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从事排版、印刷工作;1942 年参与创办《晋察冀画报》,任排字组组长。

胡冰(1919-2020) 原名胡秉堂,又名胡冰堂,1937 年参军,1938 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 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 军分区政治部摄影组组长,1945 年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科副科长。

胡金华(~) 1940 年冬至1941 年春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华保叔(~) 1941 年从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摄影。

纪志成 (1924-xxxx) 1938 年参加革命,1941 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刷所,1942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搞石印,后学习摄影,1944 年调任冀中军区摄影股长,1946 年调任冀中画报副社长,1947 年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0 兵团摄影股长,1949 年调任公安军文化科长。有部分摄影作品在《晋察冀画报》等刊物上发表。

季明(~)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冀连波(1921-2012) 1938 年参军,1940 年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摄影记者、摄影干事,解放战争期间在华北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历任摄影记者、组长、股长、《华北画报》摄影记者。

贾健(1925-xxxx) 1938 年参军,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到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任摄影干事,1946 年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948 年调任华北野战军某师摄影组长,1950 年调任解放军画报社指导员。

贾利德(~) 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摄影记者。

贾兴武(1928-xxxx)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7 军分区从事摄影,后调任河南军区摄影记者。

江波(~) 抗战时期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1944 年调军分区搞报纸工作。

姜继书(1932-2007) 1947 年参军,1948 年在华北画报社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留在画报社展览组,1950 年调到解放军画报社资料室。

焦卓然(~) 1943 年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曹家庄遭敌奔袭,突围时负伤。

康健(1910-2008) 1928-1934 年在北平故宫印刷厂学徒期间,常去北大听地下党讲课;1937 年参加抗日自卫队;1939年任晋察冀边区第5 专员公署助理。1940 年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历任副股长、股长;因研发照相制版成绩显著,在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上,荣获英雄模范奖章一枚。

孔宪芳(~)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孔繁根(1930-xxxx) 1946 年参加革命,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调任华北野战军第7 纵第20 旅摄影记者,1955 年转业到新华社摄影部。

蓝泉 (1926-xxxx) 1944年参军,1945年任晋察冀野战军摄影员,1947年调任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黎民(1924-xxxx) 原名李维珍,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政治部任摄影干事;1946 年历任晋察冀军区摄影记者、组长。

黎呐(1923-1992) 1939 年参军,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干事,1943 年调任冀中军区第6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4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组组长,1947 年主编《摄影网通讯》,1949 年调任公安部摄影科科长。

李常永(1929-xxxx) 1945 年参军,解放战争期间在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从事摄影。

李踌(~) 晋察冀军区第5 军分区摄影记者。

李芳昭(1916-2015) 1940 年参加革命,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从事排版印刷工作;1942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工作;1949 年随军进驻北京,分别在解放军535 和536 印刷厂任会计、工会主席。

李峰(1925-2021) 1941 年参军,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历任冀中军区摄影记者、股长,1947 年调晋冀鲁豫野战军。

李桂林(1924-2004) 1938 年8 月参加五台山地区大营抗日游击队,1943 年10 月调入晋察冀军区供给部任管理员,1944 年部队转移,在阻击战斗中受伤住进休养院后,被同在此住院的沙飞看中,将其调入晋察冀画报社,任卫生员、保管员,直至1949 年转入解放军报的2207 工厂。

李建兴(~)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李金月(~)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李静鸿 (~) 1944 年从北岳区第3 军分区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李克(~)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李淑贞(1926-2017) 1945 年在张家口随所在医院被八路军接收后参军。后从医院调入晋察冀画报社,担任打字员,打出了画报社第一本摄影教材《摄影初步》;1946 年调到暗室工作兼卫生员;1949 年调到“八一学校”。

李双秋(~)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李深(1919 ~1981) 曾用名李铭书。1944 年参加晋察冀画报社在敌占区的采购工作,解放后任北京物资局建材公司材料科长。

