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有真意

2022-03-19 19:22何发祥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渔人桃林

何发祥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却成就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奇遇故事。然而在这个故事中,却有“经不住推敲”的地方。

先说起因。一个渔人“缘溪行”,竟能“忘路之远近”。不识水路,怎能“捕鱼为业”?

再说环境。渔人来到的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要知道,古人认为桃木能驱魔辟邪,对桃林是充满敬畏的。那么,这位渔人为何无所顾忌,敢闖入“中无杂树”的桃林呢?

以上疑问足见故事的不合常理和破绽之多。难道是作者讲述故事时的疏漏吗?其实,细细品味可知,这是诗人的巧妙安排,可谓“此中有真意”。

“真意”之一:真提醒。故事在写法上前呼后应。故事开头,渔人“忽逢桃花林”,一个“忽”字,不但写出了桃花源出现之偶然,而且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恍惚迷离的状态。实际上这是诗人在为文章的结尾做铺垫:走出桃花源,即便“处处志之”,也只能是“遂迷,不复得路”。前呼后应,这是诗人的真诚提醒——故事纯属虚构,来时飘忽不定、去时烟消云散的桃花源,不是现实世界所有的。

“真意”之二:真梦想。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的桃花源,竟消失得无影无踪,虚构出来这样的故事,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来说,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看够了现实中的腐败剥削、黑暗痛苦,他懂得桃花源里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梦想,现实世界对此是“无问津者”。这隐隐约约、亦真亦幻的桃花源,如同雾中花、水中月,不仅是诗人的真梦想,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让桃花源成了无数后来人的梦想之境。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渔人桃林
A Greedy Story
渔人的故事
己亥清明祭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上)——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08-1921)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多种文体特征及多重主旨解读(中)——基于清末民国教科书的考察(1922-1937)
《桃花源记》
打渔人
《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解读
廊桥叙旧
囧版三国之桃林争夺战