李途(1911-1992) 原名李鸿年,1937 年参加八路军,1939 年调任军分区摄影组组长。1942 年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1944 年被派到平津采购摄影器材和印刷物资,后历任晋察冀画报社材料供应科科长、新时代图片公司经理、华北军区政治部供给科科长。

李文芳(1929-2004) 1945 年7 月入伍,在冀中军区政治部摄影组工作,1947 年后分别在晋察冀军区电讯专科学校、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班学习并任队长,同年调入晋察冀画报社做图片资料工作。

李学增(1924-xxxx) 1938 年参军,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第10 分区从事摄影工作,1946 年调晋察冀军区军政大学学习,1948 年调任华北军区摄影训练队副队长,同年调任平原省军区摄影组组长,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李棫(1921-1985) 1937 年参加蠡县武装训练班,1938 年参军,1939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任冀中军区第7 军分区摄影干事、组长,后历任冀中军区2 分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摄影组长、干事、队长,1948 年调任华北军区画报社展览组组长。

李遇寅(1914-2000) 1938 年参军,1942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总务股股长,1947-1950 年任华北军区画报社副社长,1950 年调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李晞(1925-xxxx) 1938 年参军,1940 年在冀中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军区摄影科从事暗室工作,1944 年任冀中军区摄影干事,1945年开办摄影训练班,1947年历任华北野战军摄影记者、华北图片社制片股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

李旭(~) 1941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地区搞摄影工作。

李志(~)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李振谦(~) 1942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装订组工作。

李志书(~)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铅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李致(~) 1944 年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到晋察冀画报社参观访问,协助编辑第6 期《晋察冀画报》。

李祖慧(1931-2015) 1946 年参加革命,先后在白求恩医院、晋察冀军区中学工作和学习;1948 年参军,分配到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并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举办的摄影训练班,毕业后担任晋察冀画报社资料员、摄影记者。

李昭辉(1924-xxxx) 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晋军区第5 军分区从事摄影。

黎枫(1929-2016) 曾用名李风,1941 年参加革命,1945 年在抗大二分校学习,1945 年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调任军区摄影科干事;1947 年调任冀中军区第7 军分区独立第7 旅摄影记者;1949 年调任华北军区第68 军政治部摄影股长,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梁丁(~)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铅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梁国才(~)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铅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梁建国(1932-xxxx) 1947 年参军,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华北野战军从事摄影,历任14 纵队、华北炮兵、华东高炮摄影记者,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

梁明双(1924-1992) 1938 年参加革命,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冀中军区第7 军分区从事摄影,1944 年调任第8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5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1946 年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 纵队摄影记者,1948 年后调华北电影队任电影摄影师。

林采(~) 1945 年在冀热辽画报社第一期摄影训练班担任教员。

林杨(1923-1995) 原名柴宝泉,1937 年参军,1940 年在华北联大学习,1942 年在战地剧社、前进剧社、前线剧社从事美术和摄影,1947 年任《冀中画报》美术编辑、摄影记者,1948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同年调任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摄影记者。

廉克(1923-xxxx) 1940 年参加革命,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结业后留晋察冀画报社,负责对外摄影服务工作;1945 年担任联华摄影社经理兼摄影师,主要搞人像摄影;1946 年转业到地方工作。

刘博芳(1915-1982) 1938 年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在边区人民银行工作。1940 年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筹办《晋察冀画报》,担任照相制版;1944 年随罗光达到冀东创办《冀热辽画报》,后任东北画报社印刷厂厂长。

刘春生(~)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印刷车间从事印刷工作。

刘峰(1923-1979) 1939 年参加革命任宣传员,1939 年11 月调晋察冀军区第1 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新成立的摄影组开始学习并从事摄影员、摄影干事工作,后历任冀察军区、察哈尔军区、晋察冀2 纵队摄影干事、组长、股长;1948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后历任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摄影股长,解放后在解放军画报社记者、组长。

刘国祥(~)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刘汉(~)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刘柯(~) 北京辅仁大学毕业,1942 年被借调到晋察冀画报社,为创刊号的文字说明翻译英文。

刘克己(1923-1993) 1938 年参加革命,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班学习,后任晋察冀画报社、第2 军分区摄影记者,1944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暗室工作,1945 年调任制片股股长,1948 年调任华北画报社资料组组长,1949 年调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图片社经理。

刘利风(~)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刘明(~) 1940 年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员,1940 年调任冀中第九军分区摄影组长。1943 年10 月因病离队,成为画报社的联络点和“堡垒户”。

刘沛江(1922-xxxx) 1938 年参加八路军,1939 年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从事暗室工作,1940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第2 军分区摄影员,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12 军分区摄影干事、组长。

刘英(~)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刘长忠(1920-1999) 1939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中军区政治部工作,1940 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工作,曾辅导第1、2 期摄影训练队学员学习照片洗印技术,1943 年调晋绥军区从事摄影工作。

刘廉(1922-xxxx) 原名廉伯平,1946 年参军,在晋察冀画报社前线工作组担任摄影员兼图片资料员,1948 年调华北野战军第18 兵团某部任摄影记者,1949 年随军到大西北和大西南。

刘士珍(~) 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3 纵队从事摄影。

刘应(~) 冀中军区摄影训练队毕业,冀中某军分区摄影干事。

刘振东(~)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流螢(1922-2007) 1937 年参加八路军129 师,1938 年在延安抗大学习,1939 年在冀中军区22 团任排长,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后历任冀中军区战地摄影记者、摄影科长、冀中画报社主任、18 兵团摄影科长,曾被冀中军区授予“五一奖章”。

芦长利(~) 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华北野战军炮兵部队从事摄影。

罗程增(~) 1944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参加研究制造土幻灯机获得成功。

罗光达(1919-1997) 1935 年参加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入陕北公学。1939 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参加创办《晋察冀画报》;1943 年调任晋察冀边区“点滴出版社”社长;1944 年调冀热辽创办晋察冀画报分社,任社长。

吕东阁(1912-1984) 1938 年参加平西抗日游击队,后任“抗战剧社”舞台监督;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在刻字组工作;1944 年因发明用黏土和铅字活版制成形势图,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第2 届群英会,受到边区政府的表彰。

吕红英(~)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排字组从事排字工作。

吕进禄(~) 1940 年冬至1941 年春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马德林(~) 1941 年从晋察冀军区第2 军分区抽调到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摄影。

马汉民(~) 1944 年从北岳区第5 军分区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马建功(~)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马克图(~)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马小锁(~) 1944 年随罗光达被派往冀东开创分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马子明(~) 1942 年由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

孟庆彪(1925-1969) 1939 年参军,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 军分区从事摄影,1950 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 年转业到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

孟昭瑞(1930-2014) 1946 年参加革命,在文工团和“抗敌剧社”工作。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任华北画报社摄影记者。

孟昭师(1917-1984) 1937 年参军;1942 年从晋察冀军区宣传部调入晋察冀画报社,做缮写和编辑工作;1943 年调晋察冀边区政府“点滴出版社”工作;1944 年调回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室工作,业余从事摄影;1946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证章厂厂长。

孟宪全(1929-1969) 1947 年参军,在晋察冀画报社前线工作组学习暗室洗印,1948 年在华北画报社、华北图片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政治学院从事暗室和摄影工作。

苗槐青(~)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苗毅征(1913-1996) 1937 年上海大学毕业,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1938 年3 月进抗大四期学习,同年毕业后分配至129 师,历任司令部特务连连长、抗大六分校文化教员、政治部宣传科长、晋冀鲁豫人民画报摄影记者。1948 年上半年参加《人民画报》与《晋察冀画报》合并工作,曾任《华北画报》摄影记者。

牛宝玉(~)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1943 年在平山曹家庄突围中负伤。

潘富顺(1927-xxxx) 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到晋察冀军区第1 军分区任摄影员,1946年调晋察冀画报社暗室工作,后到军区印刷厂搞照相制版。

潘力模(1921-2017) 1939 年9 月参军,1939-1940 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1943 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4-1945 年在延安鲁艺学习,1946-1948 年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画报社任编辑、摄影;1948 年调华北军区政治部战友社工作。

庞嵋(1925-2017) 曾用名庞景山,1940 年参加革命,1945 年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冀中画报》编辑,1947-1949 年历任第七纵队政治部摄影干事、《华北画报》编辑、《华北解放军画刊》编辑。

裴植(1918-2016) 1938 年参加革命,历任平西八路军指导员、总务科长。1941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刷所所长,与沙飞、罗光达等人筹建晋察冀画报社,历任党支部书记、总务股长等,1946 年调到晋冀鲁豫军区。

彭启亮(~)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任铅印组组长。

齐观山(1925-1969) 1939 年参加革命,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创办《晋察冀画报》,1943 年调冀东从事摄影,参与筹办《冀热辽画报》,抗战胜利后历任《东北画报》摄影记者、采访科副科长,1952 年调新华社摄影部。

钱义(~) 1944 年在冀热军区,随同部队挺进塞外,搜集被八路军解放了的“人圈”,以及辽宁、热河人民积极参加抗日的材料,有部分摄影作品在《晋察冀画报》上发表。

曲治全(1923-2011) 1939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后从事照相制版,1943 年反扫荡期间任沙飞同志的警卫员,1946 年调到晋冀鲁豫军区参与《人民画报》《中原画刊》的创办工作。

沙飞(1912-1950) 1937 年作为“全民通讯社”记者赴华北抗日前线采访,同年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副主任、摄影科科长。1940 年主持创办《晋察冀画报》,并担任画报社主任;1942 年7 月7 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出版。

尚升文(1924-1982) 1938 年参加革命,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到晋冀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从事摄影工作,1945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做暗室工作,1947 年到晋察冀画报社前线工作组,后调军区政治部印刷厂。

邵克(1928-xxxx) 1945 年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画报任摄影记者,1948 年调任华北野战军第3 兵团摄影记者,1949 年参加解放大西北。

申曙(1923-xxxx) 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从事摄影工作,1944 年任晋察冀画报社冀东分社摄影记者,1945 年任《冀热辽画报》摄影记者。

沈力(1921-xxxx) 1939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随抗大到华北敌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11 军分区挺进剧社工作,1940 年开始摄影活动,1947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协理员,1950 年转业。

石丙立(1932-xxxx) 1947 年参军,1948 年1 月在华北军区军政大学附设陆军中学学习,同年7 月由石少华挑选调入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摄影,毕业后留任华北画报社制作组从事照片洗印工作,1952 年调解放军画报社胜利图片社。

师容之(~) 1937 年参军,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跟沙飞学习摄影,1944 年调延安,1945 年回到晋察冀,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施玉洁(~) 1938 年赴延安抗大,1939 年随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日报》工作,1942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后转调军区城工部工作。

石春花(~)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石少华(1918-1998) 1938 年携带相机奔赴延安,相继毕业于陕北公学、抗大;1939 年在“纪念抗大成立3 周年展览”的一百多幅作品中,绝大部分是他拍摄的。同年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历任冀中军区摄影科长、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主持开办过9 期摄影训练队。

宋贝珩(1923-1995) 1937 年参加革命,1939 年参加八路军,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冀中军区摄影科从事暗室工作,1943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制片股股长,先后在摄影训练队担任洗印技术辅导员并讲授洗印课程。1949 年后调任新闻摄影局。

宋禾田(~) 1944 年被冀中军区派到晋察冀画报社学习进修,结业后回冀中前线工作。

宋克章(1924-2012) 1939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 军分区从事摄影,1949 年调任河北军区摄影股长,后转业地方。

宋敏(1927-xxxx) 1944 年参军,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到晋察冀军区第1 军分区从事摄影。

宋义生 (~) 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8 军分区从事摄影工作,在“五一大扫荡”中腿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他忍痛把毛巾塞进伤口,背着摄影器材,连夜爬回村庄,因伤势过重腿被锯掉。

苏河清(1922-2008) 抗战胜利后回国,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1946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电影队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总摄影师。

苏邵文(1926-xxxx) 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到晋察冀军区冀晋军分区从事摄影;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第19 兵团摄影记者,后转业到地方工作。

孙吕清(~) 1941 年从平西挺进军印刷厂随何重生、杨瑞生等人调至晋察冀画报筹备组,在途中遭遇日寇扫荡,光荣牺牲。

孙志敏(~)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唐国范(1930-xxxx) 1947 年参军,在晋察冀军区电讯训练班学习,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毕业后,留晋察冀画报社从事暗室工作,1950 年调中南海中央保卫局摄影科。

唐炎(~)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编校股从事美术编辑工作。

田明(1924-1993) 1943 年参加天津地下抗日联合会,1944 年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5 年参加八路军,1946 年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摄影记者、组长。

田友全(~) 晋察冀军区10 分区主力团班长,负伤后在军区管理处饲养班工作,1944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饲养员。

田中(~) 1944 年从北岳区第2 军分区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田振彦(~) 1941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9 军分区从事摄影,1944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组,1945 年返冀中工作。

田治全(1924-xxxx) 1939 年参加八路军,1944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饲养员,后任警卫员,1948 年在华北画报社搞展览工作,1950 年调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图片社摄影股长。

汪大任(~)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刻字组从事刻字、铸字、缮写工作。

王丙中 (1899-1966) 1937 年担任地下党的交通员,1940 年调任平西根据地供给部技工。1942 年参加筹办《晋察冀画报》,后调任晋察冀画报社管理员,1946 年调任和平印书馆经理,1949 年负责筹建华北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并代表北京市军管会接收国民党的河北印刷厂。

王道梅(~)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王德风(~)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王德怀(~)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王汉君(~) 在冀中军区第3 纵队从事摄影工作,1942 年在一次战役中,随同战士冲锋拍摄,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

王环(~)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王辉(1911-2005) 1936 年参与党的外围工作,1939 年调任汕头市委妇女部长,1940 年调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会计,1944 年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支部委员。1945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会计、代理党支部书记,后调晋察冀边区银行,历任晋察冀边区银行联合会主任、张家口市参议员。

王军(~) 1940 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成立时的成员。

王君(~) 1940 年参加革命,在冀中军区摄影科工作,后调任冀中军区第3 纵队摄影干事。有部分摄影作品在《晋察冀画报》上发表。

王清江(~) 在冀中军区曾任石少华的警卫员,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王铁林(1931-xxxx) 1949 年参军,在华北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北画报社,1954 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洗印工作。

王淑珍(~)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王树仁(~) 1944 年从北岳区第1 军分区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王印双(1931-xxxx) 1947 年参加革命,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平原省军区从事摄影,1950 年调到解放军画报社整理图片资料。

王友和(~)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同年12 月9 日,在阜平柏崖村突围时受伤。

王治国(~)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魏祖耀(1923-1949) 1940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任冀中军区摄影干事,后调任冀中画报社资料组组长,1949 年因病去世。

吴根(~)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吴洛夫(1918-xxxx) 1938 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青训班、抗大学习,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第8 军分区从事摄影,1946 年自摄自编摄影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工人画刊》等媒体从事摄影工作。

吴群(1923-1996) 1938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赴华北敌后,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子弟兵报”编辑,1945 年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画报社,历任编辑、摄影记者、摄影组长,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社副主任。

吴秀臣(~)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吴云吉(~)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任装订组组长。

肖池 (1928-xxxx) 1945年参军,1946年开始从事摄影,1947年调任晋察冀野战军某旅摄影记者,1949年参加解放大西北,1950 年调任西北野战军《前线报》记者,

萧敬山(~) 抗大一分校侦查员 ,1943 年“反扫荡”期间留在晋察冀画报社,负责侦查工作。

邢岐山(~) 1942 年抽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

徐飞鸿(1919-2000) 1938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39 年分配到晋察冀军区2 分区任美术干事、摄影员。1941 年参加晋察冀画报筹备工作,负责采购照相制版药品、纸张、油墨等,兼设计画报封面,后调到延安鲁艺工作。

徐复森(~) 1942 年由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

徐灵(~) 美术家,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编辑科。

徐英(~) 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摄影记者。

许子光(~)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闫麟书(~) 1940 年从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调到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学习摄影,后任摄影组摄影员。

焰羽(~) 美术家,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编辑科。

杨国治(1921-xxxx) 1938 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 军分区文书,后从事摄影。1939 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暗室;1942 年参加筹办《晋察冀画报》;1944 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2 期摄影训练队队长,兼部分授课;1947 年调冀察热军区开辟摄影工作。

杨瑞生(1912-1992) 1939 年在平西军分区参军;1942 年参加创办《晋察冀画报》,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用土造机器照相制版,印制出精美的画报,后任制版组组长;1943 年“反扫荡”期间,在与敌寇的英勇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晋察冀边区第2 届群英会。

杨森 (1925-xxxx) 1943 年参军,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察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工作,1946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干事。

杨四喜(~)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杨亚山(1928-xxxx) 1949 年参军,从华北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北画报社资料室,后任编辑,1956 年转业到国家体委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文清(~)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杨振亚(1924-xxxx) 1938 年参加八路军;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干事;1944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第5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7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前方工作组摄影组长;1948 年历任华北画报社编委、摄影组长。

叶昌林(1917-xxxx) 又名叶苍林,1938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延安电影团,1939 年随摄制组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调晋察冀军区,先后任第1、4 军分区、冀察军区、察哈尔军区摄影组长、股长、科长,后转业到地方。

叶飞影(1929-xxxx) 原名贾俊岭,1945 年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战斗部队从事摄影;1951年调任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

叶曼之(1917-xxxx) 1938 年从北平经过平西游击区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1939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摄影科摄影记者,1940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摄影组长。

叶宁(~)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排字组从事排字工作。

尤青(~) 1941 年在冀中军区第3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冀中地区从事摄影,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 纵队摄影记者。

于舒(~) 1940 年参军,1941 年在晋察冀军区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从事摄影工作,1944 年参与创建晋察冀画报社冀东分社,后任《冀热辽画报》摄影记者。

袁浩(1930-xxxx) 1945 年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调任冀中军区摄影科干事;1947 年调任冀中军区第9 军分区摄影记者;1948 年调任冀中军区第10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9 年调到河北日报社。

袁克忠(1921-2007) 1938 年参加革命,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任冀中军区第8、9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5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1946 年调晋冀鲁豫军区筹办《人民画报》。

袁礼(~) 冀中军区摄影训练队毕业,冀中某军分区摄影干事。

袁苓(1924-2017) 1939 年参加革命,1942 年在冀中军区第4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历任冀中军区第9、10 军分区摄影干事、组长,从1946 年起历任华北野战军第3 纵队、第63 军、第19 兵团摄影记者、组长、股长,1950 年调任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

袁汝逊(1928-xxxx) 1945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先后到晋察冀野战军独立第8 旅、第19 兵团任摄影记者;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

岳再生(~) 1945 年从延安电影队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张发良(~) 1941 年从晋察冀军区第2 军分区抽调到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摄影。

张骥良(~) 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张杰(~)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张进学(1924-1993) 1937 年参军,在晋察冀军区第3 军分区当摄影员。1941 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协助沙飞开办摄影训练班,并参加《晋察冀画报》的筹建工作,1942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干事。

张书田(~)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从事摄影工作,有部分摄影作品在《晋察冀画报》等刊物上发表。

张四(~)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张学勤(~)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张洋(~) 1945 年调到晋察冀画报社。

张一川(1916-2017) 1937 年参加革命,1938 年在冀中新中印刷厂任排字课长;1939-1943 年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刷所印刷员、排字组长、副股长、股长;1944 年历任晋察冀边区教育处出版社排字组长、工务长;1945-1954 年历任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工务长、材料股长、厂长。

张永华(~) 1944 年,赵烈牺牲后,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后调到冀中部队工作

张文锁(1930-1986) 1947 年参军,1948 年在华北军区华北画报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留在画报社从事暗室工作,1950 年调中南海中央保卫局摄影科工作。

张玉田(~) 1942 年参与筹办《晋察冀画报》,被派出采购照相、印刷等物资。

张占勇(~) 1944 年从北岳区第2 军分区被派到晋察冀军区参加摄影训练队学习。

张志(~)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1943 年在平山曹家庄突围中负伤。

张致平(1912-2007) 1938 年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抗大学习,1940 年先后任晋察冀边区阜平县教育科科员、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医院政治处干事,1944 年任晋察冀画报社指导员(第四任)兼秘书,1946 年调离画报社。

章文龙(1917-2015) 1937 年在徐州中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赴陕北公学。1939 年随华北联合大学赴华北抗日根据地,1941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干事,1942 年参与创办《晋察冀画报》,历任编辑科编辑、科长,1948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战友》杂志,历任编辑组长、副社长、社长。

赵华堂(~)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石印组从事印刷工作。

赵坚(~) 1944 年随罗光达被派往冀东开创分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赵启贤(1922-1965) 1938 年赴延安鲁艺学习,1939 年随华北联大到华北敌后,1941 年调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参加筹办《晋察冀画报》并在摄影训练队讲课,1944 年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科长,1947 年起主编《晋察冀画刊》,在《摄影网通讯》提出反对“摄影八股”新论点,在中国解放区摄影队伍中引起很大反响,1948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战友》杂志。

赵逢春(1926-xxxx) 1944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回原单位任摄影干事;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 纵队摄影记者;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北京科研单位工作。

赵雷(1937-xxxx) 1939 年参军,1948 年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调任华北野战军第19 兵团摄影记者,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山西。

赵荣(~)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赵彦章(1927-xxxx) 1945 年参军,在冀中军区第5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7 军分区从事摄影,1947 年调任炮兵部队政治处摄影组长,1950 年转业到《长江日报》。

赵银德(1925-2015) 曾用名赵辉,1938 年参加革命,1942 年调晋察冀画报社,1944 年6 月从事照相制版印刷器材的采购工作,1946 年1 月任材料股股长,1953 年转业。

照耀 (1926-2004) 1939年参军,1945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从事摄影。

赵珠(~) 1944 年加入晋察冀画报社,从事制版印刷工作。

郑景康 (1904-1978) 1940 年底赴延安,1945 年从延安赴东北,经停晋察冀画报社,任摄影科副科长,著有《摄影创作初步》。

郑连锁(~) 1940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1 军分区从事摄影工作。

周绍武(~) 1943 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

周士禄(~) 1942 年由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抽调到《晋察冀画报》筹备组,从事制版印制工作。

周郁文(1912-1950) 1938 年在陕北公学学习,1939 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年调任晋察冀军区摄影科摄影记者,1940 年调任晋察冀军区第2 军分区摄影组长,1942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兼文字编辑,1945 年调冀热辽画报社,1946 年调东北公安部。

周园(~) 1945 年在晋察冀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朱保玺(~) 1940 年冬至1941 年春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任副队长。

朱汉(1919-1988) 笔名夏风,1936 年在广州上大学时参加抗日活动,1938 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39 年随抗大二分校到华北抗日根据地,分配到晋察冀日报当新闻记者;1946 年调任《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解放战争爆发后,调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记者。

朱华萱(~) 1940 年参加革命,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10 军分区从事摄影工作。

朱自清(~)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成立时,在刻字组从事刻字、铸字、缮写工作。

左大章(~) 1940 年在冀中军区第1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左代章(~) 1940 年冬至1941 年春在冀中军区第2 期摄影训练队学习。

猜你喜欢
训练队画报社军分区
大连市102中学男子足球队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融媒体环境下的纸媒升华——以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蒙地色彩”为例
醴陵市普通中学跆拳道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的祝福和期望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云南画报社 第3届南博会“雨林口岸·山水磨憨”专题摄影展诠释磨憨口岸
云南画报社唱响南博旋律重彩展示云南旅游
校企互动下高职高专课余训练队训练模式研究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